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知道了解的100幅中国名画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伟大的画家创造了不胜枚举的传世名画。这些名画极大地丰富了祖国的艺术宝库,是留给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以下100幅名画代表了中国绘画的最高成就。

  01、《人物龙凤帛画》/战国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又称为《龙凤仕女图》,是中国东周战国中晚期的帛画精品,1949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东南郊楚墓,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帛画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公布的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02、《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西汉帛画

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发现了一件“非衣”帛画。画面完整,形象清晰,呈T 字形,画面内容也以T 字形的横幅和竖幅划分为天国、人间、地府3 个部分。横幅部分描绘的是天界。帛画中段画人间世界。华盖与翼鸟之下,是一面老贵夫人的侧面像,老妇人身着锦衣,在小吏侍女的跪迎服侍下,拄杖前行。

  03、《女史箴图》·局部/顾恺之

《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绘画作品,作者顾恺之。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348.2厘米。此图依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原文十二节,所画亦为十二段,现存自“冯媛挡熊”至“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共9段。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用笔细劲连绵,色彩典丽、秀润。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由于英国方面知识欠缺,保管不善,将其拦腰截为两段,并出现了掉渣现象。故宫博物院另藏有宋代摹本,纸本墨色,水平稍逊,而多出樊姬、卫女2段。

作品描绘女范事迹,有汉代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的故事;有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以防成帝贪恋女色而误朝政的故事等。其余各段都是描写上层妇女应有的道德情感,带有一定的说教性质。虽然作品蕴涵了妇女应当遵守的道德信条,但是对上层妇女梳妆妆扮等日常生活的描绘,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贵族妇女的娇柔、矜持,无论身姿、仪态、服饰都合乎她们的身份和个性。其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用笔细劲连绵,色彩明丽、秀润。

《女史箴图》中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形象,是作者所处时代的妇女生活情景的反映。图中的妇女形象典雅端庄,神情温顺柔和,体现了顾恺之绘画用线的精细绵密,如“春蚕吐丝”,人物形神兼备。

  04、《洛神赋图》·局部/顾恺之

洛神赋图卷:中国东晋绘画作品。作者顾恺之。原作已佚,今存有宋代摹本5卷,皆绢本设色,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型、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此卷一出,无人再敢绘此图,故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名著和最为世人所传颂的名画。

这些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05、《职贡图》·局部/萧绎

《职贡图》是南朝梁代萧绎所绘的绘画作品,原作已失,现存宋人摹本,绢本设色,纵26.7cm,横200.7cm(原为402.6cm),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部辟用外域职工人物为作画题材的工笔人物卷轴画,亦是现存最早的职贡图。同时也为后世研究绘画和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证材料。

该摹本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萧绎《职贡图》原作朝贡人物不少于25国,甚至超出31国。现仅存12国画像。

自右至左为:滑国、波斯、百济、龟兹、倭国、狼牙修、邓至、周古柯、呵跋檀、胡密丹、白题及末国使者,每一位使者身后,有一简短的题记,叙述其国名、方位、山川道里、风土人情、与梁的关系,以及历来的朝贡情况。其榜题,滑国前行残,末国后段残,倭国只存前半,后半属宕昌国,其使者图像已逸,其余多有漫漶,内容与《梁书·诸夷传》相符,或更翔实。

  06、《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画像砖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由200 多块古墓砖组成,分为两幅,嵇康、阮籍、山涛、王戎4 人占一幅,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4 人占一幅。人物之间以银杏、松槐、垂柳相隔。8 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现出一种最能体现个性的姿态, 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这块画像砖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07、《鹿王本生图》/莫高窟壁画

《鹿王本生图》是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壁画的主要题材。本生故事画,表现“舍己救人”为题材的作品,在壁画上占有突出地位。本生故事是指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生前所经历的许多事迹。释迦牟尼原是古代印度北部一个小国—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传说他因看到人世生、老、病、死很苦,便出家修行,以求解脱,后来成了“佛”。“鹿王本生”是说释迦牟尼前生是一只九色鹿王,他救了一个落水将要淹死的人反被此人出卖的故事。

  08、《西方净土变》/莫高窟壁画

西方净土便是唐代的敦煌壁画中的一壁。这一场面恢宏,色彩绚烂的佛国景象,是宗教美术依据《无量寿经》内容,为信众们构想出来的《西方净土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西方极乐世界。

  09、《维摩诘经变》/莫高窟壁画

《维摩诘经变》是莫高窟中较重要的经变图,现在保存下来的有30 多壁,都是根据《维摩诘经》而画的。《维摩诘经》有14 品,其中《弟子》、《问疾》、《佛国》、《方便》、《不思议》等9品有变相。

  10、《张议潮统军出行图》/莫高窟壁画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在中国美术史中是一幅非常著名的“出行”作品,它不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一幅珍贵的历史画卷。《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描绘的是唐朝敦煌地区最高统治者张议潮接受唐朝廷敕封为河西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浩大场面。此图绘于敦煌156窟的南壁和与南壁相接的部分东壁之上,性质是供养画出行图。

  11、《游春图》/展子虔

《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是画家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作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绢本、青绿设色,高43厘米,宽80.5厘米,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

从画上题记铃印可知,该画在北宋时收入宫内府,历经宋徽宗赵估、宋代贾似道,元代为鲁国大长公主所有,明代被严嵩收藏,清代再度入宫,1924年溥仪带出宫,后转入古书画收藏鉴赏家张伯驹手中,1952年张伯驹献给国家。

画家用青绿重着山水,用泥金描绘山脚,用赭石填染树干,遥摄全景,人物布局得当,开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12、《历代帝王图》·局部/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又名《列帝图》、《十三帝图》、《古列帝图卷》,传为唐代阎立本画作,绢本,设色,现存后人摹本。画面为横卷(51cmX531cm)是一幅历史人物肖像画,画面描绘自汉至隋十三位帝王形象。[1] 摹本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波士顿摹本藏品编号为:Denman Waldo Ross藏品31.643。画卷的本幅未见名款,其拖尾部分有北宋、南宋时期及清代以来的多家题跋,在北宋以来定为初唐阎立本之作。根据保存的现状来观察,画有十三位帝王图像的该画卷在画风上有着前、后二段的差异,分属于两个时期所绘制,后段较早,前段偏晚。

画面从右至左画有十三位帝王形象:前汉昭帝、汉光武帝、魏文帝曹不、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宣帝陈项、陈文帝陈情、陈废帝陈伯宗、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昌、隋文帝杨坚、隋场帝杨广。各帝王图前均楷书榜题文字,且均有随侍,人数不等,形成全画卷相对独立的十三组人物,共计四十六人。

