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四十九)
5
真是“无巧不成书”。贺先生原来还是木家锅庄的“老房客”,1937年左右在这里住了约一年。我家从1959年开始也住进已做了康定县委机关宿舍的木家锅庄,直到1981年大院撤除,后又继续在撤后新建的楼房中住到1989年,在这里一住就是三十载,目送了打箭炉锅庄的消忘。
说起来,我家与先生还算是先后同住过一个大院的“老邻居”!我们都有感于打箭炉“锅庄”的兴衰。有所不同的是他关注“标杆”的“易主”,和那“长身玉立”的锅庄主人;我则更钟情这座千多平米的大院背后、那座风雪高原上少有的花园中那些令人沉醉的牡丹、绣球、月季和海棠,还有那历世不衰的绵绵茶香。
贺先生,可算是位有志有成的旅康文化人。他1910年生于湖北竹溪县丰溪乡,肆业于武汉中华大学,作过中学历史教员,后鉴于寇祸日亟,有志投笔从戎,步入南京中央军校,为第十期学员。1935年1月,随军委会派出的参谋团入川。参谋团裁撤后,又归刘文辉麾下。1936年随军入康,就职于136师政治部,驻康定。1941年任理化(今理塘)县长,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后返回湖北。先生在康期间,尤关注康区社会历史,醉心风物风情,广采博览, 刻意钩沉,赋诗纪实,质朴求真,故有《西康纪事诗本事注》传世,其史料之详实,描述之精到,实属少见,弥足珍贵。在理化任上,先生发愿创修县志。他跋山涉水,八方探访,广搜博集,伏案笔耕,历时三载,一部十余万字的《理化县志》终由他独自篡成,于1945年出版,为康区留下可圈可点的一笔。
先生返鄂后,先后出任汉口市政府秘书、三民区区长、竹溪县县长;1949年任国民党一一八军少将高参,又到成都,随即随军起义。在起义过程中,他作为一一八军代表,积极同刘文辉部联系,发辉了很好作用,受到解放军西南军区领导贺龙司令员的宴请和鼓励。 解放后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研究员,1956年特邀为湖北省政协第二届委员,受命负责搜集武昌首义资料。先生衔命,矢志不渝,不畏辛劳,潜心著述,几经沉浮,终完成《辛亥武昌首义史》(与人合作)、《辛亥湖北人物传》等著作。于1982年11月18日因病辞世,享年七十有三。
诗人的《西康纪事诗本事注》,已由西藏人民出版社于1988年重新校勘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