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斯苗儿: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机制 || 有创意、有挑战、有效果

斯苗儿
浙江省小学数学教研员,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在《人民教育》等刊物发表文章数十篇,编著《小学数学案例透视》等书。
【按:集体备课怎样才不流于形式?跨区备课如何有效组织?备课怎么成为教师成长的抓手?斯老师的“跨区域集体备课”研究给出了答案!这个研究也作为典型案例入选《2019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见《人民教育》2020年第2期),是浙江省入选的六个案例之一。本文刊发于《人民教育》2019年第22期,获作者授权后发布。】

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机制

近年来, 如何实施高质量的集体备课是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 探究集体备课的一般策略。

案例 1 :学校教研组集体备课

组织策划:浙江省诸暨市海亮小学数学组

参加人员 :海亮小学数学组全体教师 50 人,学校名师工作室

活动前期准备:每个年级组预先完成整册教材的初次备课工作,筛选出最满意的一个单元,准备好讲稿和 PPT,届时向全体教师阐述,现场答疑并进行改进完善。

活动组织形式 :茶馆式, 按年级分组围坐。

活动过程:活动一共开展了两次

第一次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展开流程:

1. 各年级组交流单元备课思路,具体内容见表 。

2. 一个年级教师阐述完毕, 由发言人抽取其他年级教师提问或点评,工作室导师提问,发言人和同年级组成员共同答疑,其间教研员点评交流、提出改进意见, 意在促进教师思考,打开备课视角。一个年级组阐述、答疑完毕,再抽取下一个年级和发言人。依次类推,直到六个年级都阐述、答疑、交流完毕,明确改进方向和具

3. 教研员总结陈述, 再次进行单元备课指导,确定总体方向, 提出具体改进意见。为了巩固和检验本次教研效果,临时决定以本次备课活动为基础进行第二次集体备课,明确要求每个年级组另行选择一个单元交流备课思路,时隔

4. 评出最佳发言人、最佳年级备课组、最佳队友,并颁发奖品, 意在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次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展开流程 :

第二次活动各年级选择的单元内容发生了变化,但基本流程不变,还是以抽签形式确定年级交流次序和发言人不同的是发言人带一位助讲补充阐述年级组共识,但必须脱稿讲解并简要阐述备(见表2)

两次集体备课活动都持续了5个多小时,每个年级组前期的讲稿和PPT所以每个发言人的表达都很清晰流

第一次活动反映出备课的最大问题是,教师过于依赖教材的课时内容编排,普遍缺乏单元整体把握的意识,几乎所有年级的备课都忽视了学生的真实起点,包括已有经验和学习的潜力,这也成为教师与教研员之间最大的分歧,甚至引发观念冲突。经过与教研员深层次交流,教师初步形成了备课需要备学生需求的意识。

第二次活动时,教师备课的视角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二年级组立足“有余数除法”的整个单元,依据要达成的目标进行了前测,发现学生的真实起点远远高于教材的逻辑起点,从而调整了教学设计的整体路径,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也带动其他年级组的备课思路发生改变。

案例 2 :跨区域集体备课

组织策划 :浙江省“小学数学(以下简称“共。

参加人员 :乡村教研共同体学校分管教学校长、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新手教师及共同体学()教研员。各校不635120被邀请的特级教师和教研员全程参与并指导活动。

活动前期准备:东阳市外国语小学每个年级指定一位骨干教师完成全册教材每个单元的备课,作为集体备课时的范例或靶子。

活动组织形式:采用人人参与的卷入式研修方式,把集中学习与分年级组研修相结合、个人自荐与现场示范相结合。

活动具体推进流程见表3

一方面以单元内容为视角,让教师经历备课的全过程,从梳理教材重点、诊断学生学习难点、构建教学框架、撰写教学方案、模拟上课和课堂实践等环节,提升教师个体的备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研修方式的转变,真正体验集体备课中由个体差异、区域差异带来的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发挥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学校及区域日常教研,助力教师团队成长。此时,一所学校或一个区域三五成群、抱团研修的教师,更能体会到一个团队从观念到行为的全面更新,有助于在今后的日常教研中形成团队价值观。

