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甘草汤之我见——戴朝明

芍药甘草汤之我见——戴朝明

2017-08-13 09:48

转自 中医专家李燕博客

李燕,主任医师。学士学位。擅长治疗内科常见病和疑难杂症,尤其擅长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三叉神经痛、顽固性面瘫,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运动神经元疾病,重症肌无力。

芍药甘草汤之我见

戴朝明

“芍药甘草汤”,出自张仲景巨著《伤寒论》,系为太阳病误汗所设,如果说“桂枝汤”是群方之首,那“芍药甘草汤”便是小方之首了。《伤寒论》:“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主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芍药甘草汤方中记载,“芍药,甘草各四两,上两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渣,分温再服”。由于本方不止治脚挛急(脚软无力),行步困难者,用着亦验,古人名为去杖汤即由于此。

太阳伤寒误汗,多伤心阳,继而出现面色恍白,心悸,自汗等心阳虚症状,然血汗同源,随着汗液大量丢失,津液必然亏虚,亦会导致营血亏虚。当依据《黄帝内经》“肝苦急,即食甘以缓之,以酸泻之”,思肝为将军之官,恶抑郁,喜条达。故对于肝之用药也有所讲究,宜“柔肝不宜伐肝”,而芍药性酸寒,不但可以养血敛阴,更可柔肝止痛。甘草甘温,健脾益气,缓急止痛。两药相合使用,酸甘化阴,从而达到调和脾胃,养血滋阴,平肝抑木,敛肝柔肝,缓急止痛之功效,实为药味虽少,功效却非常显著。《本经》谓芍药能“除血痹,破坚积”。盖其善治静脉淤血也,缘动脉之血随着心阳作用,被放射于外濡养全身,其力属原动而强,故少有阻塞。静脉之血则由外内归于心脏,其力反较弱,故多迟滞。迟滞甚者,名曰血“痺”,亦曰“恶血”。《别录》中云其“主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而云甘草则“通经脉,利血气。”两者相伍,祛瘀生新,可治疗多种阴虚血淤,虚实夹杂的痉挛疼痛病证。结合现代研究,芍药可松弛痉挛的肌肉,甘草则具有激素样作用,两药组合使用,止痛作用自然毋庸置疑。“芍药甘草汤”作为中医止痛妙方,在临床运用非常广泛,医家用于内外妇儿科的例子比比皆是,然余结合自身临床,举其中两例以抛砖引玉,望贤达不吝赐教。 br>

高血压伴双手痉挛案 患者,女,65岁,有十年高血压史,一直以来血压未得到很好控制,半年前出现双上肢病变,前臂经常出现以痉挛,麻木,并感酸痛。半年来几乎每日一发,发则手掌肌肉僵硬疼痛,随即蔓延至前臂,便会出现麻木,痉挛,酸痛感,发作半年,已多处医治,却始终效果不显,苦不堪言。经常感头晕,且双眼眼屎黄而稠。脉弦滑,舌淡红,苔薄白。 处方:白芍30g 炙甘草10g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分三次用剂

患者服下三包,即打电话告诉我,欣喜若狂,已经三天未发作了,我自感欣喜异常,效不更方,故继续服用5剂,巩固疗效。 按:“芍药甘草汤”出于《伤寒论》,药少却功效显著,余观患者,有十年高血压史,患高血压者,中后期阴虚阳亢多见,肝开窍于目,肝火上炎,双目自然眼屎黄稠,血属阴,肝火长期灼伤阴血,导致肝血亏虚;肝者,将军之官也,其体阴而用阳,阴为物质,阳为功能,“体阴”不足,“用阳”自然受到限制;肝主筋,肝血足,则筋脉得到濡养,今患者肝血不足,筋脉失养,然而血虚则可生风,而风性善变,善动,故肢体可出现麻木,痉挛疼痛(不荣则痛),再思脉象弦滑,肝主弦脉,本由于,肝喜条达,今肝气郁结充盛,故脉弦明显。综合考虑,故用仲景“芍药甘草汤”,但此处芍药必定要大量(至少要30g),不可拘泥原定剂量。

肩周炎案 患者,女,56,自诉一年前患肩周炎,原本经余推拿治疗,其上肢运动已得到明显改善,然近日由于夜晚时常被痛醒,且疼痛部位固定,固来就诊。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处方:白芍30g、炙甘草10g 、黄芪15g、桂枝9g、地龙10g、降香10g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分三次服用 5剂,服用三包后,疼痛大减,夜晚已不被痛醒

按:肩周炎是一种由于肩周围软组织病变,而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的障碍,故又称冻肩(中医称作“肩凝”或“五十肩”),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韧带和滑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今患者自诉夜晚(尤其是半夜)疼痛加剧,然思考,随着半夜的来临,阴阳大会,阴逐渐旺盛,阴胜则寒,然寒性收引,故血液运行自然不畅,不通则痛。然思其病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淤血久存,自然导致局部代谢紊乱,废血不除,新血自然不生,故必然也存在因筋失濡养而所致的不荣则痛。仔细考虑,“芍药甘草汤”为止痛妙方,既可补血,活血化瘀,又可柔肝止痛,故在芍药甘草汤基础上加减治疗,并取桂枝汤之意调和营卫,配合地龙,降香通络止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