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阳明虚证——盗汗病理

阳明七十二

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此必衄。

  口干而漱水不咽,以热在经而不在腑。经热不泄,此必衄也

论;阳明经热之衄,当是葛根汤证。

阳明七十三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脉浮发热,表寒外束,口干鼻燥,经热内蒸,能食则热不在腑,经热不能旁泄,则上衄也。

论;此上二条或当放阳明上篇,葛根汤证后面,为何黄师排序在此处,此是何义,也没看懂。经病衄血,血出卫泄。阳明经与太阳经,在经不同。

阳明七十四

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必盗汗出。

1 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太阳表闭郁阳明腑热,腑热成实,必潮热外蒸,按时发作(日晡之时);但浮不紧者,阳明阳虚也,寐时卫气不入阴分,皮毛失敛,经热蒸泄,必盗汗出。此是阳明之阳实对比阳明之阳虚;阳实潮热外蒸之汗对比阳虚失藏卫泄之盗汗。外寒之浮紧对比内寒之外浮,潮热之汗出对比失敛之盗汗出。反之,阳虚之盗汗,不可以潮热之实治,虚不可实治,实不可虚治。

2 但浮不紧者,胃逆失敛,阳气失藏,则寐时卫气不能内藏,外泄为汗,故为盗汗。

3 脉但浮之盗汗,又区别于太阳中风桂枝汤证的营卫不和之汗,区别营卫不和之脉浮,当知。本条之盗汗又对比五十七条,阳明病,气虚内郁,如虫行皮中。外寒与里虚,病象与脉象,对皮毛的关系,临证一定细细研究。

4 这个夜间睡觉汗出证,如统称为盗汗,是有桂枝麻黄各半汤证,也有桂枝汤证,还有久不解,营气疏而内虚的新加汤证。还有虚劳盗汗,还有脏寒盗汗,各种症型。

附;外感与盗汗,辩证医案,《选自冯世伦经方带教医案》

齐某,男,4岁,2006年6月8日初诊,近5天来,晚上不睡觉,姥姥以为其想妈妈所致,孩子断然否认而来诊,问其有何不适,除鼻塞,口干,别无他症,追问其姥姥,言每晚入睡时头汗出很多,察其舌苔白根腻,寸脉浮。辩证为太阳病,外闭里湿,疏方;

麻黄6克,桂枝6克,杏仁6克,炙甘草6克,桔梗6克,生薏仁10克,败酱草10克,苍术,生石膏30克,生姜12克,大枣3枚。一剂鼻塞愈,入睡正常,未在见盗汗出。

论;此病不是盗汗,就是外感,医诊脉浮,鼻塞,口干,则知太阳病,表闭里湿证。鼻塞者,是表郁不解,肺气内壅也,口干者,肺气内郁,津液不升也。脉浮者,皮毛外闭也,晚上不睡觉者,是经阳外盛,卫不敛藏也,汗出多者,表郁不解,经阳外蒸也。舌苔白厚者,心窍于舌,肺气不能外达,津液凝瘀,胶塞心宫也。此病解表则已,肺气外达,苔腻自去,肺敛卫藏,自能入睡。若是被睡前汗多迷惑,辩为盗汗,不知解表,则病不能愈。核心要点,解表,解表。

关于外感舌苔厚腻,几乎所有的外感医案,见舌苔厚腻者,风湿感冒,暑湿感冒,寒湿感冒,或言外感夹湿,外感痰湿,这样理解外感的舌苔厚腻是不对的,需要纠正一下,此是外感表闭,肺气不能外达,肺中津液凝瘀,胶塞心宫,故舌苔厚腻也。不是什么外寒夹湿邪,风寒湿邪,这都是之前错误的医论导致的,于是治外感病,见舌苔厚腻者,皆加上祛湿诸药。外感舌苔厚腻,只要解表,窍开汗出,肺气外达,肺中郁浊,化汗外泄,舌苔厚腻自解。还有言暑湿感冒,用三仁汤祛湿,湿泄则表解,此也不妥,若是暑月外感,此为伤暑,以暑病之理法治,不是什么解表,也不是祛湿。

