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祈祷室,里头有什么?
常在机场游走,你会发现一些机场有“祈祷室”。
图:机场有祈祷室 摄影:拉上窗帘
很神秘是不是?很好奇是不是?里头究竟有些什么东西呢?……
机场的祈祷室是公众场合,你也是有权力进去的。拉总是个兴趣广泛的人,所以这次在香港转机,就进去看了一下究竟,还正好遇到一位祈祷完毕的穆斯林。
图:祈祷室是间空屋子 摄影:拉上窗帘
祈祷室其实很简单,就是一间空屋子。在角落里,摆着几把简单的椅子,应该是供穿脱鞋子时使用——至少穆斯林在祈祷时,是需要脱鞋子的。
拉总知道这个,是因为亲眼看到过也闻见过清真寺门前的几百双鞋子。路边,还有位富翁打开他的奔驰车门,旋转九十度将脚上的皮鞋更换为布鞋后,才放心地迈向清真寺。
图:祈祷室里有洗手池 摄影:拉上窗帘
机场的祈祷室一般是提供给穆斯林使用。因为他们比较虔诚,而且人口非常多!全球穆斯林人口现在约23亿,这意味着平均每四个人之中就有一个是穆斯林。在地理上,穆斯林从北非到印尼分布很广,有60多个国家是“穆斯林国家”。因此,宣传说自己“重视文化多元性”的机场,往往设有祈祷室。
穆斯林祈祷前要洗手洗脚,因此祈祷室内得准备洗手间。但是只供“清洗手脚”,不能在这里大便小便。在穆斯林国家,卫生间的马桶旁边都会有一个水龙头,那个就是洗脚用的,并不是很多段子里说的“抠了之后洗手专用”。穆斯林人口多在热带,喜欢穿人字拖,“洗脚”就是用水管冲,不像中国人用电热洗脚盆。
图:另一个也是洗手池? 摄影:拉上窗帘
右手角落里也是一个小间,不知道是否与左边的相同。里头正巧有一位穆斯林妹妹,看样子是做完了“午课”在整理,拉总怕打扰她,就没有拍。
大部分穆斯林是很温和的。虽说宗教仪式的时候不要打扰,但也并非不能说话。遇到时,友好地打个招呼,彼此微笑一下擦身而过,或者说一句“阿巴卡巴”——感觉也是很好的。
图:有些机场有两个祈祷室 摄影:拉上窗帘
但世界上并非只有穆斯林才“祈祷”。以色列的希伯莱人也需要祈祷,只是犹太教的祈祷次数比穆斯林少,每天三次即可。理论上讲,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与新教)也应该祈祷,但很少看见他们满机场找“教堂”。
严格地说,印度教也得每天祈祷。至于佛教,在中国已经成为了赚钱工具,经营者关心的是香油钱,祈不祈祷——都差不多吧?
猜一猜,印度教徒看着这两扇门,是会去借用穆斯林的,还是佛教的?
图:路边跪着的小人 摄影:拉上窗帘
与台北相比,香港似乎聪明一些。
在这里,没有“新月”也没有“万字”,只有一个跪着的小人符号。这样一来的话,无论你信的是哪门子宗教,都可以放心大胆地推门进去了!这个“小人”就在机场通道的“大路”旁边,伊朗和以色列人都可以方便地找到。
图:指“南”针 摄影:拉上窗帘
与找祈祷室相比,可能更难找到的是“北”。穆斯林都有着非凡的方位感,拉总从来没有看见他们找错过方向。在穆斯林国家的酒店里,屋顶总能看到一个绿色的箭头。
可能是为了照顾非穆斯林顾客,有时候,这个箭头也出现在桌子的抽屉里……
图:身在机场,心向麦加 摄影:拉上窗帘
但不是每个机场都有财力为信教乘客准备祈祷室。在经济不发达的地方,信徒们只能找个相对清静的地方,或席地而坐,或铺张毯子,就那样虔诚地与神明沟通。因为这个原因,穆斯林国家的地面相对清洁。就算在印度尼西亚,各景点的游客也都席地而坐,并不担心弄脏衣服。
但反过来说,经济发达的地方,并不见得每个机场都准备祈祷室。信仰是自己的事情,别人尊重是礼貌,别人不尊重是正常。拉总经常在东南亚旅行,在别人斋月时大吃大喝,在别人宣礼时顾自行路……但是一位阿訇说的好:你是外国人,肯花时间来我们这里,我已经很开心。
图:有朋自远方来 摄影:拉上窗帘
让我很佩服的阿訇来自佳密清真寺,这是吉隆坡最古老的清真寺,也是最漂亮的清真寺。我访问这里的时候正值斋月,但阿訇请我吃椰枣,给我讲述“犹太教源于伊斯兰教”等学问——他的渊博和包容,让我很是感动。
图:清真寺同样空荡简朴 摄影:拉上窗帘
除去“极端份子”问题,穆斯林是个不错的宗教。尤其在“勤俭”方面,做得比其它宗教都好。与机场的“祈祷室”一样,清真寺虽然外表宏大,远观神秘,但里头空空荡荡,简朴至极。基督教塑圣母,印度教罗列各种湿婆,佛教则是释迦韦驮背靠背——这些宗教建筑的内部,都奢华阴暗。与它们相比的话,清真寺反而是最“敞亮”的。
你看,就算不是神职人员,也能随性地在清真寺的地板上躺下纳凉。
世界是多元的,少听一些煽动的宣传,用你好奇的眼睛自己去发现吧。
好奇很重要,试试看广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