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了这些名词会更牛:两仪、三才、四象、六合、七曜、八门、九宫、十方
两仪
两仪:天地。《吕氏春秋·大乐》:“太一出~~,~~出阴阳。”
属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最早出自《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分阳仪和阴仪两种,表达阳仪和阴仪的图形有很多种,上图是有代表性的两种,如图:
《楚词》言“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浑天家言“天包地如卵里黄”,则天有九重,地为浑圆,古人已言之矣。西洋之说,既不背于古,而有验于天,故表出之。斋其言九重天也,曰最上为宗动天,无星辰,每日带各重天,自东而西左旋一周,次曰列宿天,次曰填星天,次曰岁星天,次曰荧惑天,次曰太阳天,次曰金星天,次曰水星天,最下曰太阴天。自恒星天以下八重天,皆随宗动天左旋。然各天皆有右旋之度,自西而东,与蚁行磨上之喻相符。其右旋之度,虽与古有增减,然无大异。惟恒星之行,即古岁差之度。古谓恒星千古不移,而黄道之节气每岁西退。彼则谓黄道终古不动,而恒星每岁东行。由今考之,恒星实有动移,其说不谬。至于分周天为三百六十度,命日为九十六刻,使每时得八刻无奇零,以之布算制器,甚便也。
其言地圆也,曰地居天中,其体浑圆,与天度相应。中国当赤道之北,故北极常现,南极常隐。南行二百五十里则北极低一度,北行二百五十里则北极高一度。东西亦然。亦二百五十里差一度也。以周天度计之,知地之全周为九万里也。以周径密率求之,得地之全径为二万八千六百四十七里又九分里之八也。又以南北纬度定天下之纵。凡北极出地之度同,则四时寒暑靡不同。若南极出地之度与北极出地之度同,则其昼夜永短靡不同。惟时令相反,此之春,彼为秋,此之夏,彼为冬耳。以东西经度定天下之衡,两地经度相去三十度,则时刻差一辰。若相距一百八十度,则昼夜相反焉。其说与《元史》札马鲁丁地圆之旨略同。
1.指天地。《易·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孔颖达疏:“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象(金、木、水、火)相对,故曰两仪,谓两体容仪也。”《晋书·挚虞传》:“考步两仪,则天地无所隐其情;准正三辰,则悬象无所容其谬。”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当日三才始判,两仪初分;乾坤:清者为乾,浊者为坤,人在中间相混。”金一《文学上之美术观》:“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生矣。”
2.借指君主的父母。《旧唐书·儒学传下·卢粲》:“又安乐公主承两仪之泽,履福禄之基,指南山以锡年,仰北辰而永庇。”
3.指阴阳、男女。鲁迅《彷徨·高老夫子》:“蕊珠仙子也不很赞成女学,以为淆乱两仪,非天曹所喜。”
三才
三才:天、地、人。《周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而两之。”
《周易》解三才
三才:指天、地、人。《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通而成卦”。大意是构成天地、人的都是两种相互对立的因素,而卦,是《周易》中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系列符号,以阳爻、阴爻相配合而成,三个爻组成一个卦。“兼三才而两之”成卦,即这个意思。
《周易》最早最明确最系统最深刻地提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的伟大学说。这个学说早就深入中华民族之心,贯穿于中华民族的人伦日用之中,牢固地培育了中华民族乐于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对天地与自然持有极其虔诚的敬爱之心。中华民族与天地和谐相处的高智慧,对于今后改进、调整、理顺、整合、协调人与天地即自然环境的平衡和谐发展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人心与人身的平衡和谐发展的关系(即使生态、世态、心态的三态都得到同步平衡和谐发展),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实现世界和平发展,对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明天,必将具有巨大的启迪。
中医解三才
在中医里,三才为经外穴名。《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标幽赋》:“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百会在顶应天,主气;涌泉在足应地,主精;璇玑在胸应人,主神。故称三才。
五格解三才
姓名学之五格剖象法术语。
在五格剖象法中:五格中的三才为五格中天格、人格、地格的总称。所谓三才,即天才、人才、地才,它们分别是天格、人格、地格数理的配置组合,反映综合内在运势。五行之间的关系是:木、火、土、金、水相临相生,相隔相克。这样,根据数理与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推算出来的配置关系即为三才配置。从中观察三才配置的凶吉,可以判断把握您的综合运势,预测您的事业成功率以及身体状况。三才配置就是指“天格、人格、地格”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之生克关系。三才的生克关系在姓名学中是极为重要的,它影响一个人的健康、情感、生活、事业多方面的优劣吉凶。此法目前遭到很多易学圈人的反对,认为不合理。
四象
四象(或作四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二十八宿中,四象用来划分天上的星星,也称四神、四灵。春秋易传的天文阴阳学说中,是指四季天然气象,分别称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订阅号,天机录。中国传统方位是以南方在上方,和现代以北方在上方不同,所以描述四象方位,又会说左青龙(东)、右白虎(西)、前朱雀(南)、后玄武(北)来表示,并与五行学在方位(东木西金,北水南火)上相呼应。四象的概念在古代的日本和朝鲜极度受重视,这些国家常以四圣、四圣兽称之。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来受到日本流行文化的影响,而开始习惯这种说法,但事实上中国历来对此四象并没有四圣的说法,一般所指的四圣乃伏羲、文王、周公和孔子等四个圣人。四象也指风、雨、雷、电,四种自然天候气象。
【四象】:属于我国传统文化范畴。
古人把东、南、西、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初夏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宫苍龙”;
【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宫玄武”;
【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宫白虎”;
【南方七宿】像一只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宫朱雀”。
