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锦源:知识革命会发生吗?
不清楚是媒体鼓吹太多还是资本渗透太厉害,我们很多人都认为知识革命要来了,人们似乎被动的接受了一种团体的意识形态,知识跟商品一样靠团队协作就能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
我们看到各种创新,创造力以及卓越的宣传与口号,似乎知识革命明天就会发生。或者说正处在革命暴发的黎明前的黑暗期。 我观察了很久,我的结论是当前没有知识革命,知识还是原来的那些认识,没有本质的改变,只有量的重复和叠加。且多数都是机械的增加,碎片化的重复。
造成这种现象或问题的来源之一就是市场经济。市场需要的管理的意识拓展到方方面面,
部分团体在有意无意的驱使他人相信他们对未来的某种设计是合理的,但这种设计与知识革命毫无关联,只是与资本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自从爱因斯坦死后,基础理论甚至出现了停步不前的境地。宗教与哲学进入资本的现代化也是止步不前,甚至有大学者喊出:上帝已死,哲学已死的口号。我们静下心仔细思考,就不难看出,目前突飞猛进的技术进步,只是过去基础理论的应用,或者说是为牛顿、爱因斯坦、魏格纳、达尔文、马克思等人的理论填写脚注,发挥这些理论的技术应用,有人分析过,与1870年到1950年的发现相比,1950年以后的基础研究基本停步不前。人们不清楚为什么天才的人物不在出现?爱因斯坦的1905不在存在?
当下的出版业异常火爆,有人从这种火爆的市场分析,量变必然会导致质变,推断出知识爆炸的背后一定会产生知识革命。
有学者甚至统计出图书出版的数量、论文发表的数量、网上创作的篇数近几年都在呈几何级数增长,教育程度也在稳步提升。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统计数据。更进一步指出, 这样的现象还在持续,从而论证出知识爆炸是真的。
但,这种统计或计数毫无价值,我们发现,每天都会有各种热点、热搜,各种图书推荐,但每次都是烟消云散。经典还是古老的那些,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在中国,列在国子监的孔家班子,孔子、孟子、颜回、曾子、子思还是面南背北的坐成一排,他的对面只有朱熹一人。这都一千年了,座次依旧稳固。不是人们不想重新排序,是没有挑战的资本。这恰恰说明,知识革命是个伪命题。
学术生产是天量的,只是别人理论的注脚或某一点的阐发,我们著作等身也只是在旧观念里来回倒换。
统计显得可笑之处在于:统计程序背后总有资本的影子,这种失准的数据说白了是一种知识的商品化。商品化到底是生产知识还是破坏知识生产还需要时间无验证。近年来,我们看到的商品化的科学或学术没有创造科学,而是创造了很多鸡毛蒜皮的结论,甚至天量的愚蠢。
这些鸡毛蒜皮的结论,以及天量的愚蠢被我们一再统计作为论据,推导知识革命即将到来,这么多年过去了,世界的核心知识依旧还是那些。革命似乎革了自己的命。
声明:创作不易,转载引用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