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方思维解读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更年期案
在泳池里学游泳,
在临床上学经方。
——尤虎
如果尽可能只开伤寒金匮中的经方,
遇到各类病人怎么办?
国医大师班秀文医案
段某,女,48岁,已婚。
初诊:1988年5月26日初诊。
近1年来月经紊乱,周期先后不定,量多少不一,伴烘热汗出,目眩耳鸣,视力模糊,心烦失眠,腰痛膝软,悲伤哭泣,情绪易于激动,不能控制。
1988年1月绝经,绝经后上症加重,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弦。
…………………………………………
一、病机分析:
热虚冲。
(1)精虚(肾):女,48岁;近1年来月经紊乱,周期先后不定,量多少不一;绝经。
患者正值《内经》“女子七七”,实为肾精功能衰退所致。
(2)阴虚(心肝肾):目眩耳鸣;视力模糊;心烦失眠;腰痛膝软;舌红,苔少,脉细弦。
心阴虚:心烦失眠,情绪易于激动,不能控制。
肝阴虚:目眩,视力模糊。
肾阴虚:耳鸣,腰痛膝软。
(3)火(心肝):烘热汗出;手足心热;悲伤哭泣。
火克金,肺属金,悲哭属肺。
二、方证分析:
(1)原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303)
黄连阿胶汤(黄连、黄芩、芍药、阿胶、鸡子黄):心烦失眠,舌红,苔少,脉细弦。
选药:黄连、黄芩、白芍、阿胶。
去鸡子黄是因为患者煎药操作复杂。
但蛋黄中的胆固醇是女性合成雌激素必备物质,可作食疗。
(2)原文: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二十一附方)
《千金》三物黄芩汤(生地、苦参、黄芩):心烦,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弦。
选药:生地、黄芩。
去苦参是因为与黄连合用太过苦寒易败胃。
(3)原文: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第二十二6)
甘麦大枣汤(淮小麦、甘草、大枣):悲伤哭泣,舌红,苔少,脉细弦。
选药:浮小麦、甘草、大枣。
改浮小麦是为了加强止汗效果。
(4)原文: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治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第三1)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第三5)
百合地黄汤(百合、地黄):情绪易于激动,不能控制,舌红,苔少,脉细弦。
选药:百合、生地。
(5)原文: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第八1)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第八2)
滋水清肝饮方(高鼓峰):治阴虚肝气郁窒,胃脘痛,胁痛,脉虚弦或细软,舌苔光滑鲜红者。(清代沈尧封《沈氏女科辑要》)
奔豚汤(甘草、川芎、当归、半夏、黄芩、生葛、芍药、生姜、甘李根白皮)根据患者症状瘀血表现不明显,但阴虚火旺明显,故改为滋水清肝饮(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白芍、栀子、酸枣仁、当归、柴胡):目眩耳鸣,视力模糊,腰痛膝软,舌红,苔少,脉细弦。
选药: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神、泽泻、白芍、栀子、炒酸枣仁、当归、钩藤。
改熟地为生地更有助于滋阴。
改茯苓为茯神更有助于安神。
酸枣仁用炒酸枣仁有助于安神。
改柴胡为钩藤,考虑柴胡升散,钩藤清降,更适合清肝火。
附:备选经方
奔豚汤(甘草、川芎、当归、半夏、黄芩、生葛、芍药、生姜、甘李根白皮)
患者此前月经紊乱,结合腰痛考虑血瘀,可望诊舌下络脉是否迂曲增粗加以判断,当归、川芎、芍药可活血化瘀止痛。
甘李根白皮现在用桑白皮替代,可以佐金平木,清泻肝火。
葛根有植物雌激素样作用,可以作为补精药使用。
另外,前方可能会滋腻碍胃,且苦寒药过多,可以酌情使用本方中的生姜、半夏。
三、处方用药总思路:
(1)精虚:女,48岁;近1年来月经紊乱,周期先后不定,量多少不一;绝经——生地黄、山药、炒酸枣仁、当归、甘草、阿胶。
填精:生地黄。
子类:炒酸枣仁。
血肉有情:阿胶。
虚劳:山药(虚劳诸不足薯蓣丸要药)。
精血同源:当归。
拟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