在我国古代星相学,指的是东方苍龙(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在道教护卫神中,有一种专门用于镇守道观山门的天神,他们就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称为“四象”,亦称“四灵”。如道教胜地青城山天师洞(古常道观),在巍峨的山门前面,左右各建有一座神殿,左殿塑威武的青龙神像,名孟章神君,右殿塑勇猛的白虎神像,名监兵神君。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源于中国古代的星宿信仰,中国古代将天空分成东、北、西、南区域,称东方为苍龙象,北方为玄武(龟蛇)象,西方为白虎象,南方为朱雀象,是为“四象”。这种“四象”是古人把每一个方位的七宿联系起来加以想象而成的四种动物的形象。如东方苍龙,角宿象龙角,氐、房宿象龙身,尾宿象龙尾。南方朱雀则以井宿到轸宿象鸟,柳宿为鸟嘴,星为鸟颈,张为嗪,翼为羽翮。后来古人又将其与阴阳五行五方五色相配,故有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之说。后又将其运用于军窖军列,成为行军打仗的保护神,如《礼记·曲礼上》曰:“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陈皓注曰:“行,军旅之出也。朱雀、玄武、青龙、自虎,四方宿名也。”又曰:“旒(liu,旗子上的飘带)数皆放之,龙旗则九旒,雀则七旒,虎则六旒,龟蛇则四旒也。”即说其表现形式是将“四象”分别画在旌旗上,以此来表明前后左右之军阵,鼓舞士气,达到战无不胜的目的。《十三经注疏·礼记·曲礼上》论及其作用时说:“如鸟之翔,如龟蛇之毒,龙腾虎奋,无能敌此四物。”可见其作用之大。
青 龙
青龙原为古老神话中的东方之神,道教东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为二十八宿的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其形象龙,位于东方,属木,色青,总称青龙,又名苍龙。《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青龙东斗星君”为:“角宿天门星君,亢宿庭庭星君,氐宿天府星君,房宿天驷星君,心宿天王星君,尾宿天鸡星君,箕宿天律星君。”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东方龙角亢之精,吐云郁气,喊雷发声,飞翔八极,周游四冥,来立吾左。此外,道教还将其用于炼丹术语,如《云笈七籖》卷七十二引《古经》四神之丹称:青龙者,东方甲乙木水银也,澄之不清,搅之不浊,近不可取,远不可舍,潜藏变化无尽,故言龙也。
白 虎
白虎原为古老神话中的西方之神,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为二十八宿的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其形象虎,位于西方,属金,色白,总称白虎。《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白虎西斗星君为:“奎宿天将星君,娄宿天狱星君,胃宿天仓星君,昂宿天目星君,毕宿天耳星君,觜宿天屏星君,参宿天水星君。”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西方自虎上应觜宿,英英素质,肃肃清音,威摄禽兽,啸动山林,来立吾右。”同时,道教亦将其用于炼丹术语,如《云笈七羲》卷七十二引《古经》四神之丹称:“白虎者,西方庚辛金白金也,得真一之位。《经》云:子若得一万事毕,淑女之异名,五行感化,至精之所致也。其伏不动,故称之为虎也。
朱 雀
朱雀原为古老神话中的南方之神,道教南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为二十八宿的南方七宿(井、贵、柳、星、张、翼、轸),其形象鸟,位于南方,属火,色赤,总称朱雀,亦名“朱鸟”。《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南方朱崔星君为:“井宿天井星君,鬼宿天匮星君,柳宿天厨星君,星宿天库星君,张宿天秤星君,翼宿天都星君,轸宿天街星君。”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南方朱崔,从禽之长,丹穴化生,碧雷流响,奇彩五色,神仪六象,来导吾前。”同时,道教也将其用于炼丹术语,如《云笈七籖》卷七十二引《古经》“四神之丹”称:朱崔者,南方丙丁火朱砂也,刨液成龙,结气成鸟,其气腾而为天,其质阵而为地,所以为大丹之本也,见火即飞,故得朱崔之称也。
玄 武
玄武原为古老神话中的北方之神,道教北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为二十八宿的北方七宿(斗、女、虚、危、室、壁),其形象龟,亦称龟蛇台体,位于北方,属水,色玄,总称“玄武”。《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北方玄武星君为:“斗宿天庙星君,牛宿天机星君,女宿天女星君,虚宿天卿星君,危宿天钱星君,室宿天廪星君,壁宿天市星君。”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北方玄武,太阴化生,虚危表质,龟蛇台形,盘游九地,统摄万灵,来从吾右。”同时,道教也将其用于炼丹术语,如《云笈七签》卷七十二引《古经》四神之丹称:“玄武者,北方壬癸水黑汞也,能柔能刚。”《经》云:上菩若水。非铅非锡非众石之类,水乃河东神水,生乎天地之先,至药不可暂舍,能养育万物,故称玄武也。
四象和二十八宿
古时人们将天上的星座分为二十八宿,由于不好记忆,便将其分为四部分,以一动物的形象代替,称为四象。
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萁;
北方七宿:斗、牛(牵牛)、女(须女)、虚、危、室(营室)、壁(东壁);
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七宿:井(东井)、鬼(舆鬼)、柳、星(七星)、张、翼、轸。
此外还有贴近这些星官与它们关系密切的一些星官,如坟墓、离宫、附耳、伐、钺、积尸、右辖、左辖、长沙、神宫等,分别附属于房、危、室、毕、参、井、鬼、轸、尾等宿内,称为辅官或辅座。
四象和颜色
二十八宿按东北西南四个方位分作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与四种颜色、五种四组动物形象相匹配,叫做四象或四陆,对应关系如下:
东方苍龙,青色;北方玄武,黑色;西方白虎,白色;南方朱雀,红色。
二十八宿在四象观念的形成
二十八宿在四象观念的形成很早,至战国初已见于记载。
稍晚的《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孔颖达疏:“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
汉代纬书《尚书考灵曜》云:“二十八宿,天元气,万物之精也。故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其形如龙,曰'左青龙’。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其形如鹑鸟,曰'前朱雀’。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其形如虎,曰'右白虎’。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其形如龟蛇,曰'后玄武’。”
四象和一些观念的辨证
第一,四灵与四神不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为四神,麒麟,凤,龙,龟,是为四灵.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麒麟.按照中国古代的生物分类来说,将生物分为鳞\羽\介\毛\裸五大类,这是按体表特征分的.四灵就是鳞羽介毛四类生物金字塔的最顶端生物.而麒麟为什么不在四神中,有种说法就是当西周末年,出现了麒麟,被一个樵夫打死,孔子闻言悲伤地停止了<春秋>的写作,不久也死了.人们因此认为麒麟没有带来祥瑞,所以没有将它列入四神.但在汉代,仍然将麒麟补入天文,中宫以黄麟为名,与四神合称五兽.
