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郭德金丨扁担精神:托起山里人的小康梦​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扁担精神:托起山里人的小康梦

□ 郭德金/ 文

一个山村供销社,1946年成立,75载持续为民,初心永恒;
一种坚韧的精神,1963年成名,11任主任四代职工践行使命,历久弥新。
这就是地处太行大峡谷、红旗渠畔的林州市石板岩供销社。在平均海拔1200米的深山区,他们肩挑扁担绕山转,为千家万户送温暖。改革开放之后,他们初心不改,宗旨不变,改变的是经营方式和策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他们践行使命,大胆创新,扶持山区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凝聚成了“艰苦创业,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实现小康梦的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精神力量。

一、坚守初心

过去的石板岩乡,“抬头一缕天,低头乱石滩;抬脚就上山,落脚尽沟坎”。更有媒体记者描述为“路在崖上挂,人在云中行”,在这个大山沟里,连一个小货铺都没有,买货卖货得翻山,不少人为此命丧黄泉;300斤山楂换回一斤盐,山里人受尽了奸商的盘剥。
1942年,石板岩乡全境解放。1946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尹兴德、李林洹等四位农民自发的组建了合作社。农会给了五间石板房,1821元冀南币(相当于人民币18.21元),他们从家里拿来扁担和货篓,到50里开外的任村集市上挑回食盐、煤油、旱烟、火柴四种商品,这就是创业初期合作社的全部家当。
办社之初,白手起家,一切从头做起。没有资金,他们上山砍柴,挑到县城卖掉做本钱,购回群众生产生活必需品。徒步一百多里到安阳、水冶等敌战区挑回药品、棉花等商品,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当时在供销社社工作没有工钱,就自带锅碗,垒石盘灶;外出挑货,带上一团小米干饭,路上再采摘些山果和山泉水,充饥打渴。上山送货时,每人挑着80——100斤的生活用品,回来时挑着收购来的农副产品,来回不空行。
生活虽苦,心中有梦。他们坚守一个初心:就是靠一根扁担、一副铁肩和一双铁脚板,满足山区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让山里人买卖不出山,不再受奸商盘剥;肩负一种使命:就是帮助山区群众摆脱贫困,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这就是他们的初心和梦想。
六分钱的生意做不做?一次,营业员郭金富去郭家庄村送货途中,发现一位老农在犁地时因一颗螺丝钉坏了而犯愁,他了解情况后,马上返回到仓库寻找,未果,于是翻越刘家梯险道,徒步三十多里到山前买回一颗价值六分钱的螺丝钉,为老农安装到步犁上。有的同志不解地说:“跑三十多里路去买六分钱的货物,还不够磨鞋底的钱,不划算。”但郭金富认为:“服务群众不能光算经济账,缺少一颗螺丝钉,影响农民耕作,耽误生产是大事。”
一户人家送不送?山里人居住分散,一个行政村有十几个自然村,绵延二十多里山路,大的山村十户八户,小的只有一二户。送货途中,农民在田间劳动,就把家中的钥匙交给营业员,到家中收货供货,几十年来从无发生过差错。一次,社内三名营业员去香椿圪道村送货时,发现山顶上还住着一户人家,去还是不不去?去吧,山高路险,不去吧,我们的责任未尽到,有些愧疚。他们想到“为人民服务要完全彻底”,一户人家咱也不能落下。上去后,发现住着一位魏大娘,孤身一人,腿脚不便,不能下来买东西。此后,他们每次上山,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大雪封山,总要上门为魏大娘送货,坚持20多年,直到魏大娘去世。
一颗大头针能不能扔?一次,社内开会时,一名职工吸烟时用大头针扎着烟屁股,吸完后连同大头针一块儿扔掉。领导发现后,对其本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在全社开展“勤俭办社从一颗大头针做起的大讨论”。有的同志认为这是“小题大做”,但社党支部认为,勤俭办社就是要从小事做起,杜绝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形成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好风气。
在艰苦的岁月里,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肩挑货担绕山转,永不言苦;跌倒站起再前行,永不言败;与时俱进求发展,永不言止;用心血和汗水,赢得了“山里人心上的供销社”的美称。

