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支建刚:豫北晋语元音卷舌式儿化的非同步发展
一
引 言
豫北晋语的“儿”字均读[ɭ]或[ɭə],但儿化韵母的形式却五花八门。这些儿化音变中存在着大量的非同步发展现象,本文选取元音卷舌式儿化中部分较有个性的情况进行介绍。
二
儿化过程中的非同步
王洪君(2008)把北方方言儿化合音的过程分为6个阶段:①两音节阶段、②一个半音节阶段、③长音节阶段、④长度正常的特殊单音节阶段[上]、⑤长度正常的特殊单音节阶段[下]、⑥正常单音节阶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合音演化链。而豫北晋语单个方言里就可以见到②③④/③④⑤几大核心阶段,较为充分地展现出了儿化音变的历时变化过程,诠释了共时系统中蕴含着历时因素。
(一)②③④(儿尾、长音节、特殊单音节[上])三阶段并存
豫北晋语部分方言儿尾和元音卷舌式儿化并存,部分单字韵母只能后加儿尾,部分单字韵母有相应的元音卷舌式儿化韵母,但儿化韵母内部又存在长音节和单音节两种情形。总体来看,形成了一个半音节、长音节、长度正常的特殊单音节三阶段并存的状况。这种情况具体分布于汤阴城关、安阳文峰、安阳吕村等3个方言点。以汤阴城关方言为例,该方言有单字韵母48个,儿化韵母14个,具体来说:
1. 当前字韵母为[ɿ i u y ɑo iɑo ou iou ɑŋ iɑŋ uɑŋ əŋ iŋ uŋ yŋ]时,只能后接儿尾[ər0]。
2. 当单字韵母为[a ia ua ɤ iɛ yɛ o uo ai uai ei uei ãn iãn uãn yãn ən in uən yn ɐʔ iɐʔ yɐʔ ʌʔ uʌʔ yʌʔ ɛʔ iɛʔ uɛʔ yɛʔ]时,产生卷舌儿化,但其内部也并非同步发展,体现为三种情形:
第一,部分韵母的儿化韵以开齐合撮为条件非同步发展。汤阴城关咸山摄韵母为[ãn iãn uãn yãn],其儿化韵主元音在开齐合三呼中为[ɐ],在撮口呼中为[o]。例如:菜盘儿 tsʰai21 pʰɐr52︱小剪儿 ɕiɑo44 tɕiɐr31︱几段儿 tɕi44 tuɐr213︱圆圈儿 yãn52 tɕʰyor33。
第二,[ɛʔ iɛʔ uɛʔ yɛʔ]韵所辖的部分字有儿化韵,部分字带儿尾。不管是儿化还是儿尾,入声韵在语流中都会发生相应变化。例如:打食儿 ta44 ʂʅ52 ər0︱小吃儿 ɕiɑo31 tʂʰər24。
第三,[ʌʔ]和[iɐʔ]分别对应两套儿化韵,非同步发展。例如[ʌʔ]:肉末儿 zou21 mor24︱没法儿 mɛʔ3 fɐr24。
3. 该方言仅有[uən]韵的部分儿化词处于长音节阶段,且会随着年龄原因转变为正常音节。1942年出生的发音人L将[uən]韵的大部分儿化词读为“长音节”,1953年出生的发音人W则完全读为一个正常音节。但是,在“村儿”[tsʰuər33]一词中,两人都读正常音节。这说明,长音节阶段向正常音节的转变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在语流的固化作用下通过词汇扩散方式实现的;第二种是通过新老交替和代际转换完成的。而且第二种的作用更为突出。
(二)③④⑤(长音节、特殊单音节[上]、特殊单音节[下])三阶段并存
济源坡头方言有单字韵母44个,儿化韵母22个,具体来说:
1. 济源坡头方言的深臻摄韵母大部分完成了儿化,少部分为“长音节”。具体来说,[ei iei yei]韵的儿化读一个音节,[uei]韵的儿化为“长音节”。可见,在[ei iei uei yei]一套韵母内部,其儿化次序也不同。例如:刀刃儿 tɑu34 ʐər21︱小裙儿 siɑu55 tɕʰyər41︱门墩儿 mei41 tuːər34。