第二.二十八宿公认起源于中国,而四陆其实是四象的中间部位,也就是四象星象中各自最重要的一个星官(星座),有言:“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即以观测星、心、虚、昴四个星官(星座)在黄昏时正处于南中天的日子,来定出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以作为划分一年的标准,这才是四陆.有趣的是,这四个星官后世大都被冠以'日'之名,当然,心宿不同,但它临近房宿,所以并不是没道理的.
第三点,四象二十八宿是逐渐形成的,这没错,在曾侯乙墓(也就是上面所提出的古墓)的箱上绘有四象二十八宿图案,但缺北宫,据认为暗示了墓主人死亡的时.另外,西官所绘似虎似麟,有人将此作为西宫本是麟的依据.但在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四千年的上古墓葬中,已有青龙白虎图形.另外,朱雀最开始并不是凤凰.在最原始的天文十二次中,朱雀所在南宫由鹑首\鹑火\鹑尾三次组成,这一切说明了朱雀本是鹌鹑,当然这样太不雅观了,无法与其他三象并列,所以,在汉朝已经用红色的孔雀代替,后来就是凤凰了.
第四点.四象的演变.随着道教神系的逐渐丰富,四神的地位慢慢下降,镇守四方的功能被四海龙王取代,而青龙白虎,在民间故事中,降生为人间大将,生生世世互为仇敌,不过一直是白虎克青龙,最后,他们就成了道观门神.朱雀几乎在神话中消失了.只有玄武,一跃而成九天大神,也就是真武北帝玄天上帝.
五,地水火风四个属性本身并无相克关系,但后人为其加上了:地克水,水克火,火克风,风克地.在五行中,木就可以化为风与雷两种属性,而土也就是地属性.不过现代人将风属性归于金了,雷属性还是与木挂勾
四象和方位
“四象”作为方位,先秦的《礼记·曲礼》已有记载:“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疏》:“前南后北,左东右西,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这里,朱鸟即朱雀。“左东有西”的概念与我们看地图有区别。现在的地图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古人的地图是倒过来的,下北下南,这样就成了“左东右西”。
四象和风水祸福
风水先生将“四象”运用到地形上,以“四象”的形象及动作譬喻地形,又附会吉凶祸福。
《三国志·管辂传》记载:“格随军西行,过毋丘俭墓,倚树哀吟,精神不乐,人间其故,辂曰:林木虽茂,开形可久。搜公众号,中国风水研究会。碑言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不过二载,其应至矣。”这就是根据四象处于四危状态,判断毋丘俭二年之内灭族。
郭璞在《葬经》中也宣扬这一套,他说:“经曰地有四势,气从八方。故葬以左为青龙,有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頫。形势反此,法当破死。故虎蹲谓之衔尸,龙踞谓之嫉主,玄武不垂音拒尸,朱雀不舞者腾去,土圭测其方位,玉尺度其遐迩。以支为龙虎者,来止迹乎冈阜,要如肘臂,谓之环抱。以水为朱雀者,衰旺系形应,忌夫湍流,谓之悲泣。”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本为中国古代星宿崇拜之四灵,经道教演变为四方护卫神。古人以太阳经行之黄道为参照,将恒星分为二十八宿,每七宿一组,分别以四灵命名,东方角、元、氐、房、心、尾、箕为青龙;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为朱雀;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为白虎;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为玄武。四灵青白等色,出于五方五行五色之谈。《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道教演衍其说,作为老君护卫神,如《抱朴子·杂应》称老君“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道观山门有门神,左为青龙,右为白虎。道教修炼又有存神之术,以为存思神灵形象名字等,可得神灵护卫,如《北极七六紫庭秘诀》:“左有青龙名孟章,右有白虎名监兵,前有朱雀名陵光,后有玄武名执明。逢节持幢,负背钟鼓在吾前后左右,周迎数千万重。”四方神是存思身外神灵的主要对象,但所说形象名字等不尽一致。宋以后的斋醮道场,则有合役二十八宿降妖除魔之说。
青龙为星名,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尾、箕)的总称,其状如一条龙,又称苍龙,其色表,表东方。《北极七元紫庭秘诀》载:“左有青友名孟章,右有白虎名监兵,前有朱雀名陵光,后有玄武名执明,建节持幢,背负钟鼓,在吾前后左右”。
四象的不同概念
周易中的四象:
太阳----少阴----少阳----太阴
<乾坤谱>中的四象:
<乾坤谱>中有大四象和小四象,
大四象:纯乾(纯阳)----变乾(变阳)----变坤(变阴)----纯坤(纯阴)
小四象:太阳----少阴----少阳----太阴
附:
六合
古代以年月日时十二地支,选择吉日良时,考虑月和日的“冲(不利)”或“合(有利)”,“合”指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称十二地支六合。
七曜
亦称“七政”、“七纬”、“七耀”。指日(太阳)、月(太阴)与金(太白)、木(岁星)、水(辰星)、火(荧惑)、土(填星、镇星)五大行星。七政、七纬又有他指。《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颖达疏:“七政,其政有七,于玑衡察之,必在天者,知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易.系辞》云:天垂象,见(现)吉凶,圣人象之。此日月五星,有吉凶之象,因其变动为占,七者各自异政,故为七政。得失由政,故称政也。”晋范宁《春秋谷梁传序》:“阴阳为之愆度,七曜为之盈缩。”杨士勋疏:“谓之七曜者,日月五星皆照天下,故谓之曜。”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如彼七纬,细璧重珠。”钱仲联注:“七纬,日月五星。”北齐章昼《新论.妄瑕》:“夫二仪七耀之圣,不能无专亏沴。
