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之四四、和大怨,必有余怨焉
帛书校订本:
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右介,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介,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白话通译本:
一个社会,一旦形成了重大的仇怨(即社会矛盾激化了),即使暂时调解中和,也一定会有余怨,这怎么算得上是做善事呢?(虽然是亡羊补牢,但面对社会矛盾的激化,如果不从根子上解决,是没有用的)。
因此圣人(为了避免社会矛盾的激化)总是避免与人民结怨,即使手里拿着借据等债权合约,却不敢向负债人索取归还(这才是最佳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所以如果让有德之人掌管了社会债权合约,他不会主动向人民索取债务,而是与人为善,这样就能避免与民结怨;如果让无德的人就像掌管田租税赋,其为了完成任务,往往不顾民生,用严刑峻法来压迫人民,用苛捐杂税来盘削人民,就会导致民怨,激化社会矛盾。天道对天地万物没有亲疏远近之分,却好像总是在保佑那些有道德的“善”人(即执政者)。。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