从上述两个案例不难看出,集体备课不是备课组长(主备人员) 一个人唱独角戏把所有课都备好, 或把整册教材按单元分给教师, 再把交上来的材料简单拼组给大家,而是需要一个凝聚集体智慧的备课过程。

集体备课需要价值导向

备课的指向不仅仅是写出教案,而是以此为抓手,更新教师的心的立场的确立。形成的资源库还展资料,这就需要教师拓宽对备课的认知,学会基于学生立场进行备课。

与单元之间如果不属于同一个领一定是关联度极高的一个整体。由于过于遵循教材按课时编排,许多教师就按既定的课时推进教学进程,很少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整

教学,这需要教师罗列整个单元的知识点,分析每个知识点要达(分析学生,分析配套的断与检测方案,选择补救或拓展策略与材料等,在此基础上明确自己的疑惑和困难,并想办法予以解决。

实际上, 备课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希望教师把内容相近、结构相似的课时进行整合,适度改变教材小步子渐进的课时打通课内外的通道,打破学科间的壁垒,适度选择和开发学科拓展活动资源,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挑战性、整体性和系统性。但需要强自学科内部整合后腾出的课时,而非另增课时。

把集体备课过程

看作教学方案的论证过程

为精准把握教学起点、诊断学生学习难点,所做的前测、访谈、查就是为教学方案寻找证据。这是拟订教学方案本身需要经历的步

作为方案论证,还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一所学校的教研组,相对来说备课的价值取向会比较一致, 往往是少数骨干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很多时候个别教师的想学校层面的集体备课需要适时“照照镜子”,邀请异质团队介入,在不同观点的交锋和碰撞中教学方案才能更具有普遍价值,才能真正认识并体会到个体、群体间的差异是一种好的资源。其中的关定的勇气。

必须建立

“人人参与、人人过关”的参与机制

无论是学校教研组还是跨区域集体备课,都必须有一个环节, 过关”,而且需要反复进行,否则集体备课的成果很难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行动。集体备课从规划到(见集体备课流程图。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每年暑假结束,绝大部分教师都会被安排接手一个新年级的教学任务,“过来人”指的就是刚刚教过相应年级的教师,他们对这一年级的教材和学生情况记忆犹新,其中有积淀的经验,也有来不及弥补的遗憾,经验可以稍加改造甚至直接移植,遗憾之处可以成为大家聚焦思考和讨论的重点,从而提高备课的效率。换句话说,每个年级组的备课都是在“过来人”经验基础上的生长,而不是零起点

有意义的活动需要有意思的形式

才能把每位教师真正卷入

集体备课实质上需要深层次的同伴互助,而同伴互助需要支持性环境,如安全感、归属感及教师公开自我、回应他人的技能。上述两个案例的组织形式,改变了围;而发言人的确定,用抽签代替推荐,教师又有了适度的紧张感。

这种卷入式的活动推进,让每位教师成为活动的主角;又因为发言人不确定,但只要被抽中,不管原来的水平高低都将代表一个团队发言,所以在前期准备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就会呈现出“你帮我、我帮你”的良好协作互助氛围。

同时,组织者和引领者也从只活动案例 1位教师在组内进行试讲,有的新手教师在组内的试讲不下5 遍,自例 2 中,导师也会不断把机会给予每位教师在压力中逐渐学会交流、对话、分享、合作。

佐藤学曾经指出,要改变一所让教师打开教室的大门开展相互评论,除此别无他法。但打开教室的大门需要勇气,更需要底气。绝大多数教师不愿意打开教室的大门,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备课不到位。因此,我们应该把集体备课作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开展校内教研最为基础的工作,通过活动组织方式的改进带给教师全新的体验,助推教师群体逐渐成长为一支温暖而专业的团队。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