此外,“七曜”在武术中还有特殊含义
古以日、月、金、木、水、火、土为七曜。形意拳中称头、手、肩、肘、胯、膝、足七个部位为七曜。
补充:日、月、星都叫曜,日、月和火、水、木、金、土五星合称七曜,旧时分别用来称一个星期的七天,日曜日是星期天,月曜日是星期一,其余依此类推。
在英雄传说6空之轨迹这个系列的游戏中,七曜是指构成世界的七种元素“地火水风时空幻”,信奉这个学说的教会称为七曜教会,在前两部游戏中会对主角有一些剧情上的帮助,第三部空之轨迹TC中的主角则是换成了七曜教会的守护骑士。
其中蕴含七曜之力的矿石成为七曜石
七曜日知识
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发长长期雄居世界首位,很多成就今天仍倍受瞩目.其中,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及成果,可以说是世界天文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体系严谨、细致,令人叹为观止.时至今日,很多古天文学中的称谓依然令人神往,由于其可能略显文言化,所以大多数可说是蒙有神秘的面纱,这份”神秘”,常常会激起人们的好奇心,于是,一些游戏、动漫就借助人们这样的心理,在谜题、器物、情节等方面引用中国古天文学的一些词汇,营造出良好的气氛,产生很强的吸引力.现在就在这里,对其中一些比较集中的词汇进行简单的解释,希望能对大家的进一步了解有些微薄之助。
很多游戏中曾有过类似于召唤术的魔法设定,其中,对于“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的召唤技颇多,例如《风色幻想》还有现金的中多网游。其实“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灵兽合称为“四象”、“四灵”或“四陆”。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区划分使用的是“星官”系统,这里的“星官”类似于西方的“星座”。中国古代“星官”系统把天空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以及其他星官,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史记·天官书》中,其中“二十八宿”又分为四大星区,分别用动物命名,即是上面所说的“四象”了。可以说,“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就是四个大规模的“星座”。
说到“三垣二十八宿”及中国古天文学的一些关键词,“曜”、“垣”、“宿”是一定不可遗漏的,就让我们来粗略了解一下它们的含义:
曜
“曜”,本义为日光,后称日、月、星为“曜”,可理解为明亮的天体。“曜”这个字在很多动漫、游戏中曾有涉及,其中《幽城幻剑录》的“天轨仪刻”场景中就有如下解释:
“日曜”也者,又名“太阳”,乃“罗睺”对星,掌明界诸光阳气,为七曜之首。
“月曜”也者,又名“太阴”,乃“计都”对星,掌明界诸幽阴气,为日曜伴宿。
“水曜”也者,又名“辰星”,黄道五曜之一,掌明界诸水凛冽之气。
“金曜”也者,又名“太白”,黄道五曜之一,掌明界刚厉破杀之气。
“火曜”也者,又名“荧惑”,黄道五曜之一,掌明界奋烈灼炎之气。
“木曜”也者,又名“岁星”,黄道五曜之一,掌明界茁长孕育之气。
“土曜”也者,又名“镇星”,黄道五曜之一,掌明界沉定凝敛之气。
关于“曜”一字,中国自古以来就曾有“五曜”、“七曜”、“九曜”、“十曜”、“十一曜”、“二十八正曜”等之称,下面对其一一作简略说明。
五曜
提到“五曜”,就要谈到“五纬”。“五纬”亦称“五星”,即太阳系里的水、金、火、木、土(此处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下同)五大行星的合称。中国“五星”的称法最早大约出现在公元前四、五百年,这五大行星古称分别为“辰星”、“太白”、“荧惑”、“岁星”、“镇星”,后来这些渐渐成为古人对这些行星的最常用的名称。下面分别介绍一下相应的名称来历:
水星,古名“辰星”。是太阳系里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从地球上观测“水星”时,它一般都出现在太阳的两侧,距太阳的距离总保持在三十度内。这里的“度”,为中国古代的单位,三十度左右约为一“辰”,《新唐书·志第二十一·天文一》中就曾有“十二辰”的说法,所以由运动距离来定“水星”名为“辰星”。“水星”用肉眼是比较难观测到的,因为“水星”的公转轨道半径最小,是地内行星,一般都是随太阳在天空中划过,太阳的强光盖过了“水星”,每年只有很少的几天的条件,才可成功用肉眼观测到“水星”。
金星,古名“太白”。缘于其反射光为明亮的白色,是行星中最亮的一颗。其银白色的亮光最亮时比淡蓝色的“天狼星”还要耀眼。《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大东》中有;“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这里所说的“启明”和“长庚”似乎为两颗不同的星,其实两者实际上都是“金星”,当其先太阳而出地平线时,就是所谓的“启明”,而后太阳而出地平线时,就是“长庚”了。“金星”有厚重的大气层,“金表”(如果可以这样叫的话)温度很高,甚至可以融化一些低熔点的金属。
火星,古名“荧惑”。由于“火星”表面的土壤及岩石都为红色,所以其反射光为淡淡的火红色,类似于荧光;另外,“火星”是第一颗地外行星,它与地球的相对运动,使其在地球上自视的运动方向会产生变化,令人迷惑,《后汉书·志第十一·天文中》就有“荧惑逆行”的记载,所以古人称其为“荧惑”。“火星”是“类地行星”中与地球最相似的一颗,最近,“火星”曾达到距离地球相当近的距离,给对其的观测提供了良机。
木星,古名“岁星”。因其在黄道带里每年经过一个“星次”(即岁行一“次”)而得名。我国古代天文观测认为“木星”的运行周期是十二年,如果将黄道带分成十二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次”,那么“木星”每年经过一个“次”,即上面所谓的“岁行一'次’”。这里的“十二次”分别为:星纪、玄枵、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我国汉代以后发展形成的“干支纪年法”,其实就源于之前的“岁星纪年法”。“木星”为目前已知的太阳系里最大的行星,其“木星大红斑”曾经是天文界一项著名的谜题。