二、践行使命

改革开放之后,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石板岩供销社守初心,担使命,顺应市场经济潮流,调整经营思路和策略,大力发展山区经济,使群众尽早摆脱贫困,致富增收,这是党和政府赋予供销社新的历史使命。他们不负重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山区群众铺就一条脱贫致富路。
建立林果基地,向荒山要效益。西乡坪村的“东大崭”,原是一片荒山秃岭,寸草不生。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供销社帮助该村规划荒山,决心建成花椒、山楂、用材树“三个一万棵”的林果基地。供销社副主任杨启祥等人长期与群众一起,吃、住在山坡上,挖鱼鳞坑,栽树苗,改变荒山面貌。到1984年开始见效益,每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石家湾村有三道沟、一溜坡,供销社组织群众挖掉老树疙瘩,新栽6000棵山楂树。几年后开始挂果,每年可采摘山楂2万多公斤,收入2.6万元,人均136.80元。同时,供销社还把该村作为果树科学管理基地,对原有的2000多棵山楂树进行技术更新,仅此一项,全村每年人均收入达到340元。此经验在全乡推广后,使全乡的山楂产量由15万公斤提高到40多万公斤,农民人均收入提高2倍多。
开展扶贫开发,改变贫困面貌。贤麻沟村在海拔1200米的南部深山区,全村14个自然村,111户,434口人,干旱少雨,没有经济来源,年年靠吃国家统销粮过日子。1986年5月,林县供销社和石板岩供销社组成扶贫开发工作组进驻该村,先后投资6万元,新建蓄水池7个,压力池9个,维修大型水池2个,蓄水302立方米,使全村群众吃上了自来水;发展养殖业,年出栏各种牲畜130头,收入3.49万元;利用当地资源建立起果品加工厂,生产苹果、黄梨、山楂罐头11万瓶,产值13.85万元;进行高寒山区玉米地膜覆盖高产开发试验,玉米单播亩产达到279公斤,间作套种亩产达到351公斤,创造了该村历史上粮食亩产的最高纪录,群众的收入提高了,温饱问题也得到了彻底解决。
扶持乡村企业,壮大集体经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乡村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起来,供销社把支援乡村企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将收购的山果优先提供给20多家乡村企业,年生产各类罐头15万瓶,产值达到65万元,创利6万元。并发动群众植桑养蚕,每年收购蚕茧6000余公斤,优先供给乡办缫丝厂,进行加工出口,换取外汇。1983年该厂产值达到70万元,实现利润6.5万元,成为乡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山区群众既能从种植、养殖业中受益,农闲时还可进厂务工获取报酬,不离土、不进城,挣到了票子,找到了致富的路子。

三、梦想成真

扁担精神的核心是为民,关键是创新。进入新时代,扁担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光大,薪火相传。
创办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石板岩供销社领办了林果药材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山扁担”“扁担情”商标,把群众生产的农副土特产品、中小药材等通过深加工,精包装,打开了销路,提升了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创新经营业态,搭建电商平台。为引领新农村淘宝网快速发展,石板岩供销社与全国供销总社“供销e家”联网,实行网上交易,网点配送,每年为山区群众推销各种干鲜果品810吨,中小药材230吨,助农增收总值达380万元。
创新特色发展,走质量兴农之路。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土地500亩,发展高效农业。开发加工纯绿色、无污染的优质农副土特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菜篮子”和市民“餐桌”,使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创新旅游服务,振兴乡村经济。1993年,石板岩乡被确定为省级旅游风景区,供销社因势利导,在搞好为农服务的同时,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先后改建了旅游纪念品超市、王相岩宾馆、加油站、旅游服务摊点等;并在桃花洞、西乡坪、高家台建立3个旅客服务中心;在王相岩景区和谷文昌生平展馆处新建两处“扁担情”农产品体验馆,商品品种由改革开放初期的1800种扩大到5000余种,商品丰富、琳琅满目,游客购物后,可通过店内电商平台直接邮寄到家,使中外旅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同时,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程,发动农民群众创办第三产业,发展民营经济。全镇共发展家庭旅馆、饭店、写生基地、画家村等351家,年旅游服务业收入突破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340元,使过去一穷二白的穷山沟变成风景秀丽、游人如织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农村美,农民富,共同奔向小康路”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农民群众高兴地说:“现在我们的生活是上楼吃甘蔗——步步高,步步甜,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供销社功不可没!”
创业路上,扁担与初心同在;创新发展,扁担与使命同行。目前,“传承扁担精神,服务乡村振兴”已列入石板岩供销社乃至林州市供销社系统“十四五”规划首要任务,“讲好扁担精神故事,争当出彩供销人”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动员号令。“奋进十四五,启航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新起点、新目标,林州市供销社主任赵宝丰满怀信心的讲到:“下步我们将继续传承和弘扬扁担精神,利用遍及城乡的服务网点优势,大力推进'供销合作社+N种服务’新模式,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与生产、金融、信息、科技等服务要素相结合,打造城乡综合服务'升级版’,努力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彰显'供销力量’,让扁担精神在新时代闪烁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  The  End——