作品北宋以来定为初唐阎立本之作。画卷后有北宋时期众家题跋,为绢质,其后为南宋以来诸家题跋,为纸本以及绢质拖尾。

  13、《步辇图》/阎立本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14、《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48厘米,唐代画家张萱的作品,原作已佚,现存的是宋徽宗摹的摹本,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此图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

《虢国夫人游春图》重人物内心刻划,通过精细的线描和色调的敷设,浓艳而不失其秀雅,精工而不板滞。全画构图疏密有致,错落自然。人与马的动势舒缓从容,正应游春主题。画家不著背景,只以湿笔点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物,意境空潆清新。图中用线纤细,圆润秀劲,在劲力中透著妩媚。设色典雅富丽,具装饰意味,格调活泼明快。画面上洋溢著雍容、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貌。

  15、《捣练图》/张萱

《捣练图》是中国唐代名画,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系盛唐时的一幅重要的风俗画,对后世绘画风格有重大影响,是唐代仕女画中取材较为别致的作品,系唐代画家张萱之作。

此图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在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画作原属圆明园收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16、《簪花仕女图》/周昉

《簪花仕女图》传为唐代周昉绘制的一幅画,粗绢本,设色,纵46厘米,横180厘米。卷无作者款印,亦无历代题跋及观款。作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画中描写了六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不设背景,以工笔重彩绘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小狗、白鹤及辛夷花点缀其间。

全图六个人物的主次、远近安排巧妙,景物衬托少而精。两只小狗、一只白鹤、一株辛黄花使原本显得孤立的人物产生了左右呼应、前后联系的关系。半罩半露的透明织衫,使人物形象显得丰腴而华贵。而用笔和线条却细劲有神,流动多姿。浓丽的设色,头发的钩染、耳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较好地表现了贵族妇女的细腻柔嫩的肌肤和丝织物的纹饰。

《簪花仕女图》是周昉贵族人物画风格的代表。同时也体现出贵族仕女养尊处优、无所事事、游戏于花蝶鹤犬之间的生活情态。

  17、《高逸图》/孙位

《高逸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作者是孙位。高逸图纵45.2厘米,横168.7厘米,是一幅彩色绢本的人物画。此画构图采取树石与人物相间隔,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相衬托的手法,既突出了主要人物,又将各个人物的动作情态统一于和谐的环境之中。

  18、《江帆楼阁图》/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为立轴绢本,为唐代李思训画作,青绿设色,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现存宋人摹本,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展现的是游春的情景。画家以细笔勾出轻漾的水纹及远处飘荡的小舟,舟行渐远渐小,凸显了江天的壮阔浩渺,江岸的山峰耸峙峻秀,岸上的树树葱郁苍翠,层叠错落、密树掩映的曲折山岭间有碧殿台阁,水榭赤栏修筑于松竹小径,其间有游人穿行于桃红丛绿之中;坡岸之上,两人正临水驻足,赏春抒怀;另见四人沿山上小路而来,主人骑马,三个仆人或引领,或挑担,或提物,前后簇拥而行。此图使人远离尘世,倾情自然,纵目千里,给人以清新而“超然物外”之感。

  19、《明皇幸蜀图》/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传为唐代山水画家李思训(一说李昭道)创作的青绿山水画,该画纵55.9厘米,横81厘米,为大青绿设色绢本。作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品描绘人马行走于崇山峻岭间。画上有乾隆三十九年(1774)的御题诗:青绿关山迥,崎岖道路长。客人各结束,行李自周详。总为名和利,那辞劳与忙。年陈失姓氏,北宋近乎惠”。

画上最早的收藏印鉴,为画面左右上角铃盖的“濠梁胡氏”、“湘府图书”二印,乃明初宰相胡惟庸之印。其后经收藏家项元汁之兄项笃寿、清初耿昭忠、耿嘉作父子等人之手,继而进入清宫。

《明皇幸蜀图》体现了二李画派的典型风格,时代特征明显,是反映唐代山水画面貌的重要传世作品。

  20、《辋川图》/王维

《辋川图》是传为唐朝王维创作的一幅画,现存主要有美国西雅图和日本圣福寺两个摹本。美国西雅图美术馆藏有《临王维辋川图》,西雅图本传为郭忠恕所摹复本,有李珏、冯子振、袁桷诸人跋。有“寒云珍藏宋人名迹”等印,且有寒云题跋:“是卷设色精雅,笔意生动,洵为宋人名迹。得时款已失去,读元人李珏跋,知为郭忠恕复本,当无疑也。”此卷全图纵29.9厘米×横480.7厘米,绢本,水墨,淡设色。圣福寺本为元摹本,绢本,纵29.8厘米×横481.6厘米,旧题商琦临本,构图着色尚有唐人气息。

《辋川图》主画面亭台楼榭掩映于群山绿水之中,古朴端庄。别墅外,山下云水流肆,偶有舟楫过往,呈现出一派超尘悠然的意境。《辋川图》里的人物,弈棋饮酒。投壶流觞。一个个的都是儒冠羽衣,意态萧然,作者所用笔触强劲润滑,人物虽小却描绘得栩栩如生。

在王维的山水画中,尤其这幅《辋川图》所创造的淡泊超尘的意境,给人精神上的陶冶和身心上的审美愉悦,旷古驰誉,所以此画被后人称之为“川样”

  21、《照夜白图》/韩斡

  22、《五牛图》/韩愈

《五牛图》是唐朝韩滉创作的中国画,又名《唐韩滉五牛图》,作品为黄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韩愈着意刻划的五头牛各具特色,形象生动真实,可谓“曲尽其态”,天机绝妙,神彩焕发,在静的形态之中因个性的着意表现,使整个画面又有动的启示,动静有致,形象地表现出牛群散牧于山间泽畔的意境,全图不画背景,留下大片空白,为观者留有想象的空间。

《五牛图》笔法粗豪老辣,用极简朴的线条概括牛的形体结构,线条组织疏密有致,行笔稳健毫无弱笔求工之意,然又于形体筋骨的扭曲转折处,颇见顿挫变化而又圆转自如的风致。

  23、《天王送子图》·局部/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又名《天王送子图》)由唐人吴道子所做,为纸本手卷,纵35.5厘米,横338.1厘米,传为宋人摹本。图又名《释迦降生图》,乃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绘画。该作现藏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

