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霞|当孩子被叫绰号时

在大部分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遇到过自己或者身边的人被取绰号的经历,不知道你在被别人叫绰号时会有些什么感受?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也不例外,依然会有孩子被小伙伴们取的绰号而困扰,或者我们自己也曾经叫过他人的绰号却不太会去想他人有什么样的感受。

被叫绰号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会排斥,厌恶,感到羞耻,有的人可能会感到亲切亲呢,还有些人则无感。让孩子们困扰的一般是前者,当孩子因此而苦恼向父母倾诉,抱怨,或者闷闷不乐时,也是在发出一个信号:我需要你的帮助。

1

好好听听孩子的表达

Career In Business

父母接收到这个信号后,需要先静下来,好好地听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及事情的原委: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是谁这样对待你?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这种状况?

有多长时间了?你是如何面对的?

你希望如何?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可能都并不需要父母过多询问,一般孩子只要感受到了父母在用心倾听就会自然而然地讲述很多相关的内容细节,表达自己的需求。

父母设身处地地感受孩子的感受,肯定他们的感受,就是鼓励他们表达,学会表达的过程,也提供了一个释放情绪的空间,孩子从情感上得到理解和支持,不再觉得无助无力,父母了解他们的需求,以便为我们接下来共同面对问题做好铺垫。

2

尊重感受,区分与界定责任

Career In Business

不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绰号,我们都首先需要尊重自己的感受。既不合理化对方的行为,也不因为自己的感受就去歪曲对方的意图,对恶意的嘲讽和善意的亲昵加以区分。

这样的区分既需要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孩子的生活学习环境,同伴关系有相应的了解,也需要对孩子自身有深入的了解,否则很容易被孩子的情绪裹挟卷入;理解和共情孩子并不等于人云亦云,对事物失去客观判断,如何做到在共情支持孩子的同时又能抽离之外来保持理性的观察涉及到父母自身的成长,也取决于亲子关系的状态。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清晰和界定责任,不论什么样的绰号,如果让被称呼的一方感受到了不快,叫绰号就是一种不尊重,不当的行为,无须为他人的不当行为而自己感到羞耻,自责,不为他人的不当行为买单,明确了“事理”,理直气壮,内心自然就有了不可侵犯的力量。

我们还可以建议孩子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生气,难受,尴尬,愤怒,不满,受伤……还是亲切,愉快,亲近,亲密等等;可以明确正式地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要求和抗议:停止这样的行为,对这类让自己不舒服的“玩笑”说“不”,尊重自己的感受:我的感受并不会因为你的“玩笑”而改变,从不快到开心,你的玩笑只是你觉得好玩好笑,但不代表我也有同感。

这在我们在关系当中发生矛盾的和分歧的时候是很重要的部分:表达感受,提出需求,明确告知和要求对方如何对待自己,这不仅是维护自己的边界,也是在提供一种双方能更好地相处的途径

3

理论与工作空间

Career In Business

因为绰号而引发的矛盾是人际交往矛盾的一种体现,人际交往矛盾往往又与个体的认知发展,交往模式相关联。

塞尔曼的社会认知发展阶段分为五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3—7岁),

2.社会信息采择阶段(4—9岁),

3.自我反省阶段(6—12岁),

4.相互性观点采择阶段(9—15岁),

5.社会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阶段(12—成人)。

学龄孩子正处于第2-5阶段。

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他律(8-10岁之前,以快乐为导向,服从权威)与自律(11岁后,被自己的原则支配,具有更多自主性)两个阶段

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看,孩子成长的过程不断地内化父母,家庭的价值观,其中就包含了关系模式。

赛尔曼与皮亚杰的理论是一个理想的心理发展模型,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个体的心理发展阶段并不总与生理年龄同同步。同年龄的不同个体的社会认知程度可以相差甚远,对于某一个个体来说,在生理年龄成年时停滞在其中的某一社会认知阶段甚至是最初级阶段,或者几个阶段并存是普遍存在的,不是每个人都会发展到高阶段。精神分析则阐述了个体行为关系及模式的根源。

在理论的基础上,再回到事件之中来看看我们工作的空间:

