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宁海】黄坛三堂

黄坛三堂

作者:袁伟望

黄坛三堂,位于黄坛镇黄坛村北部。原为黄坛严氏坤房小四房的古民居,与居易堂合称黄坛四堂,后居易堂毁于大火,黄坛四堂“演变”成现在的黄坛三堂。黄坛三堂于2005年3月16日被列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坛三堂,包括厚诒堂、益善堂、克绍堂。三堂,不逊于前童的任何一座老宅,且精美超拔。《宁海地名志》载:(黄坛)村内现存清代建筑多座,结构古雅隽美,砖石雕刻丰富多彩,素有“东乡大湖谷,西乡黄坛屋”之称。而前童那时还没有“西乡屋”的“荣耀”。《宁海地名志》提到的“清代建筑多座”,既明示了三堂建造于清代,也暗示黄坛除四堂外的其他建筑,如世科第、上座、中央座、上新屋、下新屋、二房等二十多个宅院。那时黄坛大宅仍有“二座十八堂”之称。可惜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古宅失火、失修、倒塌或改建,幸好还有黄坛三堂等成为文保单位,得到了修缮与保护,宁海“西乡屋”清代台州式建筑的特点得以较好的保存,供人参观。

在文物专家眼中,黄坛三堂是这样的:三堂均为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的木构架建筑,集中分布黄坛村北部,形成独特古建筑群落。三堂均为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在500平方米至700平方米之间,总建筑面积为2371平方米。黄坛三堂布局合理、气势恢宏、工艺精湛而又各有千秋:厚诒堂集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为一炉;益善堂融各式石花窗和雕板于一院;克绍堂吸取了苏州园林建筑风格,将精致细巧的园林特色与粗犷豪放的台州式建筑风格熔为一体。这些使得黄坛三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黄坛三堂,为黄坛主居之一严姓后裔所建。据黄坛《严氏宗谱》记载,黄坛严氏是东汉严子陵的后裔。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中用“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高度赞誉严子陵的高风亮节。子陵风脉,源远流长,山高水长。宋至道二年(996),子陵后裔严忽鲁自湖广黄州府黄梅县赘于松坛董氏,至此发脉成族,成为宁海西乡名门望族。严氏后裔为纪念故土黄梅县,把松坛改称为黄坛,黄坛之名一直延用至今。我最初到黄坛,穿梭于黄坛古宅间,就不断听得宁海的文化名人潘天寿、柔石等与黄坛的密切关系,他们或是在这里学习绘画,或是在这里定亲结成美好姻缘,这里还有潘天寿的指墨画启蒙老师严源(远轩),还有善琴、好诗,著有《清幽草堂诗稿》《清幽草堂词》的少将司令严雅懋,有善诗文,著有《谚语集》《松溪呓语》的黄埔军校上尉书记严雅惠⋯⋯还有,那次,我在一座古宅中见到一位银发老妇人,那清爽面容、优雅举止体现的高贵,让我印象极深,后来人们说到杨绛的高贵,我就想到黄坛古宅中的那位老人。

黃坛三堂建筑有“金、石、丝”文化蕴含。厚诒堂、益善堂、克绍堂分别与之一一对应(原四堂“居易堂”对应“竹”)。这种对应让我联想到我国的传统音乐之美。黄坛三堂的堂匾突出严氏主人的卓识远见与文化追求。厚诒堂,属“金”,正屋坐东南朝西北。沿中轴线依次为照壁、台门、天井、正屋,总占地面积568平方米,被奉为小四房祖堂。由严廷巽与其次子严奕步建造。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建成于嘉庆十年(1805)。厚诒堂匾首题跋极富意蕴,一直吸引着我的特别注意。其题跋:“易称厚载言其德也,书称厚生言其业也,诗称俾尔单厚其福也。夫惟积其厚者斯诒人也远,故水积成渊,土积成山,胥是物也。阆泉严先生家素封存心制行,靡不归于厚。其嗣君从余游,折节读书,恂恂然与人无涯矣,吾知其必有以诒之也,适嗣君以堂额属题,因颜之曰:厚诒堂。”“存心制行,靡不归于厚”,德、业、福,厚德是严氏本色,“诒厥孙谋”是为严阆泉先生殷殷期盼。厚积薄发,黄坛严氏“必有以诒之也”。“积其厚者斯诒人也远”,厚诒堂,“厚诒”,“诒厚”,传之后人,意蕴温厚深蓄,回味绵远深长,影响久远久远。匾后方印两枚,“乙卯会魁”“吴兴鹿坪沈焯题”。沈焯,字鹿坪,浙江吴兴(今湖州)人,进士,官仙居教谕、台州教授,督修台州文庙。沈焯生平所作制艺数千首,诗、古文、词遒整有法。据载,沈焯极为重视文教,补官台郡学博之时,以“振兴文教,乃吾责也”气度,“进多士而劝之以学”,达成“远近向慕,登堂负笈者踵相接”兴学效果。沈焯“视其质之高下,循循善诱”,数年之后,台郡渐衰之“文风渐复”。宁海其时隶属台郡,黄坛厚诒堂得其题额,自在其文风熏染之中。

