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郑文林《春酣图》鉴赏
郑文林,生卒年不详,明代画家。号颠仙,闽侯(今属福建)人。工山水、人物,与汪肇、钟礼、张路等均为浙派后期名家。继蒋嵩之后,多用焦墨枯笔,点染粗豪,板重颓放,尤其是人物。《图绘宝鉴续纂》卷一以颠仙与袁尚统(字叔明,苏州人)并列一条目,谓两人“画人物俱野放”,并被吴派讥评为“狂邪”,其实颠仙所作有其独特风格。传世作品有《二仙图》轴、《女仙图》轴,现均藏中央美术学院;《群仙图》轴藏广州美术馆;《牧人瑞梦图》轴藏美国高居翰景元斋;《渔童吹笛图》轴、《柳荫人物图》轴均流入日本。从艺活动约在嘉靖间。
明 郑文林(旧传戴进) 春酣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构图独特。画家利用松树和蜿蜒的山径将画面由下而上切割为数个场景,然后将不同人物的活动放在其中,企图在立轴上展现丰富的叙事情节。巧合的是, 现代大师傅抱石在其〈丽人行〉、〈琵琶行〉、〈九老图〉等诸多作品中也采用了这一独特手法,或是受其影响。
2.线条独特。强烈跳跃抖动的线条是这幅画的另一特色。画人物的衣纹因行笔的顿挫,产生粗细不均和颤抖的现象,而画山石的线条,则是因不停地扭动呈现开叉或锐角的转折。云雾、山石、松柏、人物都抖动的线条而跳动,整个画面动感十足。而这一独特手法或为 现代大师陆俨少所效仿。
3.皴法独特。中国山水画皴法的主要种类有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牛毛皴、米点皴、卷云皴、折带皴、长披麻皴、短披麻皴、雨点皴、点子皴、鬼面皴、马牙皴、荷叶皴和解索皴等,但此幅作品的皴法非以上种类,也未见前人归纳总结,可谓独创。
局部赏析
春酣图由谁创作?
据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结论:
这幅〈春酣图〉作者旧传为戴进, 但是无论画面的构图、叙事手法及用笔,都与十六世纪浙派画家郑文林的作品〈渔童吹笛图〉(日本私人收藏)相近,因此应当出自他的手笔。广州美术馆收藏的郑文林〈群仙图〉较之前者更接近〈春酣图〉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