土星,古名“镇星”。“土星”古人测其约二十八年绕天一周。平均每年行经“二十八宿”之一,好象轮流驻扎于“二十八宿”,即称“岁镇一宿”,所以称“土星”为“镇星”。另外,也称“土星”为“填星”,其中“填”同“镇”,应为通假字。“土星”最初令人惊异的,就是它的“环”,从地球上观测,似乎长了两个“耳朵”一样。
《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天有五星,地有五行。”所以将“五行”分别与着五颗星相配,即为沿用至今的水、金、火、木、土的名字。因为这五大行星在天空中均衡向划过,类似于纬线,所以古合称“五纬”。“五纬”、“五星”也就称作“五曜”。七曜
“七曜”,古代也称“七政”。是我国古代对“太阳”、“太阴”、“辰星”、“太白”、“荧惑”、“岁星”、“镇星”即日、月、水、金、火、木、土七大天体的合称。同时,由于上面曾经说到的原因,“七政”又称“七纬”。其实,古人根据观测认为同时在天空中运动且不同于其它恒星,于是将太阳、月亮同五大行星相提并论,称“七曜”、“七政”、“七纬”,是古人错把太阳、月亮也当成了行星;从今天的天文体系来看,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恒星天体,众行星围绕其作公转运动,月亮是地球的卫星,与其它行星的卫星的地位相同,可以这么说,太阳的等级高于水、金、火、木、土五星,而月亮则低于这五行星。
“七曜”,在古代所使用此合称,也比较广泛,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大猎赋并序》中就有写道:“文章森乎七曜兮,制作参乎两仪,括众妙而为师。”《晋书·卷十一·志第一》中为:“然则三皇迈德,七曜顺轨,日月无簿蚀之变,星辰靡错乱之妖。”在国外,“七曜”也是相当出名的,很多地域以“七曜”代表一个星期的七日。月神主管星期一,所以星期一称“月曜日”;火神主管星期二,即称“火曜日”;水神主管星期三,即称“水曜日”;木神主管星期四,即称“木曜日”;金神主管星期五,即称“金曜日”;土神主管星期六,即称“土曜日”;太阳神主管星期日,即称“日曜日”。“七曜日”分别代表一周七天的叫法最早出现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公元前七百年左右,古巴比伦出现了一个星期分为七天的制度,四星期合为一个月。古巴比伦人建造七星坛祭祀星神。七星坛分七层,每层有一个星神,从上到下依次为日、月、火、水、金、木、土七个神。七神每周各主管一天,因此每天祭祀一个神,每天都以一个神来命名。所以,西方每星期是以星期日开始计算的,同中国以星期一开始的习惯不同。“七曜日”的称法目前在日本被普遍的使用着,相信很多玩过日本游戏,看过日本动漫的人都有所发现吧。
九曜
很多人最早接触“九曜”这个词,可能是CLAMP的《圣传》中的占星师“九曜”,这里是当人名来使用的。而在我国古天文学上,所指的“九曜”,即在“七曜”之外,再引入“罗睺”、“计都”两“隐曜”,是为“九曜”。
“罗睺”及“计都”均为梵语的音译,传说“罗睺”本为统领众魔的龙,曾与天神们联合对抗恶魔,但在高奏凯歌之际,他却趁大家不备,偷喝了圣液,不料其罪行被太阳和月亮看见,就向众神告发,于是天神赶去奋力将“罗睺”的头切下,然而此时圣液已在“罗睺”的体内发生作用,令其得以如同星体般永恒不灭,自此“罗睺”的头以及他的身体——“计都”,即成为日、月两曜永不妥协的敌人,只要环境许可,他们即试图吞噬太阳和月亮,造成日、月食的现象,而计都的尾巴有时亦会以彗星的行貌出现在世人之前。
在中国,“罗睺”之名普遍认为最早出现于公元七百一十八年所译的《九执历》中,所谓“九执”即是指“九曜”。“罗睺”、“计都”在唐末、以至五代时已渐为我国天文学家所重视。
那“罗睺”、“计都”为何称为“隐曜”?具体在我国古代天文学中又指代为何呢?
所谓“隐曜”,就是指人的视觉中无法看到的星曜,同行星及恒星的目视可见不同,实质上,“隐曜”是古天文学上的轨道术语,“在天只有气而无形”就是描述“隐曜”相当准确的说法。中国古代天文中的“隐曜”,大多数与日、月所被观测的运动有关,要提到“罗睺”、“计都”在天文学上的指代,就要先简单谈谈天文学上所说的“黄道”与“白道”。
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相对的,从地球上看起来太阳就会在天球上进行移动。移动的轨迹就称为“黄道”,《宋书·志第十三·天文一》中有:“黄道,日之所行也。”而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称为“白道”。“黄道”和“白道”相交于两点,分别称为“月北交”和“月南交”。普通来讲,在中国“罗睺”和“计都”知道的是“黄道”和“白道”的交点。
此外,另有一以“罗睺”为白道升交点。“计都”为月球远地点的说法,此说法曾传入日本,现今日本尚存有两幅早期以“九曜”位置占算星命的天宫图,我猜测《圣传》取材可能曾以此为参考。另外《通灵王》中描写标志着“通灵王大战”开始的五百年重临地球一次的破灭之星“罗睺”以及“计都”其原形,也可能源于此处。
十曜
这里提及“十曜”破有些外传的性质,因为“十曜”一般是相对少见的,不过,既然《幽城幻剑录》中曾有“时轮宫”和“时轮尊者”的出现,那么,在这里简单的写一写“十曜”还是有必要的。“时轮历”中在“七曜”之外,还有两个假想的天体,即“罗睺”、“劫火”(“罗睺尾”,此处未得详细考证,不过笔者猜测为“计都”),再加“长尾彗星”,合称为“十曜”。
十一曜
在“罗睺”、“计都”之上复加“月孛”、“紫气”两“隐曜”,合称“四余”,再与“七政”一起,称“七政四余”。“七政”及“四余”中的“罗睺”、“计都”之外,“月孛”及“紫气”两曜,传入我国的时间相对晚一些。明代天文学家邢云路指出,“四余”应出自于《都赖聿斯经》,此书中所提及“十一星”就是指“七政”、“四余”,又合称为“十一曜”。
“十一曜”,即“七政四余”中的“四余”星曜“罗睺”、“计都”、“月孛”、“紫气”在我国天文上同时提及的话,有说法认为形成以下指代:月球沿白道由黄道南过升交点入北时,称“罗睺”;再由黄道北过降交点入南时,称为“计都”;月球沿白道运行至远地点称为“月孛”;运行至近地点时称为“紫气”。“四余”“隐曜”都和月行轨道相关。《幽城幻剑录》的“天轨仪刻”场景中的“罗睺天轨”、“计都天轨”的说法,就与上述部分相符合。
