急性脑梗 CT 读片,看完这 6 例就会了
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其病死率、致残率的关键。CT 平扫出现以下几种征象可提示脑梗死:脑动脉高密度征;岛带征;脑实质低密度及局部脑肿胀征。
话不多说,上图。
病例 1
白色箭头: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红圈:岛带征,绿圈:脑实质低密度、局部脑肿胀征。
病例 2
白色箭头: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
两周后,患者复查 CT。
病例 3
白色箭头: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红圈:岛带征,绿圈:脑实质低密度、局部脑肿胀征。
病例 4
治疗前急诊 CT 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左图白箭头),9 个月后复查形成软化灶(右图黄圈)。
病例 5
白色箭头: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紫色箭头:血管闭塞。
病例 6
白色箭头: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红圈:岛带征。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见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脑梗死的 CT 平扫图像,表现为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而相应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脑组织密度变化不明显(梗死 24 h 内),相应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脑组织密度减低,脑沟变浅(梗死 24 h 后)。是大脑中动脉区域早期脑梗死(梗死 24 h 内)的敏感征象,也是提示预后不良的征象(梗死 24 h 后存在)。
岛带征(insular ribbon sign)是指:脑岛灰质、白质界限模糊,呈均一的低密度影,灰白质分期欠清。为脑梗塞早期表现征象。岛带征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梗死的早期征象。岛带区包括岛叶皮质、最外囊和屏状核,该部位对 MCA 急性梗死后的缺血缺氧敏感,早期即易出现细胞毒性水肿和皮质肿胀。因为它位于最远端区域,可以仅见于岛叶的前部或后部。当岛带征为唯一表现时,需与单纯疱疹病毒脑炎鉴别。
脑实质低密度:表现为脑灰质密度轻度降低,由于超早期梗死病变区的血管源性水肿比较轻,脑实质密度减低程度较小,因此,在观察时要用较窄的窗宽及合适的窗位,且双侧对比才能发现,当双侧相同部位 CT 值差值 1.8 HU 以上,在排除其他病变的基础上,可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
局部脑肿胀征:表现为局部脑组织肿胀,脑沟变浅、消失,病灶呈扇形或斑片状。其病理基础是脑组织水肿形成的占位效应,根据病变部位及大小的不同,可以分别或同时出现以下征象:①基底池两侧不对称;②局部脑沟消失;③脑室受压变形(当病变位置靠近脑室时,相邻的脑室受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