2. 济源坡头方言中常见的元音卷舌式儿化发生在[ɿ ʅ ʯ i u y ɤɑ uɑ ʅɜ iɛ yɛ ai iai uai ei iei uei yei ã iã uã yã əŋ iŋ uŋ yŋ iɐʔ uɐʔ uɑʔ yɑʔ]等韵母中,卷舌特征[r]位于音节末尾。
3. 济源坡头方言中还有儿化特征左扩展造成音节结构变化的儿化韵。具体来说,该方言中[iᴀ uᴀ iɑu iou iɑŋ uɑŋ]等韵母儿化后,卷舌成分向左扩展,前移于主元音前介音后,语音形式为[ɻ]。例如:豆芽儿 tou34 iɻa41︱裤腰儿 kʰu21 iɻɑu34︱鞋样儿 ɕiɛ41 iɻa21。
韵母[ᴀ ɑu ou ɑŋ]等儿化后,卷舌成分左扩展,前移至声母与主元音之间。例如:刀把儿 tɑu34 pɻa21︱山沟儿 sã21 kɻou34︱肉汤儿 ʐou21 tʰɻa34。
卷舌成分的左扩展,使得部分声母形式上与复辅音相同,如[pɻ mɻ fɻ tɻ kɻ xɻ]等。
(三)儿化长音节阶段的两种情况
长音节阶段是从儿尾到达与正常音节等长的儿化韵的中间阶段。这个中间阶段在豫北晋语中又可以细分为两种不同情况。
1. 长音节处于儿化中间阶段
汤阴城关、安阳文峰、安阳吕村等地儿尾、儿化韵并存,“长音节”儿化韵处于前后联系的中间阶段,说明这些方言的儿化正在进行中。例如安阳吕村方言。
安阳吕村方言有韵母51个,除了[ɭ]无儿化韵、[yo]韵辖字极少、[yɛ iɛʔ yɐʔ]韵或只加子尾或什么都不加以外,其他韵母存在三种情形。其中,[ɿ ʅ i u y ɑu iɑu ou iou ɑŋ iɑŋ uɑŋ əŋ iŋ uŋ yŋ ɛʔ uɛʔ yɛʔ uoʔ]等韵母只能后接儿尾[ər0];[ɑ iɑ uɑ ɤ iɛ ai uai ã iã uã yã ɐʔ iɐʔ uɐʔ ɒʔ iɒʔ uɒʔ yɒʔ]韵母均有相应儿化韵;其他韵母的儿化韵处于“长音节”阶段。具体特点有:
(1)果摄[o uo]韵的儿化处于“长音节”的阶段。例如:老婆儿 lɑu55 pʰuːɐr51︱火锅儿 xuo42 kuːɐr55。
(2)止摄[ei uei]韵的儿化处于“长音节”的阶段。例如:几辈儿 tɕi55 pᵘːər212︱鸡腿儿 tɕi55 tʰuːər42。
(3)深臻摄[ən in uən yn]韵的儿化绝大多数处于“长音节”的阶段,少数[ən uən]韵的儿化读正常的一个音节。例如:皮筋儿 pʰi51 tɕiːər55︱没准儿 mɛʔ3 tʂuːər42︱树根儿 su21 kər55。
2. 长音节处于儿化收尾阶段
辉县上八里、济源坡头没有儿尾,只有儿化韵,部分韵母的儿化处于“长音节”阶段,表明这些方言即将完成儿化。
辉县上八里遇摄韵母的儿化都处于“长音节”阶段。例如:小兔儿 ɕiɑu44 tʰuːər21︱小锯儿 ɕiɑu44 tɕyːər21。
结合来看,豫北晋语元音卷舌式儿化是后起形式,目前还处在形成过程中。
三
儿化音变后的非同步
1. 方言内部同一单字韵的儿化韵不同,可视作非同步发展。
林州城郊、林州任村、林州东姚、林州临淇、安阳铜冶、安阳马家6个方言点,假开二非见组与假合二单字韵相同,读[ɔ]、[o]或[ɒ],它们的儿化韵以开合为条件非同步发展,即单字韵不区分开合,儿化韵却区分开合。以安阳铜冶为例:刀把儿 tɑu53 pɛr55︱画画儿 xɒ21 xuɛr55。林州任村的非同步发展更明显,假摄字单字韵为[ɔ iɔ],开合口儿化韵的主元音也不相同。例如:洋字码儿 iɑŋ312 tsɿ55 mɐr21︱衣架儿 i55 tɕiɐr55︱画画儿 xo24 xuor55。