全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描绘一位王者气度的天神端坐中间,两旁是手执筋板的文臣、捧着砚台的仙女,以及仗剑围蛇的武将力士面对一条由二神降伏的巨龙。第二段画的是一个踞坐在石头之上的四臂披发尊神,身后烈焰腾腾。神像形貌诡异,颇具气势,左右两边是手捧瓶炉法器的天女神人。第三段即《释迎牟尼降生图》,内容是印度净饭王的儿子出生的故事。从画面上,可以看到释迎牟尼降生时,他的父亲抱着他到寺庙朝谒见自在天神的情景。

此图写异域故事,而画中的人、鬼神、兽等却完全加以中国化、道教化,当是佛教与中国本土变化至唐日趋融合之势所致。此图意象繁复,以释迦降生为中心,天地诸界情状历历在目,技艺高超,想象奇特,令人神驰目眩。

  24、《重屏会棋图》/周文矩

《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描绘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景遂,景达,景过会棋情景。头戴高帽,手持盘盒,居中观棋者为中主李景,对弈者是齐王景达和江王景过,人物容貌写实,个性迥异。衣纹细劲曲折,略带顿挫抖动。四人身后屏风上画白居易“偶眠”诗意,其间又有一扇山水小屏风。故画名日“重屏”。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5、《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南唐画家顾贯中的作品,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整幅作品线条遒劲流畅,工整精细,构图富有想象力。

作品造型准确精微,线条工细流畅,色彩绚丽清雅。不同物象的笔墨运用又富有变化,尤其敷色更见丰富、和谐,仕女的素妆艳服与男宾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鲜明对照。几案坐榻等深黑色家具沉厚古雅,仕女裙衫、帘幕、帐幔、枕席上的图案又绚烂多彩。不同色彩对比参差,交相辉映,使整体色调艳而不俗,绚中出素,呈现出高雅、素馨的格调。

  26、《十六罗汉图》·之一/贯休

《十六罗汉图》尺寸,纵92.2厘米,横45.2厘米,晚唐五代时期贯休所画。现存的摹本虽然出于一个底本,但材料和技法五花八门,有绢本、纸本、又有石刻本,有设色,也有水墨。目前大多流传海外,日本皇宫内厅的这幅贯休的《十六罗汉图》,据日本学者鉴定是宋初摹本,是最接近贯休原作的作品。

  27、《珍禽图》/黄霑

《珍禽图》描绘了龟、蝉、麻雀、鸠等20多种动物。从画面'付子居宝习'来看,显然是一幅课徒的写生稿本。非常强调真实,重视形似,质感的表达,使描写对象富有生机活力。这幅《写生珍禽图》是黄筌给儿子作范本的画稿,虽然只是为了课图作稿之需,信手而画,大小间杂,动物之间互有联系或无联系,但作为一件独立的创作作品来看,仍然错落有致,别具一格。

  28、《匡庐图》/荆浩

《匡庐图》传为五代时期荆浩创作立轴画作,纵185.8厘米,横106.8厘米,绢本墨笔,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中有宋高宗所书“荆浩真迹神品”六个字,一般认为是其真迹。

此画是一幅绢本水墨立轴。全幅用水墨画出,画法皴染兼备,充分发挥了水墨画的长处。画幅上部危峰重叠,高耸入云,山巅树木丛生,山崖间飞瀑直泻而下,大有“银河落九天”之势。山腰密林之中深藏一处院落,从院落之中一路下山,山道蜿蜒盘旋,道旁溪流宛转曲折,最后注入山下湖中。山脚水边,巨石耸立,村居房舍掩映于密林之中。水上有渔人撑船,不远的坡旁路上,有一人正赶着毛驴慢行。画中只有两人,人物在画中只作为陪衬。

《匡庐图》之中峰峦巍峨,林木瘦劲,溪流曲折,山居静谧,表现了山川大地的宏伟壮丽。画家以散点透视法将丰富的景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中,构图严谨,用墨精润,景物远近有别,向背分明,树石立体感、重量感、空间感均得以充分表现。

  29、《关山行旅图》/关仝

《关山行旅图》是戴进仿宋院体的典型代表作。

其画法师承南宋李唐、马远法派,但用笔疏爽,略带写意笔法,别具风格。近景作一山脚,几株劲松屈曲盘桓,枝叶茂盛。几头毛驴款款走来,情态传神。画家在近景的处理上也和马远的“一角之景”十分相似。远山叠翠,用淡墨写出,近浓远淡,使作品层次富有深度。山顶之树信笔点写,生动自然。整幅作品颇具马远、夏圭遗风,但工细之中见豪放,画面神清气爽,秀逸典雅。

  30、《夏山图》/董源

《五代董源夏山图卷》为五代时期画家董源的书画作品。纵49.4厘米,横313.2厘米。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31、《秋山问道图》/巨然

  32、《山鹧棘雀图》/黄居麟

《山鹧棘雀图》是花鸟画名家黄筌的之子黄居溥所创作,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中的鸟鹊与竹石,布满画面,空白很少。设色淳厚无华,描法稳健,略带稚拙之感,有着早期花鸟画的装饰意味,及古朴风韵。

此图绘泉石、荆棘、竹丛,群鸟飞鸣、憩啄棘间枝头,山鹧立于石上正俯身饮水,情态十分真实自然。构图紧凑而富变化,疏密、动静都很讲究;用笔沉稳工致,设色精细富丽,其画法比较接近黄札的《写生珍禽图》卷。

  33、《双喜图》/崔白

《宋崔白画双喜图》是宋代画家崔白创作的,描绘了两只山喜鹊,向一只野兔鸣叫示警。《双喜图》高193.7厘米、宽103.4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34、《读碑窠石图》/李成

五代李成读碑窠石图为五代时期李成与王晓合作。图中残碑上应有小字二行,一书“李成画树石”,一书“王晓补人物”,但现存此图中已无此二行小字,所以为摹本。但不妨碍体会李成寄于画中的意境。《读碑窠石图》为双拼绢绘制的大幅山水画,表现冬日田野上,一位骑骡的老人正停驻在一座古碑前观看碑文,近处陂陀上 生长着木叶尽脱的寒树。轴,绢本,墨色,纵:126.3cm,横:104.9cm。现存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35、《溪山行旅图》/范宽

《溪山行旅》为中国北宋画家范宽的作品。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巨峰壁立,几乎占满了画面,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在山路上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湾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也点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题。该作品使用丝质的绢作为画布,长206.3厘米,宽103.3厘米,以浅淡的色彩作极为精致的构图,举凡山川流水、高山岩石,都能细心勾勒且呈现出立体的空间感,至于人物、马匹亦能够在尺寸极为渺小的限制下,活灵活现,因此受到历代收藏家珍爱,如今已有许多印记,该作品已收藏在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原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先生于1958年在画作上发现了“范宽”字款,确认此画为范宽真迹。

