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今日这里为什么能吸引全球目光

每年的一月一号,几乎全世界都会把目光聚焦在这里:金碧辉煌的金色大厅内,由历史悠久的维也纳爱乐乐团担任演奏,世界一流的指挥大师引领着乐队,演出着涵盖施特劳斯家族以及一些德奥作曲家的曲目。

新年音乐会从1939年现场不到两千人的听众到如今通过电视转播信号传播到近百个国家、数十亿观众的收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地覆天翻的演变……

# 让舞会更尽兴

翻开欧洲历史,不难发现,歌剧与舞会是哈布斯堡王朝时代的奥地利贵族们热衷的两大社交和娱乐活动。每每到了跨年之夜,奢华、盛大的宫廷舞会成为贵族们的必备盛宴。精彩的舞会离不开精妙的音乐伴奏。每至岁末,宫廷乐师往往会提前备好曲目并加紧排练。

据史可考,1838年新年,维也纳举行了一场庆祝音乐会及舞会。这场音乐会也成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最早的雏形。

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Johann Baptist Strauss,又称“老约翰·施特劳斯”),19世纪维也纳家喻户晓的音乐家。老约翰·施特劳斯推动了舞曲创作及风格的变革,创作了上百首圆舞曲,享有“圆舞曲之父”的美誉。

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

与其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同名

故被称为老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

晚年的施特劳斯恬淡静默,不嗜热闹。1847年12月31日,久未露面的老约翰·施特劳斯在维也纳郊外的一场露天音乐会中担任指挥,并演奏了如海顿、施科泽等的作品,涵盖了交响曲、歌曲以及圆舞曲、波尔卡等舞曲体裁,获得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这场音乐会亦可视作现代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早形态。

# 让体验更专业

1848年欧洲革命的风暴如星火燎原之势冲击着奥地利封建王朝的统治。受此影响,这一年5月,奥皇斐迪南一世宣布退位,新皇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继位。

政局稳定,皇位巩固,约瑟夫一世下令重新规划市政建设。这一时期最宏大的工程即修建了维也纳环形路(又称戒指路),并在环形路两旁建造少文化工程,其中就包括“金色大厅”。

随着维也纳中产阶级的崛起,他们希望在宫廷与贵族之外另立音乐社团,于是成立了“音乐之友协会”。随着协会成员人数不断增加,原先使用的音乐厅已难以满足需求。于是,由丹麦著名建筑师冯·汉森设计、修建的新音乐俱乐部大楼应运而生,即今天的音乐之友协会爱乐大厅。这座金碧辉煌的音乐厅内有32尊镀金女神雕像,此外还有相当多数量的镀金装饰和小的雕像,金光熠熠,“金色大厅”由此得名。

# 家族的传承

作为新年音乐会演奏的主力,维也纳爱乐乐团与约翰·施特劳斯家族颇有历史渊源。

1873年小约翰·施特劳斯为维也纳歌剧院舞厅谱写了《维也纳气质》,同年他亲自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出了这首圆舞曲。维也纳观众有幸看到了站在乐团面前边拉小提琴边担任指挥的施特劳斯。这种模式后来也成了他的金字招牌。同年11月小约翰·施特劳斯在国际博览会音乐会上演奏包括《蓝色的多瑙河》和他父亲以及约瑟夫·兰纳等在内的一批乐曲,开创子一场音乐会全部上演施特劳斯家族成员作品的先河。

随后数年里,小约翰·施特劳斯多次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获得了听众的热烈欢迎。小约翰·施特劳斯去世之后,人们对他的尊崇进一步升级。1921年著名指挥家阿图尼基什指挥了包括《艺术家的生涯》《蓝色的多瑙河》在内的施特劳斯作品音乐会,获得了听众的热烈欢迎。后来,许多指挥家相继模仿他成功的例子,多次举办施特劳斯作品音乐会。于是,这种由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的音乐会就成为日后新年音乐会的重要内容。

# 新年音乐会 “黑历史”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笼罩着整个欧洲。此时已是德奥合并的第二年。

为了在战争期间鼓舞军队的士气,1939年12月31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著名指挥家克莱门斯·克劳斯(Clemens Krauß)和军事长官巴尔杜尔·冯·席拉赫共同促成了第一届“新年音乐会”。在这一场音乐会中,克莱门斯·克劳斯担任维也纳爱乐乐团。由于特殊的环境,指挥曲目单中只涵盖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10首作品。

在战争年代,克劳斯始终主持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音乐会演出,在艰难的战争岁月中,维也纳爱乐乐团依然忠于奥地利。

# 后  记

克劳斯音乐生涯一共指挥了13次“新年音乐会”。在这个过程中,他把原本的节庆式演出发展成一年一度的仪典式音乐活动,成为了至奥地利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克劳斯去世后,经过乐团多次讨论、推举,由乐团首席小提琴家威利·博斯科夫斯基成为新年音乐会新的指挥。1955年到1979年,博斯科夫斯基一共指挥了25次新年音乐会,他恢复了施特劳斯边拉小提琴边指挥的演奏传。

进入80年代,经改制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施行年度指挥家制度,在曲目选择上开始逐渐引入施特劳斯家族以外的作曲家的作品,丰富了音乐会的内涵。这一系列传统也一直延续至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