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省心又全面地了解一家企业

无论是信贷业务还是投行业务,离不开对一家企业的研究分析。

企业分析最基础的框架分为三层:宏观环境层面、行业层面、企业层面。

日常工作中,我们会接触很多不同类型的企业。

比如零售企业、汽车制造企业、文化娱乐企业、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企业、房地产企业、医药制造企业等等。

在一些大型国有银行或者较为成熟的股份制银行,会在团队里分小组进行行业划分,这小组负责研究哪几个行业,那小组负责研究几个行业。

早在几百年前,亚当斯密就在《国富论》里提出了“劳动分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的观点。

因为分工,每个小组更有精力、更加专注地只研究部分行业,这样有利于把握业务的风险。

干银行信贷业务久了,你会知道很多风险的识别,是从经验中得出来的。不是靠那些名校毕业生潜心研究可以得出的。

写到这儿,自然想到一件事。

前不久跟一好友(在一家银行干人力)聊到现在的年轻人。在一个小城市,单位给出了应届生年薪15万元的薪酬,结果那名校毕业生看不上,没过几月硬是傲娇地辞职走了。

在外头转了一圈,想回来,单位已不再接收了。

要知道,在一个小城市的银行,给应届生年薪15万已是不少了,可能在大城市也不过如此。

银行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利润,应届毕业生进来后即是学习的一年。那些在市场上混迹多年的老员工,即使是专科毕业的也比你强太多了。

不要以为自己有多尊贵,先把业务能力提升起来。年轻人,沉下心,证明你的实力。

有一些在小城市的股份制银行,因为团队的人不多,营商环境没有很繁荣,分行会根据当地的经济环境、产业环境,每年把业务定位于某一两个行业,这一年大家只关注这些行业。

这也是不错的业务模式。

还有一类,小城市的城商行、农商行,人不多,又得做业务,所以团队里的人分工不会那么明晰,逮到业务就做。

这就要求他们见招拆招,遇到什么行业就要好好研究。

与其说是增加了业务的可能性,不如说是现实环境下无可奈何的选择。

毕竟人的精力有限,一个人不可能懂得又多又精。如果一个人让你觉得他懂得多还专业,那大概率证明他的营销能力特别强。

在实际工作中,想要了解一家企业,首先得把它归属于某一行业。

如果对这家企业所处的行业比较陌生,通常大部分的做法是在网络上查找大量的资料,梳理总结,然后分析。

这种方式花了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去总结、去分析,效果却不一定好。

有没有即省心又全面的方法呢?

当然有,

就是找到市场上专业的机构,已经全面地梳理总结好,并形成了整体的分析报告。

找到这份报告就好了。

去哪里找?

去各大信用评级机构的官方网站上找,找到他们对各个行业的评级方法报告。

评级机构在市场上混迹几十年,招募了一批又一批地专家建模,从全方位评价一个企业,结合市场情况更新了一版又一版的方法报告。

为什么不直接拿去用呢?

以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为例,到官网

点击菜单栏下的“评级方法”,可以到如下界面。

在这里,就可以查到各类企业的评级方法。

 

信用评级的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融资主体的评级,一类是对债券的评级。

如果一家公司在公开资本市场发行债券,必须同时具备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

主体评级是对融资企业本身的偿还债务可能性进行评价;债项评级是对债务违约可能性及损失严重程度的评价。

对行业的了解主要是看主体评级报告。

下载某一类企业的主体评级方法后,

快速地过一遍评级方法报告的框架结构。

  • 1. 修订说明

  • 2. 适用业务类别和行业

  • 3. 行业定义

  • 4. 企业信用评级的关键假设、核心要素和评级框架

  • 5. 评级方法局限性

  • 6. 企业信用评级的主要经营风险要素(定性和定量指标):(1)宏观和区域风险分析;(2)行业风险;(3)企业基础素质;(4)企业管理

  • 7. 企业信用评级的主要财务风险要素:财务信息质量;资产质量;资本结构;盈利能力;现金流量;偿债能力;母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从第六第七部分,你可以了解到这类企业主要经营的业务类型,以及该关注业务的哪些方面,普遍存在什么样的风险。

认真研读完,一定会更加系统性地了解这个行业的企业。

毕竟评级机构的评级模型可是根据多年的经验和专业理论形成的。

后续,我会利用评级报告和小伙伴们一起研究城投公司和房地产企业。

之所以选这两类企业,是因为,你们大多数的客户都是这两类吧?

不仅仅是银行,证券公司的投行客户绝大部分都是城投公司,

如果你做过信托产品的尽调,也会发现很多信托产品的底层都是城投债和房地产企业债。

有一位朋友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在银行,怎样才能提高我的核心竞争力、不可替代的能力。

当时我没有给他确切地回复,毕竟在银行有很多条线的发展路径。

如果要做信贷业务、投资业务或投行业务,把这两类企业研究透了,你的竞争力自然而然就来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