  36、《早春图》/郭熙

《宋郭熙早春图轴》是北宋著名画家郭熙的代表作,作品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画的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轴线上,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之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

  37、《溪山楼观图》/燕文贵

《宋燕文贵溪山楼观图》是宋代画家燕文贵所创作,是一幅描绘江景山峦的山水画,气势开阔旷远。文物现状为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38、《五马图》/李公麟

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画家。《五马图》为其传世佳作,纸本墨笔,纵29.3厘米,横225厘米,无名款。

图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各由一名奚官牵引。每匹马后有宋黄庭坚题字,谓马之年龄、进贡时间、马名、收于何厩等,并跋称为李伯时(公麟)所作。五匹马各具美名,令人遐想,依次为: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而五位奚官则前三人为西域装束,后两人为汉人。

  39、《秋庭戏婴图》/苏汉臣

“秋庭戏婴图”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两个锦衣孩童在庭院玩着一种推枣磨的游戏。兄妹两人无论从头发、眉目,衣饰,都精心刻画,丝染兼备,而且变化极为丰富,以长而圆润的线条,画出衣纹,再仔细点染衣服上的花纹,不仅画出质料的柔软细致,更赋予衣服华丽的质感,这些细微的处理,使得子孩丰润、柔软、细致的模样,跃然于纸上,令人心生爱怜,写实的程度,即可用栩栩如生来形容,可以了解到为何用“着色鲜润、体度如生”来形容苏汉臣的画风。

  40、《清明上河图》·局部/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官兵懒散税务重。

  41、《墨竹图》/文同

从某种意义上说,墨竹是中国文人画的一种标本、尺度、基本功。自文同、苏轼而至元四家,墨竹之风大兴,成为单独的画科,从内蕴上与哲学意理融为一体,而从外形式上与书法表里生发。竹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因此墨竹成了书、画、道(哲学)的综合体,成了人格、人品的直接写照,寓意兴寄愈益丰厚,成为中国画史千载不衰的画种。

  42、《四梅花图》/杨无咎

  43、《枯木怪石图》/苏轼

  44、《芙蓉锦鸡图》/赵佶

《芙蓉锦鸡图》,绢本设色,纵81.5厘米,横53.6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全图设色艳丽,绘芙蓉及菊花,芙蓉枝头微微下垂,枝上立一五彩锦鸡,扭首顾望花丛上的双蝶,比较生动地描写了锦鸡的动态。这种表现形式,在宋代花鸟画中很是流行。五彩锦鸡、芙蓉、蝴蝶虽然均为华丽的题材,但如此构图便不同于一般装饰,而充满了活趣。加以双勾笔力挺拔,色调秀雅,线条工细沉着;渲染填色薄艳娇嫩,细致入微。锦鸡、花鸟、飞蝶,皆精工而不板滞,实达到了工笔画中难以企及的形神兼备、富有逸韵的境界。画上有赵佶瘦金书题诗一首,并有落款。

对比谢赫《画品》的“六法”来欣赏,《芙蓉锦鸡图》符合首要的绘画品评标准“气韵生动”:画面中这只肥硕的锦鸡飞上从左侧伸出的芙蓉花树枝,纤细的树枝无法稳定承受重压,剧烈摇曳,以致同样停留在花间的一对蝴蝶惊飞。画面抓住胖锦鸡飞上纤细花枝的一瞬,静中见动,活泼有趣。是气韵生动的经典体现。

  45、《货郎图》/李嵩

这是一幅人物风俗画卷,画面上货郎肩挑杂货担,不堪重负的弯着腰,欢呼雀跃的儿童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货担上物品繁多,不胜枚举,从锅碗盘碟、儿童玩具到瓜果糕点,无所不有。在商品流通尚不够发达的南宋时期,货郎们走街串巷,一副货担就是一个小小的百货店,货郎们不仅为偏僻的乡村带来所需的货物,也带来各种新奇的见闻,货郎的到来往往象节日般热闹,李嵩在图中就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画家借助货郎这一题材表现了南宋市井生活的一个侧面,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物品,虽然今天有很多已不明其用途,但却真实地记录了南宋百姓的生活方式,是民俗学家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46、《采薇图》/李唐

  47、《潇湘奇观图》·局部/米友仁

《宋米友仁潇湘奇观图》是宋代米友仁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之一。用淋漓水墨画江上云山、云雾变幻的奇境,山峰、江水、树木并未作具体细致的描写,追求的是苍茫雨雾中自然界的特殊韵致。

  48、《泼墨仙人图》/梁楷

《泼墨仙人图》(梁楷、立轴、纸本、墨笔、纵48.7厘米、横27.7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一位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那双小眼醉意朦胧,仿佛看透世间一切,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那副既顽皮可爱又莫测高深的滑稽相,使仙人超凡脱俗又满带幽默诙谐的形象活灵活现。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工致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那浑重而清秀、粗阔而含蓄的大片泼墨,可谓笔简神具、自然潇洒,绝妙地表现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49、《太白行吟图》/梁楷

  50、《四景山水图》/刘松年

  51、《踏歌图》/马远

《踏歌图》是南宋画家马远的代表作,貌似山水画,实际却是风俗画。它的上半部描绘了仙境般的境界,下半部表现了南宋首都临安郊区农家“踏歌”的欢乐场景。完全不搭界的一雅一俗,很协调地统一在同一画面里。画家表现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景色,同时也反映出丰收之年,农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

宋宁宗赵扩把王安石的一首诗欣然抄录在画面上方:宿雨清矶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这首诗点明了画的主题,也是宋朝皇帝对太平盛世的企盼。

  52、《溪山清远图》·局部/夏圭

《溪山清远图》是南宋画家夏圭创作的国画作品,该作品描绘晴日江南江湖两岸山色空蒙、水光潋滟的清远秀丽景色。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53、《千里江山图》·局部/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宋代王希孟所作,现藏故宫博物院。

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

  54、《江山秋色图》·局部/赵伯驹

《江山秋色图》是北宋后期青绿重彩山水画流传至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为赵伯驹所画。图中所绘显然是北方山水,群峰绵密,层峦叠嶂,仅在卷之前部有一条长河曲折蜿蜒而远逝,后卷但见崇山峻岭,错落连绵而如龙脉,起伏顾盼,开合揖让,虚实相生,盘桓而上。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55、《写生蛱蝶图》/赵昌

《写生蛱蝶图》年代:宋 ,作者:赵昌,纸本:设色,大小:纵27.7厘米,横91厘米。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乾隆皇帝在《写生蛱蝶图》题诗“青虫出菜甲,起复化为蝶;蝶已不复虫,生灭迅交睫。翮栩飘秋烟,迷离贴露叶;炼得长生术,金丹了无涉。前四句感慨生命变化(微弱与强盛)的迅速、生灭转瞬,后四句是希帝王常有的希求长生之慨。