对于叫绰号与被叫绰号的双方来说:遇到这种情况还需要根据他们的年龄段来处理问题,如果是刚入学9岁以前的小朋友,生理年龄决定了他们不太可能达到社会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阶段的社会认知水平,而是更可能在第1—3个阶段内。至于是在第一,二还是第三阶段,在生活与关系中遇到这样的冲突,矛盾时,父母老师们对孩子们因势利导起到了重要作用,引导孩子们建立在相应年龄段内更高层面的社会认知能力的机会,为下一个阶段打下基础,这样会使他们更少伤害他人和被他人伤害。

因为社会认知能力高低与各种侵犯及成年后的犯罪行为呈负相关,同时,也决定着社会适应能力,是情感智力的组成部分,所以双方的父母们都不要掉以轻心。

(接下来A代指叫他人绰号的一方,B代指被叫绰号的一方)

也就是说,如果双方都停留在“自我中心“,那么A只感受到自己行为的快乐有趣(也可能夹杂着不满与愤怒或者一些其它的情绪),完全想不到B会因此而苦恼难受,而B则停留在自己的苦恼难受中而无法明白理解A为什么要这样样做;但如果在此时引导A体会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感受以及对关系造成的影响,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对待B,引导B思考是什么引发了自己如此被A这样对待?那么对于双方来说就都有了一个自我探索的机会,也开始了学习自我探索的过程。

自我层面工作的可能性

Career In Business

基于父母们对自己的孩子处于“弱势“更容易引发焦虑,所以行文侧重于关于B方的讨论。

在倾听和共情孩子之后,他们的情绪一般会得到平复,父母则在了解了孩子生理与心理发展的阶段基础上可以开始和孩子在不同层面来共同进行一些探索工作。

绰号是怎么来的?

绰号往往是根据人的姓氏,属相,行为,长相,习惯等特征而来的。

比如我的女儿是属鼠的,我会给她找出相关的卡通形象,比如米老鼠是家喻户晓,很多人都喜欢的卡通形象,她的名字里面有一个容易被人联想到谐音的“鸭“字,大概在五岁左右时,常在一起玩的小伙伴们会戏称她”鸭子“,她回家和我说起这件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绪),我们聊起了丑小鸭的故事,她自己还找到了宠物柯尔鸭和卡通黄小鸭,玻尿酸鸭等等,转学时她还主动把这个绰号告诉新同学们,成为大家对她的昵称,最近她把手机壳也换成了卡通版的柯尔鸭(先入为主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孩子对于绰号的感受在于他们的授受度,我们也可以这样引导去孩子面对他人的调侃戏谑,无论是卡通,童话,神话还是各种故事中,我们总能找到一款能匹配的并且喻意不同的形象,换个角度来看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当我们将绰号赋予了自己的精神涵义之后,从某个层面来说,此绰号已经非彼绰号了,它有了不一样的灵魂,并且会慢慢将这种改释传递开去。

在孩子因为姓名被取绰号时,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通过本家姓氏的起源,从历史上寻找自己的同族,中国几千年历史,各种姓氏的名人都有,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在产生归属感,自豪感的同时也会以先人为榜样,认识到一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什么样的成就,汲取其中的精神力量,不为旁人和外界的困扰所扰;还可以一起回顾孩子名字的来历,喻义,这对于大部分父母来说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与期许,孩子在重温自己姓名的涵义的过程中能自然地汲取到其中的爱和温暖。

向外拓展:

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名人中有不少绰号的逸闻趣事:譬如司马光就曾经因为固执己见被苏轼称之为司马牛,古人除了自己的名字之外会自己给自己取别号也是绰号的一种,原来绰号还有这样的历史,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件,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们对于绰号本身的定义与理解就有了拓展,当对事物的认知有了变化后,评价与感受层面的变化也会随之而来。

被激发的感受与来源:

(0)

相关推荐

  • 【亲子育儿】孩子不爱看书?你是方法没找对!(0-2岁篇)

    在早教班玲琅满目的今天,很多家长都忽视了阅读的作用,其实绘本就像是驻家的早教老师,随时随地都能给予孩子指导.   美国儿科医师Dr. John S. Hutton医生及其同事近年就曾发表了一项新研究: ...

