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原《家书帖》行书欣赏

邓文原的《家书帖》有二,其一为为邓文原任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时所写,即元延祐六年至至治二年(1319年-1322年)间,邓文原60余岁时所作。纸本,纵24.2厘米,横29.1厘米,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邓文原《家书帖》一

释文:

连收庆长书,知吾妻一向平安,甚喜。我客中幸无恙,但终日劳于酬应,而老陆虽无他过,其蠢不可言,饮食起居,多不如意,无奈何也。若还司后未有脱身之计,不知吾妻可同稳儿暂到宣州,伺八月分司却还杭如何?若不可来,则止。此行皆未有脱暖之衣,又无便可寄,兹因饶州令史铺马便,作此。文原书寄贤妻县君。  

钤“素履斋”印。鉴藏印有“友古轩”、“乐葊”。

其二为此贴:邓文原《家书帖》二,纸本,纵31.2厘米,横34.5厘米,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者在家书中叙述其经历,涉及的地名有铅山、信州、玉山、永丰、德兴等,在元代都属江东建康道,现为安徽、江西等省属地。文中“庆长”名邓衍,在《元史》中附名邓氏本传后。
此帖用笔精妙,有晋人行狎之势,笔法轻活秀润,不失古人遗风。入笔细微,稍露锋芒,给人以清健宛丽之感,韵胜而有法度,艺术水平较高。故黄溍称邓文原:“工于笔札,与赵魏公齐名。”

邓文原行书《家书帖》二欣赏

▼ 

释文:

邓善之平安家书,四月初五日,铅山州发。十六日信州收汝母初三日书,知吾儿上坟未归。所付饶吏书尚未到。李经历言,其人尚留杭也。老父以十七日至玉山,留十日,过永丰,又五日,过铅山,自此过德兴方可还司。日色向炎,未有絺纻衣,恐下旬方能遂归期,不知汝母可来宛陵否?今因福建李公亮书史迁调浙西,作此报平安。想家中一一安好,余不多及。四月四日,父书付庆长夫妇。

有鉴藏印“阿尔喜普之印”、“乐琴书以消夏”。

局部放大图欣赏

【终】

书法字帖·企业二维码
(0)

相关推荐

  • 元 邓文原 行书《家书帖》两幅

    元 邓文原 行书《家书帖》两幅

  • 邓文原行书《家书帖》之一(上)

    原帖精赏 元,邓文原书,纸本,纵24.2cm,横29.1cm,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书行笔连绵,韵意清闲,笔势放纵,任兴所适,颇有"任天然而自逸,若众山之连峰"之态. 高清逐 ...

  • 邓文原行书《家书帖》之一(下)

    原帖精赏 X <家书帖>页,元,邓文原书,纸本,纵31.2cm,横34.5cm,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用笔精妙,有晋人行狎之势,笔法轻活秀润,不失古人遗风.入笔细微,稍露锋芒,给人 ...

  • 赵孟頫《清华斋赵帖》行书欣赏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他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他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到见解.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 ...

  • 赵孟頫《清华斋赵帖》行书欣赏!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

    拒付文人 昨天 00:00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他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他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到见解.他认为:"学书有二 ...

  • 苏轼《渡海帖》行书欣赏

    苏轼<渡海帖>又名<致梦得秘校尺牍>,行书,元丰三年(1100),纸本,28.6X40.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轼将渡海,宿澄迈,承令子见访,知从者未归.又云,恐已 ...

  • 米芾《学书帖》大字行书欣赏

    米芾<学书帖>行书.本册为<群玉堂帖>第八卷下册,曾经清代藏家孙承泽收藏.现流入日本国,为东京五岛美术馆收藏. 此帖运笔迅劲,枯润燥湿,错落有致.以大字书写,自叙其书学由唐人以 ...

  • 米芾行书墨迹《复官帖》欣赏

    米芾行书墨迹<复官帖>欣赏,纸本:纵 27.Icm,横 49.Gcm.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一年复官,不知是自申明,或是有司自检举告示下.若须自明,託做一状子,告词与公同.芾至今不见冲 ...

  • 元代王冕行书《感遇诗帖》欣赏

    王冕(1310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他是元末文坛有影响的诗人,又是画坛上以画墨梅开创写意新风的花鸟画家. 其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