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自闭儿的问题行为,管还是不管?怎么管?做好这两点就够了
行为分析法中有两个策略可以运用到自闭儿家庭教育中。
第一,管就是不管。
第二,不管就是管。
也就是说,当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时,很多时候,不管反而是最好的管。家长不要眼睛里总是盯着孩子的所谓问题,不要动不动就把一切都看成是问题,有时候,即使看出点什么所谓问题,也不要动不动就制止,批评,教育,以管理或者管教孩子为能事。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事事都打着管理或者管教的名义去管理孩子,其实更会起到一定的反作用,会造成以下四个恶果。
第一,孩子就会认为,反正事事都有人替我着想,我就不必劳神费力去安排和计划了。尤其是对于自闭症孩子,他们更认为事事都管,反而是提醒他们做任何事情,就是抓紧一切机会去做自己愿意却被别人管着的事情,因为这个事情倘若不逮着机会做,可能就没有机会去做。
第二,本来是孩子应该做,主动做的事情变成了被动去做、为别人去做。本来应该缓做,少做,甚至不做的事情经过事事都管,变成了必须做、马上做,时不我待地做,甚至总是在座。
第三,因问题而管理,可能在管理的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如果这些问题行为最终终止了对问题的管理或者拖延了所管理的问题,则问题行为将被强化,以至于最后被管的问题成了管不了的问题。
第四,事事都管会使孩子讨厌、憎恨父母,并想尽一切办法逃避父母的管理。如果此时父母使用了暴力,还有可能促使孩子以暴力反抗父母。
那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做到不管是管?
第一、管不了的事情不要管。
如果父母觉得事情难管但是还要管,那么就会使事情越来越难管。
第二、管不过来的事情不要管。
孩子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小毛病,比如无法安静写作业,摇头晃脑,咬指甲等,矫正这些行为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许多父母往往只是就问题而管理问题,没有指出不做这些问题行为,那么接下来可以做什么。这就需要父母装聋作哑,花点时间陪孩子做其他事情。
第三、可以缓行的行为问题等一等再管。
不要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也不要总是给孩子立各种规矩,总之不要逼迫。而是要给孩子以新的任务,或者做一些铺垫,找准契机立新的规范,逐步渗透。
最后,对于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还有一个最有效且简单可行的方法——主动满足。
如同问题行为一样,主动满足容易理解却很难有一个公认的操作性定义。
其实,主动满足泛指一切在问题行为出现之前给予满足的行为。既无要求也无表达的情况下满足;无要求但清楚表达喜欢、爱好、不舍等情感的前提下满足;既流露喜欢之情感,又表达要求得到的意思的前提下满足,也就是在提要求的前提下得到满足。
主动满足要符合四个标准:满足的心理标准、满足行为的操作标准、满足的时机标准以及满足的排除标准。
1、满足的心理标准是从“满足物”是否给自闭症儿童带来足够快乐、兴趣和喜爱这个角度来衡量的,即给予的事物应当是被孩子所喜欢,心仪甚至渴望已久的,至少是被满足着要求得到的。
2、满足行为的操作标准是从满足的实施者实施满足行为的角度来衡量的,它要求实施者的满足行为是主动的、大方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给予行为。
3、满足的时机标准是从什么时候给予满足行为这个角度来衡量的,它要求满足的行为依从于自闭症儿童表达要求和流露喜欢的情感的那个时刻给予满足。时机不准,或者错时满足都会影响满足预防问题行为的效果,甚至造成问题行为也说不定。
4、满足的排除标准是从什么情况下不能满足这个角度来衡量的。一般来讲,排除标准基于未及时满足或被拒绝时出现的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往往给拒绝满足或者延迟满足带来极大的挑战,使得拒绝或者延迟满足变得不可能。。
从现实的自闭症儿童管理角度来看,符合上述四个标准的满足行为是极少的,而违背其中一个、两个、三个甚至全部标准的满足行为却是绝大多数的。
很多家长会有疑问:“主动满足会不会惯坏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