  • 孩子得了抑郁、双相,父母恐惧!压抑!我该怎么办?!

    我们晴日心理基于多年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尤其是结合大量深度催眠下心理干预的临床实践,对抑郁症.双相障碍等常见精神心理障碍的病因有了突破性的.深入的发现: 抑郁症背后的心理根源是叠加性心理创伤: ...

  • “说谎”的都是坏孩子,这是一个伪命题

    Your Child Deserves the Best Home Education 作者:张梅梅 知乎有一个人气一直很高的话题"你听过小孩说的最可怕的话是什么?".许多人投稿把 ...

  • 体能进课堂 助力少年强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对孩子的培养不仅需要着眼于孩子当前的发展,还要指向孩子终生的需求,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注重孩子的体适能训练,孩子将一生受益. 01 什么是幼少儿体适能 ...

  • 做父母的7个认知层次,你在第几层?

    不得不承认,人跟人之间是有差别的.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作为父母,对于这件事的认知层次上,同样千差万别. 来检视测试一下,看看自己处在哪一层? 第一层:放养型: 这一层次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几乎没有 ...

  • 章文美 | 二呆子

    [往期回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合集 收长头发   二八大杠 咱同宿舍的三个人 三伏天做豆瓣酱  面子 二呆子 小纪镇高徐中学    章文美 作者章文美先生,70后,爱好文学.音乐.书法.摄影等.现供职于 ...

  • 湘霞 | 跟随孩子的节奏

    湘霞 | 跟随孩子的节奏

  • 湘霞|陪伴孩子从阅读走向写作

    从阅读 到写作 1.前言:教育一定是有其引导和价值观的,放手并不等同于放纵,如果将自由与放手上升到绝对化的程度无异于让孩子成为"狼孩"一般:教育的功能之一即包涵了个体自我发展,自我 ...

  • 湘霞|那些“比”大的孩子后来怎么了

    我不配 我值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从记事开始,在我的父母的眼中就有很多"别人家的孩子":成绩比我好的,比我懂事的,比我身体好的,比我性格好的,比我乖巧的,比我漂亮的,比我有毅力 ...

  • 湘霞|离婚了,可以这样陪伴孩子

    始 终 2019年10月12日 好聚好散 是结束,也是另一个开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婚恋观的变化,离婚率随之上升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现实,从1987年到2017年,离婚数量从58.1万对增长到43 ...

  • 湘霞育女心经:跟随孩子的节奏

    雅上学已经近一个学期了,日子如同流水一般过着,彷徨,无助,开心,喜悦......慢慢地归于平淡. 我不愿意给孩子下定义,因为所有的定义终将成为禁锢 --不论好的坏的,又或者所有的定义都无好坏之分,只是 ...

  • 孩子写作业时你在干嘛,80%的家长看完都陷入沉思

    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得投入,忘记写作业对孩子是常有的事情.这个时候家长管教方法不对,反而会加重孩子闹情绪.那么,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要怎么做? 1.孩子正在写作业时,您在干什么? [错误做法]:一边看电 ...

  • 他逃亡16年,娶4位妻子生下12个孩子,被捕时已打拼出几个亿家产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人活在世总是能遇到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善和恶的界限是十分明确的吗?难道坏人就永远都是坏人吗?之所以有这些疑问,是因为最近小编听说了几件不可思议的事.在大家印象中的犯罪嫌疑人或者毒贩 ...

  • 当孩子犯错时,大脑在想什么?科学家的研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为什么孩子老犯错?犯错时孩子的大脑在想什么?犯错又意味着什么? 孩子犯错时,普通父母看到的是孩子存在种种问题,急需拨乱反正.聪明的父母看到的却是孩子错误背后潜藏的成长密码. 作者:立正妈妈,蓝橡树专栏 ...

  • 当孩子情绪失控时,这9种沟通方式最有效

    孩子发脾气,控制不好情绪,大多是父母不懂得引导. 俗话说,"堵"不如"疏",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正确地引导孩子情绪的释放,才是缓和他们情绪的不二法门. --虎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