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环境与人的互相支撑
书院门里的碑林,周围是古色古香的收藏市场。与别的城市不一样的是,大槐树大泡桐树参天而立,紫藤花架请幽婆娑;深厚的历史与季节结合,形成非常深邃的气氛。这里不仅仅是生意,更是享受,有一种人对天地的认同,天地对人的滋养之气。
西北大学家属区的院子里,一种像是云杉的笔直的树,一排排的,都整齐的超过了六楼的楼顶。新叶初成,稀疏的嫩绿接着白色的层云,将整个春天的气息搞得既挺拔昂扬又娴静悠然。
这种气氛不唯在收场市场或大学氛围的居民区里才有,实际上在整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在广场绿地公园庭院之属,都有弥漫。哪怕只是坐在街头的小面馆里吃上一碗臊子面,临门外望,也十分惬意。而旁桌上的几个浑身上下沾满了白灰点子的打工者已经放下了喝空了的大碗,各自扔下自己的一份饭钱,又一起出去干活去了。
即便是以羊肉泡馍等特色食品著称的比肩磨踵、熙熙攘攘的西羊市街上,也渗透着一种难得的怡然。尽管又一次挑花了眼,多多少少又上了针对旅游者的当,依旧没有吃到正宗的老孙家泡馍,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其间的热闹与人气,确实已经到了很难不被感染的程度。
这种需要环境与人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臻于完美的气息,只有在这样历史古老而人民生活熟练的地方,才有可能达成。有人说西安是德国的德累斯顿,或者反过来说德累斯顿是中国的西安,意思都是指历史古老和古迹遗存上,这两个城市都是集大成者。其实就中国来说,更多的还是指西安在人们生活的古风古韵味道上的持续特征。
以大雁塔作北端的起点,在唐三藏提着禅杖的高大雕像之南,向着巍峨的秦岭方向排挞而去的,是一系列唐朝诗人和皇帝的雕像,甚至还有武则天出宫的巨型雕塑群。人物动物造型格局都一如西方古典雕塑的宏伟和逼真。而这样的中轴线两侧,是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厅、歌剧院,现代的建筑依托于周围慈恩寺、芙蓉园曲江池以及城墙公园等等密布的古迹,形成一种古今并茂的兴旺感觉。
显然,西安在这个区域里所展示的现代城市的宏伟与时髦,已经不是“废都”两个字所能概括得了的了。不过,其城市与生活的现代性似乎也仅仅局限于此,在大雁塔一侧的绿地,宽阔的走廊和广场上,却依旧是人民以传统的乐活方式游刃有余地锻炼娱乐着自己的大唐一般的盛世景象。广场舞扇子舞健身舞交谊舞、拳脚棍棒刀剑,一圈圈的场地,一伙伙的队伍,将这周末早晨的古老寺庙之旁的气氛烘托到了能感染所有经过者的程度。环境和人一起,将历史与现在,让当下的人生与古来的过去连接了起来。
而在城市另一端的大明宫遗址公园里,同样是人民乐活于广阔的古代场景中的神奇景象。大明宫遗址公园开创性地将现代建筑控制在了最低范围内,周围没有别的大城市司空见惯的那种林立的高楼俯瞰下的井底感觉,依旧保持着盛唐时期高居宫殿的最高点同时也是地理上的高点的绝佳景象。只允许自行车和行人行走的绿地大道上,一处处唐朝的说明碑之侧,就是席地而坐的休闲者,还有草地上聚餐的人,更有听着音乐跑步的人、骑着车玩极限蹦越的人,激起的掌声与叫好声,阵阵传来,引人侧目。那些玩车少年脸上因此而来的红晕,更让人一下就望见了生命的春色。
大明宫遗址前的巨大广场几乎有一种看不到边一样的辽阔,虽然后来根据自己的行走验证是巧妙地利用了地形上的起伏形成的特殊效果,但是其于市中心拆迁村庄和建筑而开辟出如此大规模的超级广场的气魄也还是让人有一种向盛唐回归的判断。
偏居一侧的制陶体验馆正迎来一车一车穿着校服的中小学生,在市区里就能如此方便地在历史现场做实践性的学习,是这一代孩子们之所幸也。城市为普通人提供了空间,将空间充满人类幸福生活的质地,却需要历史和现实加诸人持续的文化灌注。西安从吃与玩,从空间到物,都为本地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一种有滋味的生活的可能性。
环境和人互相提供了支撑,支撑起一座城市的品格和味道。在普遍雷同、普遍不为一般居民提供足够的舒展空间的中国大城市序列之中,西安的味道,是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