有趣的是此图复制品曾作为国礼赠送奥巴马,《写生蛱蝶图》也因此而名声大震。国礼向来意义重于形式。此图被选择显然看中前四句的含义。中文博大精深,受赠者开心之余是要好好琢磨下此间深意。

  56、《岁寒三友图》/赵孟坚

洁净的扇面上,作者绘松、竹、梅折枝,以墨笔画上一株饱结花朵、苞蕾的梅枝,继而交错、绕夹着如星芒般的松针与墨影般的竹叶,将它们横斜置于画面中央,以松针的灰和墨竹的黑来衬托出梅花的白。松叶如钢针,竹叶如刀剑,更表现出梅花的傲骨冰心。整个画面笔墨秀丽,清绝幽雅,意趣横生。这幅《岁寒三友图》通过对画面的安排,明确表达出作者刚正、坚贞的气节。画扇的右上方钤“子固”白文印。

用笔上,画中的梅花以淡墨衬染着用细笔,浓墨所圈钩的花瓣、松针用笔尖挺劲拔,墨竹以中锋运使,挺劲有力。松、竹、梅画法各异,充满韵致,是幅极具精神的南宋小品。赵孟坚的作品一笔一画都注意书法与画法的结合,可以代表宋末文人画的艺术特色。

  57、《墨兰图》/郑思肖

《宋赵孟坚墨兰图》是由宋代画家赵孟坚创作。画面上绘墨兰二株,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58、《秋郊饮马图》/赵孟頫

《秋郊饮马图》是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创作的一幅作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画画面设色古雅,构图饱满,均衡有致,风格古朴厚重。

  59、《鹊华秋色图》/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是赵孟頫于1295年回到故乡浙江时为周密所画。此幅向来被认定为是画史上文人画风式青绿山水设色,画中平川洲渚,红树芦荻,渔舟出没,房舍隐现,绿荫丛中,两山突起,山势峻峭,遥遥相对。

  60、《云横秀岭图》/高克恭

云横秀岭图是“元初三家”之一高克恭晚年的代表作品,清代著名鉴藏家安岐曾评此画为“房山(高克恭)所作第一,当不为过”,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书层峦高岭,溪桥疏树,上下峰峦及近景坡石树木之际,间以白云朵朵,纵而掩去大山给人的窒息之感,并增加了景物的深度,使书面元气浑沧。整幅书设色明丽、笔墨精妙、用笔灵活。山石多用米点皴,但又糅进新的变化,如水边的卵石以及米点之下的“披麻皴”。说明高氏并非刻板效学二米泻烟雨林峦,还吸收了董源、巨然山水画的长处,以丰富自己的技法。书上李 题诚云:“……上轴树老古苍,明丽 落,古所谓有笔有墨者,使人心降气下,绝无可诚者。”另有邓文原、王铎的题记和乾隆帝题诗。

  61、《富春山居图》·局部/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在中国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先生的决定下,《富春山居图》2011年6月在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

  62、《渔父图》/吴镇

  63、《幽涧寒松图》/倪瓒

《元倪瓒幽涧寒松图》是元代画家倪瓒创作的一幅中国古画,该作品是为友人周逊学所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64、《青卞隐居图》/王蒙

  65、《朝元图》·局部/永乐宫壁画

三清殿中的“朝元图”壁画,泰定三年(1325 年)由马君祥等人绘制而成,描绘了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故事,以8 个帝后主像为中心,周围有金童、玉女、星宿、力士等共286 尊,场面开阔,气势恢宏。这些壁画为我国古代壁画中的精典佳作(右页图是金母元君相)。

  66、《杨竹西小像》/王绎 倪瓒

  67、《四清图》/李衎

此画首段绘二石,用笔含而不露,清润浑圆。数竿秀竹立于石后,清健潇洒,浓淡相间,石下一兰草疏影横斜,飘逸柔和,欲断还连,接下来又是竹影婆娑,竹间两株梧桐,笔墨淋漓,缈缈如烟,极富韵味。此画应是李衎墨竹画的代表作。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堪萨斯纳尔逊博物馆。

  68、《清閟阁墨竹图》/柯九思

《元柯九思清閟阁墨竹图》是元代书画家柯九思所创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元柯九思清閟阁墨竹图》是元代书画家柯九思所创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尺 寸:纵132.8 厘米,横58.5 厘米,材 料:纸本,墨笔,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本幅自识:“至元後戊寅十二月十三日,留清閟阁,因作此卷。丹丘生题。”钤“柯氏敬仲”。

这幅画中的竹子的画法仿文同,以浓墨为面,淡墨为背,行笔沉着稳健,一如后人形容他的墨竹“大叶长梢动冕旒”。枝干挺劲,笔墨浑厚沉着,石用董、巨一派披麻皴法,具有体积感和质量感。用笔沉着,用墨厚润,浓淡相间。两竹之间密中见疏,疏中夹密,挺拔圆浑之感宛如篆书,竹节两端再复垂墨,不勾节却连属自然。整个画面虽然只寥寥数笔,但却生动有致,清雅秀美,神足韵高,自有一股劲挺拔俗的清高之气。

  69、《墨梅图》/王冕

元王冕墨梅图轴为元代王冕的书画作品,纵67.7 厘米,横25.9厘米。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梅兰竹菊号称“四君子”。其中尤以梅花以它“众芳摇落独暄妍”的品性深为文人画家所喜爱。自从北宋华光和尚首创水墨挥写梅花的画法以来,墨梅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画科,各代名家辈出。元代王冕就是画史上成就卓著的画梅大家,这幅作品是他的代表作。宋人塑造的梅花形象,往往以简洁的枝条和疏落的花朵,表达出孤冷清傲的意韵。而王冕却超脱前人的定式,别出心裁地以繁枝缀以万花。干枝郁密,交错穿插,几乎密不透风。梅花的分布则富有节奏韵律,长枝处疏,短枝处密,但密而有序,乱中有法。白洁的花朵和干枝相映,更显清气袭人。

  70、《风雨归舟图》/戴进

  71、《渔乐图》/吴伟

詹景凤(十六世纪),字东图,号白岳山人。安徽休宁人。隆庆元年(一五六七)举人,初为南丰掌教,终吏部司务。深於书学,尤擅狂草,论者谓可与祝允明并列当代。精鉴赏,著有画苑、东图玄览等书。