二十八正曜
中国古代曾列出二十八“主星”,这里的“主星”也称“正曜”,即为“二十八正曜”,具体各“正曜”为:紫微、天机、太阳、武曲、天同、廉贞、天府、太阴、贪狼、巨门、天相、天梁、七杀、破军、禄存、天马、左辅、右弼、文昌、文曲、天魁、天钺、火星、铃星、擎羊、陀罗、天空、地劫。
有一说法称其中“太阳”、“太阴”为“中天主星”,而“天空”、“地劫”即称为“中天助星”。
最后是古代中国,中国的古天文辨别星区的方法可总结成一个“星官”(就相当于星座)体系,最系统的划分方法是将星空中的一千四百六十四颗星分为“二百八十三官”,“二百八十三官”中就含“三垣”、“二十八宿”。
三垣
“三垣”,包括“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这里的“垣”指的是星的区域。此“三垣”又可简称为上、中、下“三垣”,“紫微”为“中垣”,“太微”为“上垣”,“天市”为“下垣”。
“紫微垣”,位于“北斗七星”的东北放,包含十五颗星,沿东西方向排列。《鬼眼狂刀》中的五把村正中猿飞佐助所获得的名为“紫微垣”的兵刃,其名就源于“三垣”之一的“紫微垣”。
“太微垣”,位于“北斗”的南方,包含十颗星。《三家注史记》中有注为:“太微宫垣十星”。
“天市垣”,位于“房宿”和“心宿”的东北方,包含二十二颗星。
二十八宿
《不思议游戏》(又名《魔幻游戏》)中所提到的“二十八宿”,正是对中国古天文设定的引用,本文最前面曾经提及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象”在该作中也有提及。另外,《轩辕剑》系列,《幻想三国志》以及众多网络游戏中,引用“四象”命名的不胜枚举,估计一般玩家都能对“四象”耳熟能详了。
对于“四象”,《史记·天官书》中解释为:“东宫苍龙……南宫朱鸟……西宫……参为白虎……北宫玄武……”,这里,“苍龙”也称“青龙”,“朱鸟”就是“朱雀”。“青龙”涵: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朱雀”涵: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白虎”涵:奎、娄、胃、觜、毕、昴、参七宿;“玄武”涵: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另外,“二十八宿”又称“二十八舍”,《史记·天官书》中就有:“二十八舍住十二州”,其是将天文与地理相联系了。“二十八宿”均分布在黄道和赤道带上,日、月的相对运动会划过这二十八个“星官”,其实从字面上也可以理解,这二十八个“星官”就相当于太阳和月亮的“宿舍”一样,另外,似乎有“镇星”——“土星”也要和日、月分一杯羹的状况。
星官
除了上面介绍过的“曜”、“垣”、“宿”之外,我国古天文中仍有一些比较著名的“星”和“星官”,例如“天狼”、“北落师门”、“天狗”、“北极”、“北斗”等等。
八门
八门就是:休门、生门、伤门、杜门、景门、死门、惊门、开门。
一般来说,开、休、生三吉门,死、惊、伤三凶门,杜门、景门中平,但运用时还必须看临何宫及旺相休囚。古人有歌曰:吉门被克吉不就,凶门被克凶不起;吉门相生有大利,凶门得生祸难避。吉门克宫吉不就,凶门克宫事更凶。
八门在奇门遁甲天、地、人格局中代表人事,所以在奇门预测中极为重要,特别是用神所临之门,以及值使门即值班的门,与所测人间事物关系很大。
一、开门:开门居西北乾宫,五行属金。乾卦是八卦之首,为天为父,于社会为首长;乾纳甲壬,乾位有亥,亥为甲木长生之地,甲又为十干之首,所以古人把对应乾宫的门命名为开门,喻万物开始之意,为大吉大利之门。考诸中国历史,几乎所有开国之君俱从西北乾位开创基业,开门之名不虚也。
开门属金,旺于秋季,特别是戌、亥月,相于四季末,休于冬,囚于春,死于夏。开门居乾宫伏吟,居巽宫反吟,居艮宫入墓,居离宫受制,居坤宫大吉,居兑宫旺相,居坎宫次吉,居震宫为迫。
开门大吉,利于开业经商,征战远行,考学参军,婚娶乔迁,建筑贸易,添人进口,治病求医。
二、休门:休门居北方坎宫,属水。坎水得乾金之生,于人为中男,上有兄下有弟,从容休闲;又坎宫处冬季最寒冷季节,万物休息冬眠,故古人命名为休门,乃休养生息之地。亦为吉利之门。
休门属水,旺于冬季,特别是子月,相于秋,休于春,囚于夏,死于四季末月。休门居坎宫为伏吟,居离宫反吟,居巽宫入墓,居坤艮二宫受克,居乾兑二宫大吉,居震宫次吉。
休门也为吉门,利于求见领导和贵人,上官赴任,嫁娶迁徙,经商建造,但不利行刑断狱。
三、生门:生门属土,居东北方艮宫,正当立春之后,万物复苏,阳气回转,土生万物,所以古人命名为生门,大吉大利之门。
生门旺于四季月,特别是丑、寅之月,相于夏,休于秋,囚于冬,死于春。生门居艮宫伏吟,居坤宫反吟,居巽宫入墓,居震宫受克,居离宫大吉,居乾兑二宫次吉,居坎宫被迫。
生门大吉,利于求财,特别是搞房地产、种植业、养殖业等。征战出行、嫁娶建造也为吉利。但不利埋葬治丧。
四、伤门:伤门居东方震宫,五行属木,正当卯月春分之后甲木帝旺之时,旺则易折;震卦主动,动则易伤;元帅甲子常隐于戊土之下,子与卯相刑,刑则受伤,故古人将震宫对应的八门命名为伤门。伤门属凶门,主人遭疾病刑伤之象。
伤门属木,旺于春,特别是卯月,相于冬,休于夏,囚于四季月,死于秋。伤门居震宫伏吟,居兑宫反吟,居坤宫入墓,居坎宫生旺大凶,居乾宫受制,居艮宫被迫大凶,居离宫泄气。
伤门为凶门,不利经商、出行、赴任、修造、嫁娶,经商易破财,出行易有灾,但适宜于索债、捕捉盗贼、渔猎、赌博等。
五、杜门:杜门居东南巽宫,属木。巽为长女,受乾父之冲克,又克坤母,与父母皆不和,故在家中处事杜塞不利;又巽宫位有辰土,既是水墓、土墓,又是辛金之墓;又我国东南方面临大海,周秦时代以黄河流域中原一带为中心,尚缺乏海上交通,故大陆到海边就杜塞不通了;又八卦九宫均为阴阳对立统一格局,西北方为开门,与它对冲的东南方自然就命名为杜门,一开一杜,二者对立统一,4+6=10,统一于五行地数(9为天数,先天八卦对冲方位二卦相加均为9数;后天八卦对冲方位二卦相加均为10数,10为地数)。
杜门属木,旺于春季,特别是辰、巳月,相于冬、休于夏、囚于四季月,死于秋。杜门居巽宫伏吟,居乾宫反吟,居坤宫入墓,居兑宫受克,居艮宫被迫,居坎宫受生,居震宫比和,居离宫泄气。
杜门小凶,也为中平。在人事上多主武官、军队、警察、公安、安全等具有保密检察性质的单位。杜门为藏形之方,适宜于躲灾避难、防洪筑堤、判决隐狱等,余事皆不利。