益善堂,在厚诒堂的东南面,坐西北朝东南,沿中轴线依次为倒座、天井、正屋,总占地面积686平方米,由严廷巽的孙子严德纯于道光十一年(1831)动工兴建,道光十五年(1835)完工。属四堂“金、石、丝、竹”中的“石”。清道光七年(1827)宁海知县沈逢恩题写匾额。益善堂匾首也有长题跋。突出严氏家族的“益善”:“莱村严二兄新构大厦,余适因公过其宅而善之。善其堂,善其善,善其善且益善也。此宅基自二兄曾大父手,而今日告成,益矣。二兄祖父世行善,而二兄仲昆能继之,则又益矣。善无尽,益更无方。益之象,曰:君子以见善则迁殆谓是乎!爰颜之曰:益善堂。”《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善”乃心之本,万物之基,人生、社会的一切美好,都筑基于善。严氏后人“见善则迁”,让“善”的内涵在其代代相传的家族生活中延续充实而丰富。严氏的“善”,让知县沈逢恩感觉到“善其善且益善”的追求,“善无尽,益更无方”,从而显现出严氏家族文化的光芒。

克绍堂,坐西朝东,沿横轴线依次为台门、小花园、厢房。依纵轴线依次为仪门、“倒座”、天井、正屋。总占地面积为541平方米。为严廷巽弟严廷涑和他的次子严奕山于嘉庆十二年(1807)至道光十二年(1832)建成。克绍堂,俗称“花车门”;因相邻原有中央座和上座,又称下座,属“金、石、丝、竹”中的“丝”。克绍堂,匾额为“瑞峰主人”立。黄坛三堂,厚诒堂,蕴含丰厚的家风承传后世之意;益善堂,把善而美,“益更无方”阐释得清楚明白;厚诒、益善,做人立事明确;克绍堂,什么话也不必再在匾额题跋上赘说,堂额只要表达一种承续的心意即好。克,能,能够;绍,继也,接续、继承。克绍,表明接续继承决心与行动,“克绍”是严氏家族的精神传递。《礼记·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再想想,“金石丝竹”属“竹”的“居易堂”,君子居,君子居易,雍容平和之意自然而出;“居易”“居不易”之辩证深意也蕴藏在“居易”两字中间,耐人寻味。黄坛三堂,在三代人家族建筑的延续上,构成独特的家族文化建筑群落,并与周边其他建筑相映成趣,世所少见!从这个意义上说,黄坛三堂,启人意义深远。读“厚诒堂”题跋,诵严氏家族“善无尽,益更无方”,联想到“克绍”“居易”,更让我联想起医德高尚的名医严苍山父子。

严苍山(1898~1968年),奕世儒医。幼秉庭训,沉酣诗文艺事。稍长从严志韶先生读岐黄书,聪颖强记,祖、父辈俱寄以厚望,令只身僦居深山古庙间,静心诵习《内经》《难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诸经典。夙兴夜寐,朝夕不辍,凡三载后返里,由此奠定医学理论坚实基础。自1927年起,严苍山为拯救中医学事业,与秦伯未、章次公、许半龙、王一仁等,筚路蓝缕,创建中国医学院,从事中医教育事业;后执教鞭于新中国医学院,桃李遍于大江南北。严苍山先生又深邃于词章,尤精书画,惜皆散佚。现存《疫痉治疗集》《汤头歌诀续集》《增辑汤头歌诀正续集》等医著。其子严世芸(1940~),信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价值观,以家学渊源为根基,继承创新中医学术,从医从教50余载,主持课题20余项,主编专著和教材25部,撰写论文70余篇 。是全国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是仁慈医者,是严师与长者。严芸为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在全国有广泛影响。他身上体现出“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至”信念。书香门第人家,给人无限启迪与激励。

读黄坛三堂,我读出了古建筑文化中培育出来的温厚之人,读出建筑中渗透着的传统人文与教育的意义。黄坛三堂的传统文化内涵精致细腻地呈现在三堂建筑的各个细处。黄坛三堂建筑文化对人的教育,是浸润式的,是传统文化审美的潜移默化。