  72、《庐山高图》/沈周

  73、《秋风纨扇图》/唐寅

《秋风纨扇图》由唐寅创作,画中描绘了立有湖石的庭院,一仕女手执纨扇,侧身凝望,眉宇间微露幽怨怅惘神色。她的衣裙在萧瑟秋风中飘动,身旁衬双勾丛竹。作品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秋风纨扇图》为唐寅水墨人物画代表作,画一立有湖石的庭院,一仕女手执纨扇,侧身凝望,眉宇间微露幽怨怅惘神色。她的衣裙在萧瑟秋风中飘动,身旁衬双勾丛竹。此图用白描画法,笔墨流动爽利,转折方劲,线条起伏顿挫,把李公麟的行云流水描和颜辉的折芦描结合起来,用笔富韵律感。全画虽纯用水墨,却能在粗细,浓淡变化中显示丰富的色调。画左上部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借借汉成帝妃子班婕妤色衰恩弛,好比纨扇在秋风起后被搁弃的命运,抨击了世态的炎凉。显然,这是与唐寅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有关的。画中女子一脸衰怨,或许正是唐寅自身的写照。

  74、《桃源仙境图》/仇英

《明仇英桃源仙境图》是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山水画,该作品的题材取自东晋隐士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描绘了文人理想中的隐居之乐。收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

东晋隐士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描绘了人们理想中的隐居胜地,成为后世画家热衷描绘的题材,仇英的《桃源仙境图》也应是取材于此,描绘文人理想中的隐居之乐。此图为重彩大青绿山水,深受南宋赵伯驹兄弟工致一路画风的影响,又兼取刘松年精巧明丽的用笔、用色。全画以竖幅高远章法,分三层叠进,近景为深壑、小桥、流水,桥上有童子捧瓯而过。板桥过处,青草铺地,另一童子携食盒亢于岸头。隔小溪为山洞,内有钟乳石悬壁,有泉淌漾而出,洞口水边有一位仙者弹琴,两位仙者于旁静听,传神入微。仙者傍依的山根岩石间,有山桃杂卉伴卧松而开放,古松自右岸斜坡横卧于洞顶,松皮龙壳,青藤盘绕,与左岸山岩之山桃相呼应,境界超逸,非神仙之属,又怎能到这里生存!这是作品的主题部分。洞顶清霭虚掩处,有小路自云中显现,绕过山梁及松林,琼阁高筑与松柏相辉映,山涧有清泉,挟乱石而流泻,涧边杂卉仙草益发,石上小亭别具,山间浮云缭绕,斜晖之中,几组远山,一派云海,更使画面境界无尽。

右下款题“仇英实父制”,钤“仇英实父”一印。画上另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二方清内府藏印,并有“欣赏”、“灵石杨氏珍藏”、“杨曾之印”、“燕翼堂”、“颍川怀云子图画”等鉴藏印。图中上半部分峰峦起伏,幽深高远,山间白云飘浮,庙宇时隐时现。下半部分是流水木桥,奇松虬曲,坡上的桃树林掩映于山石、树木之间,景致雅气,一幅人间仙境景象。三位高士临流而坐,白色的文士衣着在金碧辉煌的山石、林木映衬下,显得格外鲜明。

  75、《湘君湘夫人图》/文征明

湘君湘夫人图是明朝的作品,作 者是文徵明,此画是根据屈原《楚词·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即湘水女神的形象描绘的。

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画幅的中间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后。此图画法简洁明快,无背景衬托。人物的衣纹作高古游丝描,细劲而舒畅,有益表现湘君、湘夫人在空中款款而行的动态,给人以飘飘若仙之感。

  76、《葡萄图》/徐渭

水墨葡萄一枝,串串果实倒挂枝头,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风格疏放,不乏于形似,代表了徐渭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也是明代写意花卉高水平的杰作。自题:“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天池。”下钤“湘管齐”朱文方印一,尚有清陈希濂、李佐贤等鉴藏印多方。

  77、《荷花鸳鸯图》/陈洪绶

《荷花鸳鸯图》是陈洪绶早年时的作品。该图以荷花为题,形象丰富地展示了荷花的多姿多彩,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荷花鸳鸯图》是陈洪绶早年时的作品,绢本设色,竖幅,纵183厘米,横98.3厘米。

该图画水中亭亭而生的红莲花,赭墨石色的湖石衬托着绿叶、红莲,水中一对鸳鸯在戏嬉;一块形状奇怪的太湖石,立在荷叶丛中。图上自识:“溪山老莲洪绶写于清义堂。”

  78、《秋兴八景图》/董其昌

  79、《南山积翠图》/王时敏

  80、《仿三赵山水图》/王鉴

《仿三赵山水图》是清代画家王鉴的作品在这幅图中,作者描绘的是暮春时节,雨后江南非常浓丽的景色。

全图半幅都被向上盘旋的高山所占据,山势连绵不断,把画面分成了左右两部分,但山两侧都有已漫到山脚的春水。

近处池塘边的柳树新枝嫩叶繁茂,与几株交错的同样枝繁叶茂的树木相互呼应,向人们展示着春的气息。一角亭座落于水边,似乎在等着春游到此的人们。

  81、《康熙南巡图》·局部/王翚

  82、《锦石秋花图》/恽寿平

《锦石秋花图》是清代范寿平创作的花鸟画,作品创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该作品是作者50岁时所画,此时正是作者精力充沛、艺术上极为成熟的时期,也可以说是展示作者较高绘画水准的代表作。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83、《天都峰图轴》/弘仁

  84、《苍翠凌天图》/髠残

《清髡残苍翠凌天图》是髡残创作的山水水墨画,作品创作于清代。作品尺寸为纵向85厘米,横向40.5厘米。该作品是清代山水画的代表作,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85、《荷石水禽图》/朱耷

《荷石水禽图》画中冷僻孤寂的环境处理和不计自然常态的形象,以及不拘成法的章法布局,造成一种生僻、苦涩的美感,足以触人心弦。

  86、《淮扬洁秋图》/石涛

清石涛淮扬洁秋图是清朝的一部古画,作 者:石涛

此图满幅洒落的浓墨苔点,吸收采用了董源一派的皴法点土石,配合着尖笔剔出草丛,使整个画面萧森郁茂,苍莽幽邃,体现了一种豪情奔放的壮美。

  87、《寄人篱下图》/金农

《寄人篱下图》是清代画家金农的画作,是金农梅花三绝图册中的一幅。这幅画描绘的是花果累累的梅花在敞开着的篱笆下却无人欣赏的凄凉和萧瑟。这幅画因其构思奇迥,别有用意,因而成了金农的代表作之一。

