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大医
双合
DaYi
Shuanghe

第104期

每天一期,弘扬中医

今天小编想给大家带来的主题内容很简单,我们中医临床上常见望闻问切,对于中医四诊,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由小编给大家讲解一下吧。

一 :中医四诊的来源

根据相关史籍记载,四诊法是由扁鹊发明的,当时扁鹊称之为“望色、听声、写影及切脉”。《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诊法何如?……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可见诊法就是对人体进行全面诊察的方法,借以判断人的健康与疾病状态。

扁鹊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二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四诊法”(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根据相关史籍记载,四诊法是由扁鹊发明的,当时扁鹊称之为“望色、听声、写影及切脉”。

1、四诊法之望诊

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脏腑阴阳气血有了变化,就必然反映到体表。正如《灵枢·本脏篇》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2、四诊法之闻诊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3、四诊法之问诊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以及生活习惯、饮食爱好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均要通过问诊才能了解,故问诊是了解病情和病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4、四诊法之切诊

切诊是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藉此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挠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正常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在搏动,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从容和缓,柔和有力,流利均匀,节律一致,一息搏动四至五次,谓之平脉。

四诊法中的4种诊疾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联系的,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具体运用。

三:临床使用要求

1、手指灵活,屈伸自如

2、粗细均匀,间距适当。

3、纹理细腻,触觉灵敏。

诊脉程序

(一)时间选择

1、平旦

2、空腹

3、休息五分钟

(二)患者伸手

伸手放脉枕上,与心脏处同一水平线上。

(三)定寸关尺

1、中指定关 桡骨茎突为关。

2、食指为寸

3、无名指为尺

4、拇指察反关脉

5、寸上为鱼际

脉诊原理

(一)肺朝百脉

脉会太渊,独取寸口。

候胃气——柔和有力

候神气——有节律

(二)全像学说——全息律

1、左

寸——心,关——肝,尺——肾,寸上——头,尺下——性

2、右

寸——肺,关——脾,尺——命门,寸上——颈项,尺下——下肢

加点解析四诊类别

所谓「望诊」,就是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变化。「神」是精神、神气状态;「色」是五脏气血的外在荣枯色泽的表现;「形」是形体丰实虚弱的徵象;「态」是动态的灵活呆滞的表现。这就是对病人面目、口、鼻、齿、舌和苔、四肢、皮肤进行观察,以瞭解病人的「神」。扁鹊很重视也很善於望诊,把它列为四诊之首。

所谓「闻诊」,是指听病人说话的声音、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的声动,还要以鼻闻病人的体味、口臭、痰涕、大小便发出的气味。

所谓'问诊'就是问病人起病和转变的情形,寒热、汗、头身感、大小便、饮食、胸腹、耳、口等各种状况。

精彩推荐:

弘扬中医:赠送医师考试资料(高清版思维导图)

弘扬中医:赠送《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电子版)

弘扬中医:赠送倪海厦视频(最新高清无删减)

弘扬中医:赠送潘毅教授40G中医课程(两分钟后删除,手慢无!!!)

弘扬中医:赠送《黄帝内经》(最新PDF版)

(0)

相关推荐

  • 【中医诊断研究】四诊合参古之论

    摘要:中医四诊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医诊疗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关于"四诊合参",古代医籍多有记载,文章将溯本求源,梳理古代医家对其的认知,认为四诊合参不仅彰显中医特色, ...

  • 中医的诊断 (望.闻.问.切)|祖传四代名医杨晋

    中医的诊断(望.闻.问.切) 图片来源:祖传四代名医杨晋朋友圈 文字来源:祖传四代名医杨晋朋友圈 [修心人生] 繁华闹市静心,烦躁恼怒静心.看破世事空心,享受人生悦心.世间诸事在心,诸般美景源心. [ ...

  • 中医诊断法和辨证论治方法

    中医诊断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主要运用"四诊"的方法诊察疾病,探求病因.病位.病性及病势,辨别证候,对疾病作出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中医诊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名医秦越人(扁 ...

  • 中医脉诊究竟起源何时

    脉诊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属切诊.切诊虽居四诊之末,但它最具中医特色,是四诊中唯一直接触到患者人体的重要诊法.切诊主要指切脉,亦称脉诊. 脉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上古時期,上古医生僦 ...

  • 《金匮悬解》——四诊之法

    脏腑经络三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病有新旧,治有先后,此定法也. 1 此是先救新病还是先治旧疾之先后顺序.先治卒病,后治痼疾. 脏腑经络四 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 ...

  • 《金匮悬解》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脏腑经络九     师曰:吸而微数,此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则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吸气微数,此中焦盛实,肺气不降,下之腑清而气降,则愈矣.若 ...

  • 《金匮悬解》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脏腑经络六 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 ...

  • 《金匮悬解》李可老中医——治疗癫痫医案

    附二,李可老中医,破格救心汤医案.选自<捍卫阳气不生病>,纪念一代大医李可. 河南一个40多岁的妇女,有个男孩,13岁,生下来后由于脑部受伤,诱发癫痫,严重的时候一天三十多次,折腾的孩子命 ...

  • 『中医古籍』金匮悬解

    作者:黄元御 清 金匮要略方论原序 金匮要略方论原序 自叙 自叙 后叙 后叙 叙 叙 卷一 脏腑经络 十六章 卷二・外感 五脏风寒积聚 二十一章 五脏风寒 十九章 积聚 二章 卷三・外感杂病 中风历节 ...

  • 《金匮悬解》卷十五——肺痿,肺痈,咳嗽上气

    金匮悬解卷十五 内伤杂病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十三章 肺痿.肺痈者,咳嗽上气之标,咳嗽上气者,肺痿.肺痈之本.肺痿之病,内亡津液而伤火燥,肺痈之病,外感风邪而伤湿热.溯其原委,即咳嗽上气之积渐而成者,而咳 ...

  • 《金匮悬解》复解肺痈提纲,并附红楼医案

    肺痈二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其为肺痈?当有血脓,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 ...

  • 《金匮悬解》肺痿肺痈肺胀——甘草干姜汤,桔梗汤,葶苈子大枣泻肺汤,

    肺痿三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1 重申重点,肺痿之病,从亡津而来. 肺痿,吐 ...

  • 《金匮悬解》痰饮——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杏仁与大黄汤

    痰饮咳嗽三十五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服苓甘五味姜辛汤后,咳满即止.设其更觉发渴, ...

  • 倪海厦老师——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 中医的"四诊"是最基本的一个功夫,也是最深的一个功夫.所以你要深入地了解就会知道,中医对"望闻问切"--四诊呢,在一开始,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