厚诒堂,两水环绕,藏风得水,“砖、石、木”三雕,传统文化意蕴深厚。照壁砖雕不说,台门顶端砖雕和石雕构成恢弘气派,足以震撼人心。门楼顶端吻兽,九个别致砖雕斗拱,砖雕垂花柱,砖雕“福禄寿”,砖雕“龙凤呈祥”、“八仙过海”,砖雕飞凤、五狮抢球。整个砖雕,素面清丽精美。正门石柱红石石刻对联:座满高朋同北海,门迎爽气挹西山。柱上衔环兽头石雕,柱下雕刻“鹤鹿同春”,两边蝙蝠如意垂穗。正门“贡元”匾额(道光十一年四月),边上耕读、琴棋、博古木雕,“孔子问礼”“子夏问孝”木雕,“福禄”“富贵”木雕;四合院屋柱牛腿、雀替,狮子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木雕;木格花窗、人物花卉图案,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天官赐福,太白醉酒,冯驩弹铗,武松打虎,牧童晚归,意韵处处。中堂屏风天台八景木雕:石梁飞瀑、桃源春晓、寒岩夕照、赤城栖霞、螺溪钓艇、琼台夜月、华顶归云、双涧回澜。

益善堂,三台门,首台门悬“贡元”匾额,有联:有花有竹门第,半耕半读人家。二台门,木雕精致细腻,有隔扇、雕窗、珠栏、鹿形牛腿,有绣楼,精巧雅致。二三台门与三台门内皆有卵石小天井,三台门内小天井边上有茧形小门,通向另一小天井,小天井内有“雅趣”小书房,书房有联:室小能容雅,门低每触冠。书房有“兰玉盈庭”匾,更有匾文:“戊戌夏,余游甥厅事,见其花木缤纷,鱼鸟驯适。因与客弹棋酌酒于其间,欣然如披群芳之谱,人聚景之园,谢幼度所云,芝兰玉树,生于家庭者不当为甥祝乎!故乐为之跋。八十六叟愚舅潘采田拜题。”“生于家庭者不当为甥祝乎”,生活教育时时处处。“益善堂”处处精致美妙,石窗十六扇,形制各异,“状元及第”“安”“寿考维祺”“寿”“福”、平安、狮子抢球、魁星,双金钱、喜报、三元等文字与图案,尤显独特。克绍堂,一进大门,太湖石垒成假山,左右分布,园林式建筑,别具一格,山高水长,子陵之风隐约。内厅木雕精致,垫拱板上雕刻形象逼真虎头;院内牛腿雕刻书生赶考和牧童短歌等图案。三堂各处天井或石板或卵石,铺筑镶嵌各各不同,础石用料形状雕刻也各显特色。

回想起最初到厚诒堂,主人泡热茶让我坐喝,与我说严九卿的传说,指点台门外西侧,观音阁,说小姐看戏,不用出门的富足。主人细说潘天寿在益善堂案桌上习字研画与柔石行会定情美好故事。主人指点我看中堂天台八景木雕,详述当年工匠去天台山揣摩八景回来精心创作雕刻生动传说,细说南北两边雕匠互相较劲趣事:竞工数竞雕刻艺术,一千工,一八百工。主人请出珍藏的2米余长、1米余宽,上有朱金彩绘严氏五代祖宗画像的大幅“中堂”让我观赏瞻仰,这是他们家族正月初一才能请出的⋯⋯

那一幕幕情景,现在回想起来,温暖依旧。

黄坛三堂遵循儒学传统,培育民族家风,纯厚感人、化人而光耀祖宗,代代相传。黄坛三堂,高贵,气派,雍容,雅致,没有张扬、霸气。黄坛三堂,为“西乡屋”的经典。

(20190714)

注1:居易堂

毁于2004年2月7日晚一场大火。黄坛古宅世科第、上座、中央座等都毁于大火。古宅防火工作极其重要。

注2:严九卿传说

有一个渔夫,在大海里捕鱼,捕了一天收获寥寥,便想收网回家。但见远处有几只大缸在漂浮,觉得奇怪。当船靠近时,只见白花花的银子装满了九大缸。渔夫急忙拿起撑杆钩住一缸。“不要乱来,这银子是黄坛严九卿的。”突然,这清晰的声音把渔夫吓了一跳,随后一缸缸银子相继沉入海里。渔夫百思不解,走到黄坛问遍全村,都回答:“没有严九卿这个人。”渔夫累了一天,便坐在一户人家门前歇息,只见一老头红光满面,醉醺醺地从路口走来,渔夫上前问:“大伯,请问黄坛有否叫严九卿的人?”醉老头猛一回头说:“听说我刚才喝满月酒的那大户人家,生有一子,取名九卿。”渔夫立即到了大户人家,只见几十桌喜宴还在继续。这时,一佣人跑来禀告主人,后花园荷花池水翻滚不止。大家涌向后园,只见一缸缸银子随着浮出水面,一数,共有九缸。大家欢庆不已:“海龙王给九卿送银子来了!”

