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如华:送别梅兰芳先生

温如华艺事感知录(79)

近日,在不经意之中看到了三张年代久远的照片:

第一张是:1961年8月10日上午,梅兰芳先生灵柩在“万花山”下葬瞬间。

第二张是:整整一年之后的8月10日当晚,纪念梅先生逝世周年(第三场)演出之时,在人民剧场后台化粧室的随意抓拍。

第三张:与上面一张同时,仍是当晚(第三场),在人民剧场,演出《二堂舍子》结束之后,在舞台之上三位演员的一个摆拍。

正是这三张和梅兰芳先生有关的照片,引起了我对于60年前那久远的时光影象产生了一些记忆……这记忆又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起来……

1961年,正是中国“三年粮食灾荒”即将结束的最后一年。

记得那年的暑期,我没有住到自己的家中度假,其原因是,放假虽然长达月余,但粮食关系也要随之转来转去,非常不便,所以我吃、住仍在学校,好在学校离住家不远,白天仍然可以随时回家探望。

记得8月8日,正属“立秋”时节,北京天气阴云密布,虽不算太热,但是气压偏低,稍感阴沉。当时我们几位学生练功完毕,走出“山”形主楼,来到庭院。忽见有人跑来告之说,梅兰芳先生今晨去世了!

梅先生当年在京剧界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但在官方实体中的任职,主要是属于两个单位:

1、中国京剧院,任院长。

2、中国戏曲研究院(之后更名为“中国戏曲学院”,实际仍是同一所大专院校,只是随着时间先、后所变更的两个校名而已),亦任院长。

以梅兰芳先生当时在整个戏曲界之中的地位与声望而论,也绝对是属于第一位的权威人士。

梅兰芳追悼会

在当年,我是属于进入到京剧圈中不久的一位青年学生,对于像梅兰芳先生这样的代表人物,则是十分尊重敬仰的。因此作为一位后辈,很想送一送这位努力为着中国的京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又是一位并不算太老的老人。

但是正像前文提到的,梅先生并不在我们中国戏校任职,没有这层直接隶属关系,况且逝世之日又在学校的假期之中,因此中国戏校校方,将不组织师生参加这次追悼活动。

正好我的姐姐在戏曲研究院读书,因此她们学院将安排大巴,从举行追悼会地点的首都剧场出发,直赴万花山墓地,并负责往返行程。因此,我便借此机会,随乘她们之大巴同去墓地,送别梅兰芳先生的最后一程。

此墓地之名,是梅先生根据自己的名讳“畹华”二字之谐音,而定名为“万花山”的,之前怹的第一位夫人王明华女士早已葬埋此地,这也是他的第二位夫人福芝芳女士坚持要将梅先生之灵柩葬于“万花山”,而未接受上级建议,葬于“八宝山”的最大理由。

在瞻仰遗容之时,记得梅门弟子杜近芳女士正属于身怀六甲,既将临盆时段,她的装扮,也正似她在《断桥》剧中的扮相一般,身着白色衣裙,外罩青色披风一件。远观又如教堂之修女,双目低垂,珠泪涟涟。因为行动不便和怀有胎儿等风俗习惯,所以不得过于靠近灵前。

……………

梅兰芳先生逝世一周年之后,国家又推出了十项隆重的纪念活动。

其中一项,是在人民剧场的纪念演出,连演四晚,规模更是空前。

组委会安排其弟子们在四天之大轴中,是如此分派的:

头天杜近芳先生;

二天梅葆玖先生;

三、四天张君秋先生。

和梅先生合作的前辈伙伴,每天大轴都有一位名家,在舞台之上与其弟子们共同展现,正巧是按照年龄增长,而先后排序为:

头天袁世海先生;

二天谭富英先生;

三天马连良先生;

四天姜妙香先生。

这些节目之安排,最后都是由国家领导人,並也是“治丧委”的成员之一周恩来总理最后亲自审定的。

刚才提到的后两张照片,再加上一些细致的注解说明:

其中一张拍摄的后台是:张君秋先生正在为扮演王桂英之角色,梳理鬓发。贾世珍、杜近芳先生站在室内观看师兄扮戏。

另一张拍摄的是当日舞台大轴的《二堂舍子》之结尾:刘彦昌绑定秋儿抵命的一个造型。马连良先生扮演刘彦昌、张君秋先生扮演王桂英、安云武扮演秋儿。

照片上的云武同志比我年小一岁,当年是个十三岁的小伙子,如今也是一位七十有三岁的老先生了……

记于2021年4月谷雨

梅葆玖先生逝世五年,

杜近芳先生逝世四日,

牡丹、藤萝盛开时节。

温如华老师授权发表

京剧道场

(0)

相关推荐

  • 付丽赏花 | 万花山中栖“梅”魂

     寻向西山觅芳华(二) 万花山中栖"梅"魂    作   者:付  丽 播   音:晓  丽 编   辑:付  丽 香山,位于北京西郊,地势开阔高敞,景致深秀清幽,气候终年宜人.香 ...

  • 京剧《西厢记》上 张君秋叶盛兰杜近芳 像张萍叶少兰董圆圆

    京剧《西厢记》上 张君秋叶盛兰杜近芳 像张萍叶少兰董圆圆

  • 京剧《西厢记》下 张君秋叶盛兰杜近芳 像张萍叶少兰董圆圆

    京剧《西厢记》下 张君秋叶盛兰杜近芳 像张萍叶少兰董圆圆

  • 今日,送别杜近芳先生

    4月23日上午9时,杜近芳先生遗体送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 2021年4月17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 ...

  • 温如华:《霸王别姬》诞生百年杂感

    温如华艺事感知录(81) 梅兰芳<霸王别姬>年画 一百年前生活在中华大地的人们,正赶上了辛亥革命十年之后的动荡岁月.这对于我们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华民族整体来说,是个颜面尽失的时代,但是 ...

  • 温如华:追求进步的杜近芳先生——献给妇女节

    3.8 女神节 温如华艺事感知录(77) 温如华与杜近芳先生 杜近芳先生大约降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之初,幼儿时期几经辗转,具体准确生辰,确已无从详查.据生于1930年的几位姐妹回忆:在日本投降后的19 ...

  • 温如华:由近百年名人的生活着装说起

    温如华艺事感知录(83) 李少春.谭富英.马连良.尚小云.王凤卿 100年前随着西洋思想体系.科技生活对中国的大量渗入,逐渐的改变了中华民族同胞旧有的生活习惯,这其中既包含着带来了部分健康的习俗方式, ...

  • 温如华:庚子渐去辛丑降临 忆马连良先生印象纷纷

    温如华艺事感知录(72) 马连良先生 马连良先生诞生于辛丑年(1901)正月初十,至今已是整整两个甲子了,俗称"双甲之年". 马先生是回族人,九岁入富连成科班学戏,从此进入梨园.马 ...

  • 温如华:梨园界的'和而不同'

    温如华 在整整一百年前,当俄国上演着真实版的<列宁在1918>时,而北京的市民百姓,对于自己朝庭的频繁更迭,显得有些麻木不仁了.反而会把'梨园汤武″之一谭鑫培的抱恨病逝,与'梨园汤武″中的 ...

  • 温如华:翁偶虹先生的戏曲生活与文人情结

    温如华艺事感知录(35) 翁偶虹先生与温如华先生 翁偶虹先生的戏曲生活 与文人情结 温如华 民国之后,戏班里的'头牌″主演(挑班之人),在艺术上都是各具特色,不同凡响的,他们每人又都有着一套表演及演唱 ...

  • 温如华:辛宝达的承上启下

    辛宝达"纪师收徒"海报 温如华艺事感知录 (76) 辛宝达毕业于河北戏校,比我年小半岁,但参军的时间,却比我了早了两年.师妹周月华与其结缡,几十年来,二人相濡以沫,育儿弄孙,白头偕 ...

  • 温如华:说说吴素秋老师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吴素秋老师不愧为梨园界最讲信义之人 素秋老师生于1922年.曾在中华戏校学艺,名玉蕴,后因故退学,与君秋师同拜李凌枫门下习艺.     在同 ...

  • 温如华: 闲论北京的风土人情与京戏的特殊韵味

       温如华艺事感知录(84) 温如华 在两百多年前,徽班.汉班.昆班与梆子班来到北京为乾隆皇上庆寿,有的戏班演完就回去了,有的演完,则继续留在京城谋生,除了演戏之外,艺人们还要顺便兼职一些其它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