2. 少数方言部分韵母的儿化韵以开齐合撮为条件非同步发展。
林州任村方言咸山摄单字韵为[a ia ua ya],宕江摄单字韵为[ɑŋ iɑŋ uɑŋ],儿化韵以开齐、合撮条件两分为[ɐr iɐr]和[uor yor]。例如:小盘儿 siɑo55 pʰɐr24︱小箱儿 siɑo55 siɐr41︱蛋黄儿 ta24 xuor312︱后院儿 xou24 yor55 。
3. 个别方言部分韵母的儿化韵以洪细为条件非同步发展。
济源下冶方言的咸山摄字异调分韵,逢阴平、上声为[æ̃ iæ̃ uæ̃ yæ̃]韵,逢阳平、去声为[ã iã uã yã]韵。而它们的儿化韵以洪细为条件分化为[ɐr uɐr]和[iɛr yɛr]。例如:菜盘儿 tsʰæɛ24 pʰɐr52︱几段儿 tɕi44 tuɐr212︱小剪儿 ɕiɑo24 tɕiɛr43︱后院儿 xou24 yɛr212。
淇县黄洞方言[a ia ua]韵母的儿化韵非同步发展,仅细音情况下有闪音。例如:刀把儿 tɑu44 pɐr21︱画画儿 xua35 xuɐr21︱豆芽儿 tou35 iɾɐr51︱衣架儿 i44 tɕiɾɐr21 。
4. 个别方言个别韵母的儿化韵以声母为条件非同步发展。
安阳铜冶果摄合口字都读[uʌ]韵,其儿化韵以“帮组-非帮组”分为两种形式。例如:薄膜儿 po24 mor42︱走火儿 tsou21 xuɛr51
5. 一些方言中个别韵母的儿化韵特立独行。
济源坡头咸山摄字的儿化有分化现象,大部分字的儿化韵以[ɤ]为主元音,少数字的儿化韵以[ɐ]为主元音。例如:小篮儿 siɑu55 lɤr41︱小剪儿 siɑu21 tsiɤr55︱手腕儿 ʂou21 uɤr55︱猪肝儿 tʂʯ34 kɐr34。[ɐr]类韵仅处于起步阶段,以“小篮儿”为代表的[ɤr]类韵为底层形式。
与此形势相反,“小篮儿”在部分方言中脱离于其他咸山摄字的儿化大规律,孤例滞后发展。例如卫辉狮豹头:小篮儿 ɕiɑu55 lɤr51︱菜盘儿 tsʰai21 pʰɐr51︱西边儿 ɕi24 piɐr24︱后院儿 xou24 yɐr21。结合辉县上八里、获嘉城关、修武城关等地的情况,可以看出卫辉狮豹头“小篮儿”的读法同济源坡头一样,代表着咸山摄儿化韵的底层形式。
四
结语
总体而言,豫北晋语的元音卷舌式儿化是新生的,呈现出极其不平衡的多阶段多形式并存状态。
参考文献
1. 贺巍 1981 济源方言记略 《方言》第1期
2. 钱曾怡 1995 论儿化 《中国语言学报》第5期
3.王洪君 2008 《汉语非线性音系学——汉语的音系格局与单字音(增订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原文刊于《辞书研究》2020年第3期
作者简介:
支建刚,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特聘教授青年学者。研究兴趣为汉语方言学。现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晋冀豫交界地带晋语儿化的类型及其演变研究”,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项目3项,出版《豫北晋语语音研究》等学术著作2部。已在《中国语文》《光明日报(理论版)》《方言》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