从此,黄坛严九卿家更加富贵一方,他的儿孙们请来了许多能工巧匠,建起了造工讲究、装饰精美的民宅十八座。  

文字:袁伟望

图片:山水尤

编辑:濯清涟

审核:浩海紫烟

宁海聚焦文化工作室出品

(0)

相关推荐

  • 一样是虾皮,选“黄的”还是“白的”渔夫教您一招,看完别乱买了

    一样是虾皮,选“黄的”还是“白的”渔夫教您一招,看完别乱买了

  • 我只能说、这篆书很美。

    第1视频 我们只发布,你想看的. 公众号 杜延平篆书作品 释文:乐以忘忧 释文:事到境当联 释文:临里耶秦简 释文:汉砖题跋 释文:赵师秀<约客>诗 释文:心经八条屏 释文:两树四时联 释 ...

  • 消失的睡莲

    诗歌金句 风,低语着穿过野菊丛 你浅笑的甜美养育的女儿 欢快的来去跳跃 天边云光山色流转 有那么一会儿,我以为 那一朵美丽的睡莲花 悄悄地飘来了 ----------易绍芳 作者手记:2019年11月 ...

  • 历史上首次!一百多人共同研究题跋一块古砖(二)

    #  2021/08/08 # <封万年砖跋文集> 开本:8开 昌邑博物馆  编 主编:吕金成 出版:中国文化出版社 部分题跋赏析 王秋人跋封万年砖拓本 鞠稚儒跋封万年砖拓本 陈楚明跋封万 ...

  • 应可军 | 宁海古建十强录

    宁海古建十强录 ----文/应可军---- 据文献记载,宁海的建县史已有1700余年.唐永昌元年(689)迁广度里为县城.南宋时期,应该是宁海建筑史上的第一次高峰,可惜无完整的木构架建筑遗存至今.大浪 ...

  • 【郁氏文化】越坛“三乐牌”寿星 ——记105岁越伶筱白玉麟(文/张垣)

    郁氏文化 越坛"三乐牌"寿星   --记105岁越伶筱白玉麟   文/张垣  当金牛叩开辛丑大门之际,我在戏曲群里见到了南通市越剧团创始人老团长筱白玉麟向观众问候的视频,只听这位满 ...

  • 宁波各地水库陆续见底,宁海黄坛水库却很满

    黄坛水库和西溪水库,是宁海人民的两个大水缸. 近期宁波各大水库的水位持续下降,但是黄坛水库的水却非常满,处于正常时期的最高水位线. 黄坛水库之水,来源于上游的西溪水库,两个水库,美丽的风景线.

  • 月迷津渡 | 宁海民谚“要吃大湖谷,要住黄坛屋”的来历

    严九卿故居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山海经>征文稿 敬请纠错 "要吃大湖谷,要住黄坛屋".意思是长街大湖谷多,黄坛民居的建筑豪华.气派.这是宁海地区独 ...

  • 【文化宁海】堂 姐 的 花轿

    那日花轿匆忙 你泪湿了红妆 堂 姐 的 花 轿 文 I  滕延娟 三年困难时期,堂姐刚满十八岁.叔叔的店倒了,上面的领导叫他到象山甜菜场去劳动.说起这店倒成这样子大半是婶婶的责任.婶婶是个睁眼瞎,人家 ...

  • 【宁海话】黄坛魏家扼竹矮椅

    黄坛魏家村 请听小包车讲宁海话 魏家扼竹矮椅 徐自读 儿时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家里两把坐得油光锃亮的竹椅子.老底子宁海人,都称竹椅子为"竹矮椅".这两把竹矮椅来自于黄坛魏家 ...

  • 【文化宁海】黄珂 | 我的老师陈淼川

    我的老师陈淼川 作者:黄 珂 说起一个好老师,无须太多溢美之辞,只要学生常会念起这位老师的好,便是好老师.陈淼川老师是好老师,我常会念起他的好.如果陈老师还健在的话,今年应该有八十六岁了.五年前,陈老 ...

  • 【文化宁海】稻花香里说丰年

    稻花香里             说丰年 文字:小白 摄影:濯清涟 民以食为天,食以谷为首.最近一段时间,利用双休时间去乡下割稻,美其名曰:城市支援农村.久无劳作的我,一身细皮嫩肉,经骄阳.烂泥.镰刀 ...

  • 海南大型古装琼剧《三堂会审》全本由澄迈琼剧团演出

    海南大型古装琼剧《三堂会审》全本由澄迈琼剧团演出

  • 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上好三堂课

    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上好"三堂课"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不仅要认真学习党史,从中感悟思想之伟力,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士崇德,学史力行.还要不断巩固深化&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