六、景门:景门居南方离宫,属火。在家中为中女,克乾金之父,与丈夫中男坎水对冲,易动口舌,常有血光之灾;又景门正当日升中天,大放光明之时,但烈日炎炎,虽夏季景色美丽,但难免有酷暑之忧;又景门所在离宫正南方与正北坎宫休门相对,一个万物闭藏休息,一个万物繁茂争长,故古人命名为景门。
景门属火,旺于夏,特别是午月,相于春,休于四季月,囚于秋,死于冬。居离宫伏吟,居乾宫和墓,居兑宫被迫,居震巽二宫生旺,居坤、艮二宫生宫。
景门小吉,亦为中平。宜于献策筹谋,选士荐贤,拜职遣使,火攻杀戮,余者不利,谨防口舌及血光火灾。景门多主文书之辈。
七、死门:死门居中西南坤宫,属土。死门与艮宫生门相对,万物春生秋死,春种秋收,故命名为死门。
死门属土,旺于秋季,特别是未、申月,相于夏,囚于冬,死于春。居坤宫伏吟,居艮宫反吟,居巽宫入墓,居震宫受克,居离宫生旺大凶,居坎宫被迫大凶,居乾、兑二宫相生。
死门为凶门,不利吉事,只宜吊死送丧,刑戮争战,捕猎杀牲。
八、惊门:惊门居西方兑位,属金。正当秋分、寒露、霜降之时,金秋寒气肃杀,草木面临凋蔽,一片惊恐萧瑟之象;又兑卦为泽,为缺,为破损;又兑主口,主口舌官非,故古人将此门命名为惊门,与东方震宫伤门相对应。
惊门属金,旺于秋,特别是酉月,相于四季月,休于冬,囚于春,死于夏。居兑宫伏吟,居震宫反吟,居艮宫入墓,居离宫受制,居巽宫为迫,居坎宫泄气,居坤宫受生,居乾宫比和。
惊门也是一凶门,主惊恐、创伤、官非之事。适宜斗讼官司、掩捕盗贼、盅惑乱众、设疑伏兵、赌博游戏,其余事不可为。
八门在五行上各有所属,开、休、生为三吉门,死、惊、伤为三凶门,杜门、景门中平,预测时常以它们落宫状况,即与所落之宫的五行生克和旺相休囚来定吉凶、断应期。
九宫
九宫,中国传统文化范畴。九宫: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其中,乾、坎、艮、震属四阳宫,巽、离、坤、兑属四阴宫,加上中宫共为九宫。九宫在奇门遁甲中代表地,大地,为奇门遁甲之基,是不动的,奇门遁甲分为天、地、人、神四盘,四盘之中唯有地盘是不动,为坐山。汉代徐岳《术数记遗》:“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北周甄鸾注曰:“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九宫”之法用之多端。搜公众号,中国风水研究会。汉代时有“九宫占”、“九宫术”、“九宫算”、“九宫八风”、“太一下行九宫”、“太一坛”等,是于占、术、算、医、纬、建等方面的应用。
九宫-介绍
《易乾凿度》曰:“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一,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阳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郑玄注曰:“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常行于八卦日辰之间。曰天一,或曰太一。出入所游,息于紫宫之内外。其星因以为名焉。故《星经》曰'天一’、'太一’。主气之神,行犹待也。四正四维,以八卦神所居,故亦名之曰宫。天一下行,犹天子出巡狩,省方岳之事。每卒则复。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宫。中央者北辰之所居,故因谓之九宫。天数大分,以阳出,以阴入。阳起于子,阴起于午,是以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坎中男,始以言无偏也。自此而从坤宫。坤。母也。又自此而从震宫。震,长男也。又自此而从巽宫。巽,长女也。所行者半矣。还息于中央之宫。既又自此而从乾宫。乾,父也。自此而从兑宫。兑,少女也。又自此从于艮宫。艮,少男也。又自此从于离宫。离,中女也。行则周矣。”所行即从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之序而为一周。一周之后还于中央,再行又从一始。后来,这样的“行”法被道家称之为“禹步”,据说到一定时候行者本身就会“隐形”。就是这样,“九宫”图与八卦结合起来,而有“九宫八卦图”的出台。术数《奇门遁甲》中的“八门”,就部署在这样的“九宫八卦图”上。
我们从数学的角度看《九宫算图》,那只不过是一简单的“数阵”(也称“幻方”)。因“九宫算”图纵、横、对角三数之和皆为十五,又《易》数九与六、八与七之和为十五,所以此图与《易》有所挂钩。
徐岳曰“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是因为古人赋予了一至九数的五行和方位属性。一、六为水,七、二为火,九、四为金,三、八为木,五为土。从图中看,一六→七二→九四→三八→五→一六……,的确为一数字循环,而且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的五行相克循环。方位是:水数一居北,水数六居西北,火数七居西,火数二居西南,金数九居南,金数四居东南,木数三居东,木数八居东北,土数五居中央。
“九宫”占术在汉代初期就有应用。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太一九宫占盘”,是汉文帝时的器物。当时《简报》说:“太乙九宫占盘的正面是按八卦和五行属性(水、火、木、金、土)排列的,九宫名称和各宫的节气的日数与《灵枢经·九宫八风篇》首图完全一致。”
我们看这样的“九宫术”图,是与八卦相配之后,方会与《周易》有所关系。如果仅是《九宫算图》,就只是数字式图像,其含意不过是数与五行、方位的配合,与《周易》没有什么关系可言。我们在这一讲中之所以要拿出汉代“九宫”数字式图像,为的是要说明后来出世的“易图”。如果把《九宫算图》中的数字用黑白圆点替代,那就是宋代刘牧《易数钩隐图》中所谓的“河图”,也是朱熹《易学启蒙》中所谓的“洛书”。
象棋术语。指棋盘上由斜交叉线构成的“米”字形方格。类似古代战争发号施令的“中军帐”。是将(帅)、士(仕)活动的地区。
北周甄鸾注曰:“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我们准此,即可得到《九宫算图》。在这一讲中之所以要拿出汉代“九宫”数字式图象,为的是要说明后来出世的“易图”。如果把《九宫算图》中的数字用黑白圆......