内伤里虚,杂病的舌苔厚腻者,也是肺气不降,肺气湮塞,津液郁浊也。心窍于舌,心火衰则肺气不布,津液郁浊,填塞心宫,故舌上苔生,故见肺白,舌苔厚腻。手太阴肺气,化足太阴湿气,肺气外达内降,故气能化湿,胃气不降,肺气上逆,则不能化湿,则津液郁塞,舌苔厚腻也,胃气不降者,因脾湿盛也。故内伤里虚杂病,见舌苔厚腻,知肺气不降,胃气不降,知因湿气之盛也。而单纯的外感病舌苔厚腻者,就是皮毛窍闭,肺气不能外达,气郁津凝也。不要理解为外感夹湿,太阳合太阴病,等等之论。

太阳百十八,心窍于舌,白苔滑者,心炎败而肺津凝也。火衰肺气不布,故舌上苔生,滑者,气滞而津凝。土燥则津枯而黄涩,金湿则液凝而白滑,寒热之分也。卷十三,湿病三,舌上如胎者,火败津凝也。

论;土燥则津枯而黄涩,苔厚微黄者,也是湿盛,此黄是胃腑湿热,也是胸膈之湿热之义,如湿寒湿热,皆是阳虚之义,有阳生湿热,无阳则纯是湿寒,此论津枯之黄涩,对比苔厚之微黄,此供参考。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点击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0)

相关推荐

  • 《金匮悬解》复解肺痈提纲,并附红楼医案

    肺痈二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其为肺痈?当有血脓,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 ...

  • 国医大师— —姚荷生谈“咳嗽辨证”

    大医 双合 DaYi ShuangHe 第146期 每天一期,弘扬中医 COURSE ARRANGEMENT 1. 外感 (1) 风寒咳嗽:咳痰稀薄,多兼头痛鼻塞,喉痒声重,或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

  • 再议2019-nCoV病因病机

    近期发布的2019-nCoV诊疗指南中指出,本病临床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少数患者可有腹泻.呕吐等症. 据此,可明确本病的主症为发热.干咳.喘憋. 中医对症状的提取与现代医学存在差异,中医强调对病人 ...

  • 太阳伤寒与阳明伤寒

    今天不谦真人的一个学生问曰: 病人为中年男性,颈肩不适,颈肩凉,后背凉,手足冰凉,餐后腹胀满,打嗝后症状减轻,头痛头晕,辛辣食物后便溏,病人眠差,脉弦.用柴胡桂枝汤吗? 不谦真人对曰: 麻黄汤. 这个 ...

  • 《伤寒悬解》小柴胡汤——虚证之象

    少阳三 血弱气尽,腠里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1 少阳之风,外泄表寒,汗出而卫泄,往来寒 ...

  • 《伤寒悬解》太阳坏病——入阳明去路

    太阳坏病入阳明去路十五章 阳明从燥金化气,阳旺之人,表郁则燥动.然不经误治,津液未耗,燥气之作,何至遽盛?及其汗.下.温针,伤津亡液,燥气大发,经腑合邪,乃成下证.虽不如三阴之险,然阴亏阳亢,亦伏危机 ...

  • 《伤寒悬解》阳明篇——阳明经病

    伤寒悬解卷六 阳明经上篇五十章 胃 阳明实证 阳明以戊土而化气于燥金,阳明者,胃之经,胃者,阳明之腑.阳明病,有经有腑,经主传输而腑主受盛.病在太阳之经,若胃阳非旺,则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六日经尽汗解 ...

  • 《伤寒悬解》阳明篇——阳明病来路

    阳明七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濈然微汗出也. 1 伤寒,脉浮而缓,太阳表闭之浮,太阴 ...

  • 《伤寒悬解》阳明总纲——阳明经病

    阳明经病腑病汗下总纲一章 阳明十二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时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发汗宜桂枝汤. 1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时发热者 ...

  • 《伤寒悬解》阳明腑病——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

    阳明腑病二十七章 阳明病,自经传腑,腑病宜下,其经证未罢,犹见恶寒,则宜先汗而后下.经证已解,恶寒不作,而潮热汗出,全是腑证,当相其缓急而用下法也. 1 此处黄师又一次提示,经证未罢,犹见恶寒,则宜先 ...

  • 《伤寒悬解》阳明胃腑——承气汤证

    阳明二十九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此但初头硬,后必溏,攻之必胀 ...

  • 《伤寒悬解》阳明篇——三阳合病

    阳明四十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1  阳明与少阳合病,必见下利,此太阳表病不解,木贼克土,胃腑不容而下利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