郭德金     1954年生,1971年11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曾任林县采桑供销社统计秘书、公社团委副书记、日杂公司秘书、副经理,林州市供销社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主任助理。2014年12月退休。先后荣获安阳市、省供销社优秀通讯员,主持扁担精神陈列室和扁担精神纪念馆布展及解说词编篆工作,编著有《林州市供销社志》《扁担精神在新时代闪光》《凝聚扁担情、共筑中国梦》《扁担精神的故事》等书籍。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0)

相关推荐

  • 红旗渠|“扁担精神”走进道德讲堂 81岁老扁担人震憾全场

    林州傅氏红旗渠2016年10月31日电(郭德金 宋进章 魏子清)10月27日,由市供销社主办的市文明单位第七组道德讲堂在市公路局举行.市国税局.交通局.公路局.实验中学等单位以及供销社机关全体干部职工 ...

  • 林州|扁担精神 市社连续10年蝉联全省综合实力20强

    来源|红旗渠2017年3月6日 改革创新促发展  扁担精神谱新篇 市供销社连续十年蝉联全省县级供销社综合实力20强 2月28日,省供销合作总社召开2017年工作会议,我市供销社再次荣获2016年度全省 ...

  • 【扁担精神系列故事2】郭德金丨营业员侯全德乱坟岗上打“鬼”记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营业员侯全德乱坟岗上打"鬼"记 □ 郭德金 /  文 1962年冬季,石板岩供销社营业员侯全德和郭银栓到牛羊沟村进行收购供应. 冬季天短,到山上供应罢日用品 ...

  • 【扁担精神系列故事1】郭德金丨 营业员李文献舍身忘死战群狼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营业员李文献舍身忘死战群狼 □ 郭德金 /  文 林州市的红旗渠精神广为人知,另一种扁担精神也弥足珍贵. 在扁担精神的发祥地石板岩供销社,有一个默默奉献的团体.他们长年累月翻山 ...

  • 【在人间】郭建生丨耕种乡村的人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耕种乡村的人 □ 郭建生/文 辛丑年正月初六,春寒料峭.天刚蒙蒙亮,城北村党群服务中心大院,刷-刷-刷的扫地声打破了黎明的寂静.一个五十多岁中等个头的男子,正在挥动着手中的扫帚 ...

  • 【在人间】韩金仓丨父亲战斗的一生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父亲战斗的一生 □ 韩金仓/文       我的父亲叫韩冀州,1943年至1946年在小店乡三井村当村长.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 ...

  • 【在人间】李金富丨偶遇“嫂娘”老段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偶遇"嫂娘"老段 □李金富/ 文 品德高尚者,人民将铭记,历史将铭记,而为这些如实记录者.弘扬者,人民也会铭记.有这样一段故事与大家分享. "老李 ...

  • 【在人间】李金富丨 跑……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跑-- □  李金富 / 文 小时候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家里八九口人,父亲在数十里外煤矿的银行工作,月薪43元,母亲常年生病,大哥初中毕业就回大队挣工分,大姐只上了两三年小学也 ...

  • 【在人间】王斗金丨柿子树下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柿子树下 □ 王斗金/ 文   每逢我来到釆桑,来到养心湖畔鲁班像前,双眼就会不由自主地向西张望,我望着釆桑中学发呆,望着学校东侧的一棵柿树发楞,就象见到了久违的亲人,心中有一 ...

  • 【在人间】王斗金丨 傻 嫂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傻 嫂 □ 王斗金 /  文 "傻嫂"是村民们对邻嫂的别称,但邻嫂却乐于接收.因为,邻嫂确有一副傻乎乎的外表,一颗傻乎乎的心. 邻嫂今年八十二岁,娘家是林州 ...

  • 【在人间】李金富丨 打气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打 气 □  李金富 / 文 曾记得四十年前,我在家乡一所中学食堂当炊事员,几位师傅和司务长年龄都长我二三十岁,食堂有啥跑路或重体力活都让我去做.那时,我十七八岁,不惜力,也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