汉代的“五行生成数”
《易传·系辞》:“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这里说了十个数,一至五,是五个生数,五个生数各与五合而得六至十,是谓五个成数。
汉人对这十个天地之数有一定的解释。如郑玄就说:
《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而五行自水始,火次之,木次之,金次之,土为后。
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阳无偶,阴无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地八成木于东与天三并,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十成土于中与天五并。(《礼记正义·月令》引)
按郑玄此说,我们即可画出“五行生数图”和“五行成数图”:
如果把图中的数字用黑白圆点替代,就得到刘牧《易数钩隐图》中所列“洛书五行生数”与“洛书五行成数”二图。如果合为一图,就是李觏于《删定易图论序》中所列的《洛书》,也就是朱熹《易学启蒙》中所列的《河图》。
《易传·系辞》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宋人在解释这一句话时,就以具体的“河图”、“洛书”去解说“圣人”(指上古伏羲氏)则之画卦的过程。北宋初刘牧把《九宫算图》中的数字换成了黑白圆点,作出了《河图》,说这就是上古伏羲时龙马从黄河中负出的图,伏羲氏则这样的图画出了八卦;又把“五行生数图”与“五行成数图”中的数字换成了黑白圆点,作出了《洛书》,谓这样的“河图”与“洛书”并出于羲皇之世。到了南宋朱熹作《易学启蒙》,又说刘牧所谓的“河图”是上古时神龟从洛水中背负出来的,应该称之为《洛书》,刘牧所谓的“洛书”是上古时龙马从黄河中衔负出来的,应该称之为《河图》。搜公众号,中国风水研究会。是刘牧“臆见”,易置了“图”和“书”。因此,宋末元初的道士雷思齐于《易图通变》中说:刘牧是“妄人”,而朱熹是“妄人中之妄人”。
九宫先后天数:
测事情必然要用到数,例如预测某人做生意会赚多少钱,或是赔本,赔多少钱,都要用到数,列举一下奇门遁甲地盘局中的先后天天数:
比如:用神落一宫,如果用神旺相的话,则可能表示一百、一千、一万或是十万,也可能表示六百、六千、六万、六十万,那么具体是哪个数呢?这就要结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体会了,也就是社会经验,例如一个开小商店的,他要预测一个月能赚多少钱的话,你绝不可能断成六十万,六万的,要根据当地的生活水平及生活中的现实情况来断,这个就是活断了,意在深会,不好言表,关键就要靠读者在实践中去体会、摸索了。
九宫地支:
《易学基础》的“地支”篇中介绍了地支共有十二个。
乾宫:戍土亥水,坎宫子水,艮宫丑土寅木,震宫卯木,巽宫辰土巳火,离宫午火,坤宫未土申金,兑宫酉金。中宫不入地支。见图。
此十二地支落宫亦是永远不动的,用神落乾宫,乾宫就是戍亥,用神落坎宫,坎宫就是子水,用神落艮宫,艮宫就是寅丑,其余依次类推。地支亦有象意,而地支的象意在奇门遁甲中也有辅助参考作用。
十方
十方俱灭
远古时代,智者伏羲,聪明绝世,凭日月升降悟出乾坤之奥,从而起太极,定五行,创八卦,逐步揭露「天机」。最后更利用生门死位内的阴阳两极制成通灵八卦,以图找出上天下地,东南西北,生门死位八方以外的真正「天机」所在地。玉帝得悉此事,怕「天机」泄露,有损造化,急派雷公电母前往擒拿,但伏羲手上神兵为天外神兽四蹄变化而成,为四枚两面各有一个卦相的卦角组成的十字形兵器,其中蕴涵有伏曦氏的大智慧。不但威能奇异,更可以移形遁影,未卜先知,满天神将亦奈他不何。最后惊动九天玄女前往点化,让伏羲神游于大奥秘内,但不到片刻伏羲已心胆俱裂,死前明白试探「天机」非人应为,于是献出神兵镇守十方,若有人闯入「天机」之内,宁愿十方俱灭亦不能泄露半分,故神兵名为十方俱灭。
十方
佛教谓东南西北及四维上下。《宋书·夷蛮传·呵罗单国》:“身光明照,如水中月,如日初出,眉间白豪,普照十方。”南朝陈徐陵《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菩萨之化行於十方,仁寿之功沾於万国。”唐韩偓《僧影》诗:“智灯已灭馀空烬,犹自光明照十方。”
十方世界
佛教谓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无量寿经》卷下:“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无极,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莫不称叹。”明叶盛《水东日记·衣和庵主》:“衣和庵主,苏州昆山人也……有四偈,《咏藤龛》偈云:'十方世界目前宽,抛却云庵过别山。’”亦省作“十方界”。宋陈师道《观音菩萨画赞》之二:“愿我众生,从闻反原;尽十方界,一观世音。”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九章四》:“既瞬息不留,则一念初起,徧十方界,所有众生,成佛已竟。”
十大方向
上天、下地、东、南、西、北、生门、死位、过去、未来
十方奇招
离火燎天地水破军乾坤巽风坤仑断狱震雷霹雳泽地归元地转星移终日乾坤天灭地绝十方俱灭。
易经天下
中国风水研究会
天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