《寄人篱下图》构图很简单,墨笔画高高的篱笆栅栏内,老梅一株,梅花盛开,透过栅栏的门,还可以看到梅花点点落地。左侧用渴笔八分题有“寄人篱下”四字,非常醒目,突出了此画的主题。在扬州八怪中,金农应该算不上最有才气,但却最具个性。

  88、《醉眠图》/黄慎

《醉眠图》是中国清代杰出书画家黄慎所创作的,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醉眠图》是中国清代杰出书画家黄慎所创作的,此画画的是八仙之首铁拐李醉眠情状。画中铁拐李背倚酒坛,伏在一个大葫芦上作醉态状。葫芦口冒着白烟,与天地交织在一起,给人以茫茫仙境之感,把铁拐李这个无拘无束、四海为家的“神仙”的醉态刻画得独具特色,突出了主题。画幅上部有作者题写的草书“谁道铁拐,形肢长年,芒鞋何处,醉倒华颠”16个字。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材 料:纸本、设色,尺寸为纵135.6厘米,横170.1厘米。

这幅《醉眠图》诗画交融,极富哲理,令人深思。正如郑板桥说的那样:“画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此图构图奇妙,作者将人、葫芦、包裹和铁拐堆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并且作者极力夸张画中的大葫芦,虽然只用线条勾出,但却能化实为虚。背景中的空白处用从葫芦里喷出的酒气添充,显示出作者的独具匠心。画中作者的题款也使画面的布局富有了变化。作者以秃笔挥洒,大胆泼辣,仅几笔就勾出了葫芦,但质感十足。对于人物头部的刻画,作者所用笔墨比较活泼,粗中有细,细中有粗,用赭色对秃头略作渲染,使前额凸出明显,自然逼真;作者用秃笔点刷出人物蓬乱的头发和眉毛,把醉酒的铁拐李形象描绘得如准确而形象。在这幅《醉眠图》中,黄慎高超的表现技巧和独到的造型能力被表现得一览无余。

  89、《兰竹图》/郑燮

《竹石图》为郑燮着力之作,画面上修竹挺立,长短有殊,或作左倾,或作右倾,虽各自独立,却顾盼有情,用笔遒健圆劲,极疏爽飞动之致。竹后巨石耸立,以中锋勾勒,笔致瘦硬秀拔,皴擦较少,而神韵俱足。竹子用浓笔,石用淡墨,浓淡相映,妙趣横生。总观全局,气势俊迈,风神肃散,有傲然挺立,不可一世之概。

  90、《积书岩图》/赵之谦

上海博物馆所藏的《积书岩图》是赵之谦山水画中的集大成者。本幅为纸本设色,纵69.5厘米,横39厘米。此图取材于河北层山积书严的景色,。崖脚下碧波荡漾,陡直的峭壁险峻无路,石崖间青松盘曲,苍翠欲滴。山腰上缀有洞窟一穴,洞内有天然横坚交错的石纹,远望状如堆积书卷的藏书库,赋予无限的生机和情趣。

上海博物馆所藏的《积书岩图》是赵之谦山水画中的集大成者。本幅为纸本设色,纵69.5厘米,横39厘米。图左上方署款:“积书岩图。郑盦侍郎命赵之谦画。”下钤“赵之谦印”白文方印。

此图取材于河北层山积书严的景色,。崖脚下碧波荡漾,陡直的峭壁险峻无路,石崖间青松盘曲,苍翠欲滴。山腰上缀有洞窟一穴,洞内有天然横坚交错的石纹,远望状如堆积书卷的藏书库,赋予无限的生机和情趣。

此图运用传统笔墨,工写结合,笔致流利活泼,从山峦起伏,山石的结构和松秀的鬼面皱等方面来看,远追王蒙,石涛的山水技法,吸收变化,形成特有的艺术形式。此图为其挚友南汇沈树镛所作,曾同纂《环宇访碑绿》一书。署款“郑齐侍郎命赵之谦画”。

  91、《三友图像》/任颐

此画背景简单,用笔简练,全以线勾,略施淡彩,神完气足。面部注重用笔线,有别于明清以来的肖像画。

任颐的人物画是典型中西结合的代表,人物面部刻画借鉴西洋素描画法,力求形似逼真,而人物服饰却又是中国画典型的“线条”的艺术,或作折芦描或作丁头鼠尾描淡色轻染,清新悦目。

  92、《桃实图》/吴昌硕

《桃实图》绘两棵壮实的桃树,树上硕果丰实,树下一块巨石矗立,而树上的一枝连同桃实垂直倒偃在地。桃叶用浓墨写出,枝叶穿插。图中自题:'灼灼桃之华,赪颜如中酒,一开三千年,结实大于斗。丙辰冬吴昌硕。'钤'俊卿之印'、'昌硕'白文印。丙辰为公元1916年,吴昌硕时年七十二岁。

  93、《虾》/齐白石

《齐白石虾图》是画家齐白石晚年期间所创作的一幅画,藏于上海博物馆。《齐白石虾图》,体现了高度的笔墨技巧,在表现了水墨、宣纸的独物性能外,又将虾之质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是白石笔下最写实的对象之一。画中六只虾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淡墨绘成的躯体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

齐白石画虾可说是画坛一绝,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神韵充盈,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墨成金,笔笔传神。细笔写须、爪、大螯,刚柔并济、凝练传神,显示了画家高妙的书法功力。画家写虾,来自生活,却超越生活,大胆概括简化,更得传神妙笔。

齐白石画虾堪称画坛一绝。齐白石画虾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虾的形神特征。

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齐白石画虾已很相似,但还不够“活”,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观察,画虾之法也因此而变,虾成为齐白石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

齐白石画虾表现出了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是因为齐白石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齐白石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寥寥几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

取舍:对水中的虾,为表现出那种透视感,齐白石的线条有虚有实,简略得宜,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

  94、《秋林图》/黄宾虹

《秋林图》是现代画家黄宾虹创作的作品。该画为纸本,设色,纵122.8厘米,横48.8厘米。现藏于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这幅《秋林图》山峦重叠,林木扶疏,云雾缭绕。近景为山坡,坡上古松苍郁,山路曲折盘旋于上。坡旁房屋错落有致,园后有四角亭,一人在亭中端坐。左侧湖面有两只帆船顺风急驶于雨山之间,远岫或浓或淡,隐约可见。画中右上有作者跋:“鸟啄霜华颂伐柯,满山红叶貌如酡。年来一味尊平淡,偏爱秋林着色多。”“大涵住黄山,所作诗画,余于燕市见之,此以江行山色写其大意。丁亥八十四叟宾虹。”左下角钤有朱文“黄山山中人”。

