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学笔记(一):佛教早期历史
释学笔记(一)
佛教早期历史
1.文化国家——雅利安人入侵
按照现在政治哲学中的民族国家概念往回推,在早期南亚次大陆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可以称之为印度的国家。印度的形态主要是一个文化共同体。
最早在南亚次大陆生活的土著人被称作是达罗毗荼人,是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以农耕为主的文明。雅利安人据说是发源于伊朗高原上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的一支,从南亚次大陆的北部侵入,冲击也同时融合了南亚次大陆的各个原始土著小部落国家。这其中虽然有大量的混血融合,但直到今天仍然能从长相上分出原始土著和雅利安人的区别。散落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斯里兰卡等地的皮肤黝黑鼻子扁平的人种被认为是原始土著的后裔,而形象较为接近白人的被认为是雅利安人的后裔。
游牧民族的雅利安人文化与原始土著文化结合,形成了印度的婆罗门教。由于源头的多元性,造就了婆罗门教本身的多元特点。
2.婆罗门教
婆罗门教是雅利安人与原始土著融合后南亚次大陆上的主要宗教,婆罗门教的外部形态可以归纳为三点,被称为三个主要纲领: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吠陀天启的意思是作为婆罗门教的经典的吠陀是上天的是不容置疑的;祭祀万能是说对神的信仰和与神的沟通都是通过祭祀来完成的,而祭祀是由婆罗门来实现的,因此第三婆罗门至上。
3.种姓制度
印度的种姓制度直到今天在印度社会中仍然有其表现,近来佛教在印度地区的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当前仍然存有的一些种姓制度余流的反应。
一般认为种姓制度分成四个等级,区分主要是说他们分别是由梵的身体的不同的部位所生而区别开来的,比如婆罗门被认为是从口中生出,以此类推越到后面的种姓其所生的部位越靠下:负责祭祀和解释宗教经典的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世俗行政军事等领域的第二等级刹帝利;主体主要是普通雅利安人的第三等级吠舍;主体主要是被征服的原始土著的第四等级首陀罗。
种姓之间严禁通婚,实际上除了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更低的等级,被称为“不可接触者”,他们主要是跨种姓通婚所生的子女。地位比第四等级的还要低。
4.反婆罗门
佛教诞生的时期与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西方的古希腊三杰时期相差不多,雅斯贝尔斯把这个时期称为“轴心文明时期”,以此来形容在世界范围内人类文明的一次总体的觉醒。
印度地区轴心文明的体现用佛教的诞生多少有些偏颇,称为“反婆罗门教运动”更好一些。第一种姓的婆罗门掌握着权力,滋生了很多腐败,同时种姓制度对于低种姓的人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束缚。轴心文明时期的印度地区,其特点就是出现了大量的反婆罗门教的其他宗教,这些宗教被婆罗门教称为外道,把维护婆罗门教的称为正道。这些宗教虽然是反婆罗门教的,但如果把婆罗门教视为印度地区文明的“传统”,那么这些反婆罗门教就可以为看作是在这种传统中生长出来的相反对的思想。他们不但是同一个根上的思想,还同时共享着相似的概念和逻辑,互相反对而又互相激发。
5.论辩之风
或是与南亚次大陆长期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有关,又或者跟雅利安人入侵后形成的多元结构有关,轴心文明时期出现的各种宗教之间的碰撞主要是以论辩的方式存在。
具体做法就是双方聚拢自己教派的信众,面对面坐而论道,输了的信众归赢了的。在这样评判输赢的标准就很重要,赢要赢的正当,输要输得服气,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标准的因明逻辑逐渐发达起来,这应该也是佛教哲学体系化的原因之一,毕竟要论辩而求生存和发展。佛学史上有关论辩的记载很多,“经”作为释迦摩尼的讲话记录,很多也都是在论辩中形成的。
6.反种姓
佛教反婆罗门教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反对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佛教中有个说法:你是分不出大海中的水滴哪一滴是来自江河哪一滴是来自小溪的。各种种姓都好像是江河或是小溪,有大小的差别,但是只要都流到了佛教世界的大海,就消除了差异,众生平等了。所以很多的低种姓人成了佛教的信众,佛教早期的迅速发展与此相关。
7.智慧解脱
在反婆罗门的各种宗教中苦修是主流,在佛教中关于佛陀的故事当中,能够看到早期的释迦摩尼也曾采取过苦修的方式,但并不成功,对肉体的磨砺并没有获得精神上的解脱,所以佛教其实并不是主张苦修苦行的。一味地苦修并不能够获得精神上的解脱,佛教主张智慧解脱,大概可以看做是从精神层面本身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
8.中道
佛教主张因缘生法,其实印度那一时期的宗教多数如此。在修行上主张智慧解脱而不是一味地苦修苦行。这可以看作是佛教早期的中道思想,这时候的中道与后来龙树大师所讲的中道不同,只是说并不陷入一偏。
比如那个时期的各种宗教差不多都主张不杀生,但对此有些宗教是非常极端的,比如耆那教就将植物也放在轮回之中,也就是认为不杀生也包括植物。佛教于此并没有那么极端。植物并不包括在六道之中。
9.女信徒
在印度的各种宗教中,佛教应该是最早开始有女信徒的,在此之前信徒都是男人的事情,虽然佛教对待男女的戒律有所不同,甚至直至今日,对女弟子的戒律都还是要复杂一些,尼姑庵一般也都是隶属于某个大的佛寺。但毕竟佛教开了印度地区宗教收女信徒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