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一附院朱翠玲教授临证验案精选|经方治疗细菌性心内膜炎
患者,男,36岁
初诊(2021.04.05)
主诉:
反复发热、头痛半月余,加重2小时。
现病史:
患者半月前自觉全身头痛,乏力,次日出现头痛,发热,肌肉酸困,发热最高达38℃。
期间于某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诊断为“支气管炎 发热 风热犯肺证”,给予清热解毒及抗生素等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
出院后患者仍有低热症状,体温波动在37.5℃左右,头痛,多为前额,心悸,易感乏力。
2小时前,患者头痛症状加重、伴高热汗出,心悸,急至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查心脏彩超示:先心;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主动脉右冠窦破入右房内并絮状高回声(考虑赘生物)形成;双房增大,左室稍大左室舒张功能降低;现症见:发热,寒热往来,发热时体温在37.9℃左右,多汗,自觉乏力,无怕冷,咳嗽等症状,心悸,胃口不佳,舌淡红,苔白腻,小便正常,大便偏稀,脉弦细数。
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诊断为:细菌性心内膜炎
西医诊断:
1.细菌性心内膜炎
2. 先天性心脏病
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
主动脉右冠窦破入右房
中医诊断:
发热 少阳太阴合病
治法:
和解少阳,疏利三焦,健脾化湿
方药:
柴胡20g 清半夏12g 黄芩12g
人参 8g 茯苓20g 炒白术15g
黄芪20g 防风10g 僵蚕10g
龙骨 20g 牡蛎20g 连翘20g
甘草6g 大枣10枚 生姜6片
山楂20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二诊(2021.04.08)
患者自诉服第一剂药后至今未再发热,乏力减轻,胃口变好,仍有汗出,但较前好转,大便偏稀情况改善。
柴胡20g 清半夏12g 黄芩12g
人参 8g 茯苓20g 炒白术15g
炙黄芪20g 防风10g 僵蚕10g
煅龙骨 20g 煅牡蛎20g
连翘20g 山药20g 山楂20g
甘草6g 大枣10枚 生姜6片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三诊(2021.04.11)
患者诸症减轻,未再发热,稍乏力,食欲佳,微微汗出,二便正常。守上方不变,3剂续服。嘱患者继续治疗。
按语:
患者反复发热、头痛半月余,前医给予清热解毒,抗感染等药物治疗后,仍低热不退,结合现代医学之生化,心脏彩超等检查,细菌性心内膜炎诊断明确;
然中医无此病名,对于此病,通常认为属于温病的范畴,多辨证为气分实热证,阴虚内热证,气阴两伤证,多采用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的方法;
然中医治病并非一成不变,当谨守病机,朱翠玲教授结合患者当前舌脉,症状,从六经辨证入手,辨证为“少阳太阴合病”,患者初始发热,恶寒,肌肉酸困,为太阳病阶段,应以汗法解之,反以清解阳明之法,投之清热解毒之药,损伤人体正气,使胃气失振,气血外却,导致病邪入里,邪气与正气相博于半表半里之间,出现发热、头痛,寒热往来,乏力,脉弦细等证候,此属少阳病;同时寒凉药用之太过,损伤中焦脾胃,出现下利,舌苔白腻等证候,当属太阴病。
对于少阳病的治法,《伤寒论》第265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又如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病在少阳,不可发汗,应以和法解之,方选小柴胡汤加减,以柴胡疏气行滞,解热,推陈致新;佐以黄芩、连翘除热止烦,半夏,生姜祛痰止呕,以人参、大枣,甘草补胃气,资津液,扶正祛邪;患者汗多,加防风,僵蚕,黄芪以祛风化痰、益气固表;以生龙牡镇惊安神,定悸;以茯苓、白术益气健脾、祛湿止泻;全方有和解少阳,祛风化痰,益气健脾,镇惊安神之功效。
二诊时患者未再发热,唯余汗多,将生龙牡改为煅龙牡,增强敛汗之效,加山药顾护脾胃,三诊时,诸症皆减,效不更方。
《医宗金鉴》云: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指出阴阳表里是辨证的关键,启示我们越是疑难杂症,越是从简单地辨证入手,如八纲辨证,六经来源于八纲,只要抓住八纲辨证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无论临床症状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也不怕。
专家名片
朱翠玲,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心内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首届群众最满意的医生;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仲景传承与创新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经方临床研究分会主任委员等学术兼职。师承多名国医大师和全国名老中医。
擅长经方治疗心血管疾病及疑难杂症。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三十几年,诊疗经验丰富。
坐诊地点及时间:
1、郑州市人民路19号,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门诊楼
周一、三、五上午,4楼37诊室
周二下午,5楼35诊室
2、周四上午,医院郑州市金水东路门诊部(地铁1号线黄河南路站下,B2口出即可看到)
(张峰 姜羽彤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