(2)阴虚:目眩耳鸣;视力模糊;心烦失眠;腰痛膝软;情绪易于激动,不能控制;舌红,苔少,脉细弦——百合、山茱萸、白芍、大枣、浮小麦、茯神。
滋阴:百合。
酸甘化阴:山茱萸(酸)、白芍(酸)、大枣(甘)。
敛阴:浮小麦(养心安神敛汗)。
安神:茯神(交通心肾)。
(3)火:烘热汗出;手足心热;悲伤哭泣——钩藤、黄芩、牡丹皮、栀子、黄连、泽泻。
清肝火:钩藤、黄芩、牡丹皮、栀子。
清心火:黄连(按照五行相生关系,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
泻相火:泽泻。
四、标本缓急
阴虚、精虚为本,火为标。
初诊应以心烦失眠、手足心热、悲伤哭泣为主症,选用黄连阿胶汤、《千金》三物黄芩汤、甘麦大枣汤为主。
后期巩固以滋补为主,建议百合地黄汤、滋水清肝饮和奔豚汤为主方,制备膏方调补。
五、国医大师班秀文处方用药思路
证属心肾阴虚,治宜滋肾养心、安神解郁。
处方:百合15g,浮小麦20g,炒枣仁10g,远志5g,柏子仁10g,首乌15g,大枣10g,合欢花6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4剂。
二诊( 1988年6月20日):药已,悲伤感减轻,烘热汗出明显缓急,但仍难以入寐,情绪易于波动,食少,舌尖红,苔少,脉细弦。仍从上法,并重于清虚热。
处方:浮小麦20g,合欢皮10g,石斛10g,芦根30g,白芍15g,五味子6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剂。
三诊( 1988年7月2日):药后诸症减轻,但1周来嗜睡,心烦,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治以滋补肝肾,养心解郁。
处方:百合20g,熟地15g,山药10g,山萸肉6g,丹皮6g,茯苓10g,泽泻10g,鳖甲20g,龟板20g,浮小麦20g,夜交藤20g,五味子6g,合欢花10g,红枣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4剂。
四诊( 1988年7月20日):药后诸症消失,无自觉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继续予养心安神法巩固疗效。仍以初诊处方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剂。
原按:肾中寓真阴真阳,为全身阴阳之根本。五脏之阴液赖肾阴滋养。患者七七之年,肾气渐衰,肾阴不足,冲任二脉虚衰,天癸渐竭,故月经先期或后期,多少不定,终至绝经。
肾阴虚而致五脏之阴不足,心阴虚则心烦失眠,心悸易惊,悲伤哭泣;肝阴虚则情绪易于激动;心阴不足,精血同源,清窍失于濡养,则目眩耳鸣,视力模糊;阴不制阳,虚阳浮越于上则烘热汗出;肾阴虚则腰痛膝软。
治以滋肾养心,安神解郁。
用甘麦大枣汤加减以养心安神,浮小麦养心液、安心神;甘草、大枣甘润补中缓急;百合润肺清心,益气安神;首乌补肝肾、益精血;炒枣仁、远志、柏子仁养心安神;合欢花安神解郁。
二诊阴虚火旺之证明显,加石斛滋阴清热,白芍养血敛阴柔肝,芦根清热除烦。
三诊诸症减轻,则以滋补肝肾以治其本。方用六味地黄汤加鳖甲、龟板滋阴潜阳,使肾阴充盛,心阴充足,肝阴得养,诸症皆愈。
六、用经方思维解读国医大师处方思路
(1)精虚:女,48岁;近1年来月经紊乱,周期先后不定,量多少不一;绝经——生地黄、山药、炒酸枣仁、当归、甘草、阿胶——炒枣仁、柏子仁、首乌、炙甘草、甘草(二诊)、熟地(三诊)、山药(三诊)鳖甲(三诊),龟板(三诊)。
填精:熟地、何首乌。
子类:炒枣仁、柏子仁。
血肉有情:鳖甲、龟板。
虚劳:山药。
拟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炙甘草、生甘草。
(2)阴虚:目眩耳鸣;视力模糊;心烦失眠;腰痛膝软;情绪易于激动,不能控制;舌红,苔少,脉细弦——百合、山茱萸、白芍、大枣、浮小麦、茯神——百合、大枣、合欢花、远志、浮小麦(二诊),合欢皮(二诊),石斛(二诊),白芍(二诊),五味子(二诊)、山萸肉(三诊)、夜交藤(三诊)、茯苓(三诊)。
滋阴:百合、石斛。
酸甘化阴:白芍(酸),五味子(酸)、山萸肉(酸)、大枣(甘)。
敛阴:浮小麦。
安神:合欢花、合欢皮、远志、茯苓、夜交藤。
(3)火:烘热汗出;手足心热;悲伤哭泣——钩藤、黄芩、牡丹皮、栀子、黄连——芦根(二诊)、丹皮(三诊)、泽泻(三诊)。
清火:芦根(清气分热,清肺热,佐金平木)、丹皮(清血分热,清肝凉血)。
泻火:泽泻(泻相火)。
学习散打,拒绝花架。
专注实战,苦练内功。
——尤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