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手下有哪些大将背叛了他?这些手下为什么要背叛岳飞?
要说岳飞被冤案,岳飞十二军部将,其中有九个不同程度参与了“诬陷”岳飞一事,可悲可叹,到头来和岳飞共赴生死的,仅是十二部将之首张宪。为国为民的岳武穆惨遭大半部下反戈,可谓是南宋人间惨剧。
岳飞,先是汉家英雄,才是南宋英雄,出身普通的岳飞是个传奇,以才华和决绝,扶摇直上,可惜的是,岳飞一生经历的背叛不少,先是元妻刘氏的背叛,再是朝廷和部将的背叛,都说家国家国,可是岳飞为了家也为了国,却丝毫没有获得他们给予的反馈。
南宋建立之初,宋高宗还曾经历金兀术的封锁追杀,最终被岳飞在黄天荡一战中重创金军,宋高宗才得以松一口气,都说韩世忠在“刘苗之变”中救过宋高宗,因此是宋高宗的救命恩人,但岳飞又何曾不是?但在这样的君臣关系下,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岳飞在崛起后频频遭到来自于朝廷的刁难。
岳家军,这支被金人视为死神的军队。
自岳飞在南宋站稳脚跟,岳家军便开始逐渐建立,岳家军拢共十二个军部,而其中的背嵬军实力最强,由岳飞的部将傅选率领,背嵬军曾经在岳飞第四次北伐的“郾城之战”中大败金军最精锐部队,斩杀金兀术的女婿,被视为当年南宋第一强军。
但岳家军虽有个岳字,他们却不是岳飞的私军,首先岳飞一心为国为朝廷,自己并不会培养私军,再者来讲,北宋一百多年对军队的控制,军权和财政大权的剥离,让这些军队实质受忠于朝廷,大将几乎难以完全掌控这些军队,也是因为这个特征,导致岳飞后来被秦桧和张俊诬告,十二个部将不仅几乎没有人出来为岳飞撑腰,还有九人参与了诬告岳飞和在状书上画押。
绍兴十一年,金兀术抓住了南宋君臣的弱点,提出只要杀死岳飞就能两国谈和,实际上,金兀术在不顾撕毁此前的和议都要进攻南宋,本来就从来没将“协议”放在眼里,而在绍兴十一年,金兀术主动给出“台阶”,其实也是为了掩饰金国已经虚弱的事实,而南宋君臣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质疑和猜测,而是耻辱地认同。
因为杀掉岳飞,是南宋君臣做梦都想的事情。
岳飞太强势,曾经和张浚在争吵中让宋高宗感到不满,而后因为战功赫赫,让在朝中的秦桧以及同样作为大将的张俊感到不安,秦桧的不安是害怕岳飞带着至高无上的功劳回来,他将没有地位,而张俊则是嫉恨岳飞的才华和意志,让他的光芒被掩饰。
于是金人的要求提出来后,南宋人自己率先“制造”岳飞的“造反罪证”。
绍兴十一年四月,岳飞、张俊、韩世忠皆被枢密院夺走了兵权,除了岳飞和韩世忠不知道以外,一场千古奇冤正在酝酿。
本来在此之前,岳飞第四次北伐被阻断,十年北伐功绩于河南断绝,洒泪当场,这个时候就已经暴露了南宋的文臣武将的矛盾,只是岳飞他们没想到,朝廷会丧心病狂陷害于他,他忠诚的朝廷,对他伸出了金人都未曾刺中过他的那把刀。
秦桧在制造罪证,而与他密谋的,正是张俊。
秦桧因为没有深入了解岳飞军中的动态,编故事也不会编,而张俊却不同,他曾经是岳飞上司,对岳家军内部多少有些了解,张俊出手非常恶毒,先找来了岳飞的部将王俊,王俊是岳飞的十二部将之一,仅次于张宪,但也是王俊自己“举报”,导致岳飞蒙受奇冤。