整个画面意趣生动,以山衬水,以水烘山,使山水发生了相互为美的密切关系。在构图上,作者近取其质,远取其势;笔墨有枯有湿,有实有虚,繁而不杂;用笔变化多端,线条平、圆、重。画面虚实相间,且密处层层深入,空处不着一点,主体突出,脉络清楚。总体看来,这幅山水画色彩单纯,但能在枯淡浓湿的渗化中看到晶莹色泽,表现出了深远的空间感和气韵,体现出了黄宾虹“峰峦浑厚,草木华滋”的绘画风格。

  95、《流民图》·局部/蒋兆和

蒋兆和的“流民图”作于民族灾难空前深重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占区,“流民图”是蒋兆和的个人代表作,也是一个时代人物画的代表作。该画记录着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充满血和泪的作品,高2米,长12米(原作30米),称得上是20世纪上半叶最大的一幅真实反映民族悲剧的人物画卷。

  96、《田横五百士》/徐悲鸿

  97、《奔马图》/徐悲鸿

《奔马图》这件作品是画家徐悲鸿在1948年赠给史学家邓蜀生的礼物。徐悲鸿的《奔马图》作于1948年初冬,其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三大战役,傅作义部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提议,北平和平解放在即。

  98、《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 关山月

  99、《开国大典》/董希文

《开国大典》是中国画家董希文于1953年完成的著名油画,描绘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刻,为董希文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场面气势恢宏,喜庆气氛热烈。11位领导入画,他们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秘书长林伯渠,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和两位副总理董必武、郭沫若,共计11人。

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开阔,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画家在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中,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作者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造成强烈的对比,并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董希文在他的写实油画中,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营养,如明快响亮的色彩、某种装饰意味等都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和审美理想。

在文革期间,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原作不幸遭到两次修改,破坏了艺术的真实性。2011年6月,为庆祝建党90周年,油画真迹首度向公众开放。该作品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4年12月,《开国大典》草图首面世,并将在2015年1月8日的“油画中国风——董希文百年诞辰纪念展”中展出。

  100、《长江万里图》·局部/张大千

《长江万里图》是张大千创作于1968年的长江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充分表达了其钟情于长江山水的情感。

张大千(1899-1983)四川内江人。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号大千、大千居士,以号行。1908年他母亲教其花鸟草虫白描。青年时随兄到日本京都攻读绘画,又研究染织工艺。回国后耽于佛学,剃度为僧,法号大干,后经还俗,以法号行。他擅长绘画,喜好画荷花及工笔人物,独树一帜,俱臻妙境。与齐白石有“南张北齐”之誉。20世纪50年代张大千栖身海外,其间居巴西17年,1976年移居台湾。张大于诗、书、画、篆刻俱精,尤其他开创了淡墨泼色山水流派,推动了现代中国画艺术发展,是中国杰出的艺术家。

(0)

相关推荐

  • 【九零创作画社】—— 五代时期南唐画家巨然《层岩从树图》

    巨然,生卒年不详,江宁(江苏南京)人. 五代画家,僧人. 早年在南京开元寺出家, 南唐降宋后到汴京(河南开封), 居于开宝寺. 擅画山水,师法董源, 专画江南山水,所画峰峦 , 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间多 ...

  • 中国绘画史图录—1(先秦—隋唐)

    (为疫情所困,居家日久,读书上网,得图片若干,略加条理,多少了解一点中国绘画史之大概.) 一.史前期 1.岩画--北方岩画大都用磨刻.敲凿和线刻.南方岩画大都以红色涂绘. ※阴山岩画--阴山山脉内蒙古 ...

  • 【九零创作画社】—— 五代时期南唐画家巨然《巨然晴峰图》

    巨然,生卒年不详,江宁(江苏南京)人. 五代画家,僧人. 早年在南京开元寺出家, 南唐降宋后到汴京(河南开封), 居于开宝寺. 擅画山水,师法董源, 专画江南山水,所画峰峦 , 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间多 ...

  • 清代中期丁观鹏佛文化世界无价之宝《千佛图》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 ...

  • 历代《春山图》:水墨春天VS青绿春天

    宋张训礼<春山鱼艇图> 清王宸< 春山放棹图> 现在吴冠中<试研朱墨作春山> 唐宋及以后的画家很喜欢画春山,传世的春山图数不胜数."水屋入花屿,春山来画图 ...

  • 书画赏析,一生要知道的100幅中国名画,这些你都看过吗?

    | 书画 | 玉器 | 瓷器 | 杂件 | 认购 | 科鉴 | <千里江山图>·局部/王希孟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伟大的画家创造了不胜枚举的传世名画.这些 ...

  • 一生要知道的100幅中国名画,经典收藏!

    <千里江山图>·局部/王希孟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伟大的画家创造了不胜枚举的传世名画.这些名画极大地丰富了祖国的艺术宝库,是留给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以下1 ...

  • 一生要知道的100幅中国名画。

    ☾ 用双眼发现美好,用文字诉说温暖 每晚22:22 美尚君与你,不见不散 <千里江山图>·局部/王希孟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伟大的画家创造了不胜枚举的传世 ...

  • 经典收藏!一生要知道的100幅中国名画

    <千里江山图>·局部/王希孟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伟大的画家创造了不胜枚举的传世名画.这些名画极大地丰富了祖国的艺术宝库,是留给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以下1 ...

  • 一生应该知道的100幅中国名画

    <千里江山图>·局部/王希孟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伟大的画家创造了不胜枚举的传世名画.这些名画极大地丰富了祖国的艺术宝库,是留给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以下1 ...

  • 一生要知道的100幅中国名画,经典收藏(1—50幅)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伟大的画家创造了不胜枚举的传世名画.这些名画极大地丰富了祖国的艺术宝库,是留给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以下100幅名画代表了中国绘画的最高成就. 01 ...

  • 一生要知道的100幅中国名画,经典收藏(51—100幅)2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伟大的画家创造了不胜枚举的传世名画.这些名画极大地丰富了祖国的艺术宝库,是留给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以下100幅名画代表了中国绘画的最高成就. 51 ...

  • 一生必需要懂的100幅世界名画 | 经典收藏

    作者:丹尼尔 来源:丹尼尔先生(MRDANIEL777) 在广阔的地域和漫长的历史中,能否尽善尽美的平衡内容和形式,决定了一切绘画的核心品质.我们从浩如烟海的艺术史宝库中,精选出100幅杰出艺术家的经 ...

  • 100幅中国名画(之二)

    51 <踏歌图>/马远 <踏歌图>是南宋画家马远的代表作,貌似山水画,实际却是风俗画.它的上半部描绘了仙境般的境界,下半部表现了南宋首都临安郊区农家"踏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