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走路燃脂,卻更體貼脊椎膝蓋!「北歐式健走」跨一步動全身 | 早安健康

每當提到運動,大部分人可能會有非得「揮汗如雨、氣喘吁吁」的疲累印象,但其實有許多能融入日常生活的運動方式,「走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走路不受時空限制、想到就能起身實踐,非常生活化。而除了加速、加大步伐來提升運動強度外,本次骨科醫師蔡凱宙要教我們一招「北歐式健走」,就能讓「雙手幫忙雙腳走路」,降低疲憊感又能提升運動效果。

北歐式健走:正脊護膝,還能鍛鍊上半身

北歐式健走,最早是越野滑雪選手在夏天的訓練方法,後來根據專家改良成適合一般人的健走法,與普通健走最大的差別在於,健走時兩手要各拿一隻健走杖,用上半身的力量支撐、推進,輔助行走。

「就是用手來幫助腳,」蔡凱宙醫師說,由於多了健走杖的輔助,走路時下肢可以減少疼痛及壓力,同時還能鍛鍊上半身,減輕雙腳及腰部負擔,身體會感到更輕鬆,還可達到「正脊護膝」的效果。蔡凱宙醫師指出,北歐式健走是一種「功能性且全身性的運動」,約9成的身體都會一同參與活動,因此消耗的熱量也會增加。

提及北歐式健走替身體帶來的變化,蔡凱宙醫師分享,自己最大的改變是「上肢及脊椎」。他進一步解釋,北歐式健走的方式,讓我們每走一步路身體就向上挺一次,維持脊椎端正。同時因行走過程手腳並用,因此也能鍛鍊手臂及胸部的力量。

此外,走路時拿健走杖,必須同時注意手臂和腿部動作的連貫性及協調性,對大腦也是很好的刺激,也因為有手杖的幫忙,健走時也較不怕跌倒,穩定性提升許多。

緩解慢性病!脊椎端正改善三高、心臟病

脊椎歪斜、身體姿勢不正都是可能造成慢性病無法好好控制的原因,除了脊椎本身不適外,還容易造成肌肉過度緊繃或鬆弛,甚至壓迫到神經內臟,連帶引發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自律神經失調等大小毛病。

蔡凱宙醫師就分享,有一位高齡80歲的患者,從來沒有高血壓,但自從跌了一跤之後,血壓就開始上升,吃三顆藥血壓都降不下來,後來發現脊椎歪斜,最後透過健走調整身體姿勢、增進肌肉力量,血壓就開始下降,藥物也因此減半。

此外,蔡凱宙醫師也說,健走時因為脊椎挺直,腹部也會因此收縮,使得脂肪減少、腰圍變小,對於心血管的壓力也會降低。當心臟負擔減少後,身體血液循環變好,慢性病才能受到更好的控制。

下一頁分享完整的北歐式健走動作與步驟解說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