趁着张宪不在,王俊设计了岳飞和张宪要在襄阳起兵造反的“罪证”,但是仅是王俊一个人还不够足以证明他说的是真的,于是他还需要同僚来作证,先前本来还想“偷偷摸摸”陷害岳飞的王贵没有办法,他被张俊抓住把柄威胁,王贵只能签上了投名状,把王俊的证词给了秦桧,其实这就是一场戏。
作为岳飞的重要部将,王俊和王贵的“证词”让岳飞陷入泥潭,王俊之所以构陷岳飞和张宪,无非是为了权力,因为他的地位根本就是直隶于朝廷,加上朝廷文官的侵蚀,王俊为了前途,毅然出卖岳飞。而王贵则是因为多种因素,实际上有很多宋代作品都有提到,王贵是出于极其无奈的境况下才做了证明,但事实具体如何让人不得而知。
证词一出,韩世忠和岳飞才知道秦桧和宋高宗的“夺权”竟然是为了这样做,众人震惊,但是这个时候,让人毁三观的事情还没完,因为傅选在秦桧公布岳飞罪证后,立即出来表示岳飞的确是有着谋反之意,还将岳飞在北伐途中的停留描述成为了“蓄意抗旨”,用心险恶让人作呕。
恰好岳飞的心腹张宪此时也被捕,岳飞已经注定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朝廷的背叛,还有部将的背叛,让岳飞无法言喻,但是,令人感到绝望的事情还没有结束,因为还有“六位”证人继续出现,他们都在岳飞的罪证上做了证明,这六人分别是:
岳家军游奕军部将:姚政
踏白军:董先
右军:庞荣
选锋军:李道
左军:李兴、徐庆
这六人的“确认”,让岳飞一事无法再有转机,整个朝廷,几乎都是下定决心要过河拆桥,文人想着杀掉岳飞,以此挫伤朝廷武将的锐气,重新以文抑武,武将想着杀掉岳飞,自己得以出人头地,即便岳飞和张宪坚决不认罪,但他们曾经拼命守护的人都希望他们被处死,岳飞等人无法抵抗。
于是岳飞绝食,表示清白。而在审问岳飞的时候,岳飞背上的“尽忠报国”四个大字让判官何铸为之动容,他上书宋高宗岳飞是被冤枉,实则无罪,但是秦桧点醒了何铸,告诉何铸这是宋高宗的意思,于是诸审查官都沉默了,为了前途,他们都纷纷视而不见,将岳飞此事“逼假为真”。
岳飞还在被囚禁期间,宋金两国已经在欢快的气氛中签订“绍兴和议”,南宋文人十分开心,他们觉得朝廷即将可以回到当年汴京的美好繁华中,而金人更加开心,岳飞被清除,金人等到养精蓄锐可以再次南下,并且如他们所想,南宋朝廷还是那么喜欢内斗,一切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绍兴和议让人感到屈辱到尘埃,此前岳飞收回的失地,几乎全部都被南宋统治者重新割让给金国,岳飞等人知道此事捶胸顿足,但是也无法阻止。完成了和议的签订,秦桧等人又把目光放到了彻底“解决”岳飞的身上来,于是张宪、岳飞、岳云先后遇害,他们不是被囚禁致死,而是被杀害。
当然,不是整个朝廷都这么不分是非,在处死岳飞一事中,还是有人坚持正义,主张岳飞被冤枉,但一一都遭到了贬官,正义被压制,南宋最冷的一个冬天,正是绍兴十一年十二月。
岳飞被秦桧先斩后奏之后,韩世忠怒问秦桧,杀害岳飞靠的是什么证据,于是秦桧便说出了那句千年“名言”:莫须有。韩世忠对人性感到悲哀,忿忿地呢喃到,好一句莫须有,事实也证明,所有将领中,也只有韩世忠还敢为岳飞说句话,但也仅此而已了。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