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因茨主教座堂
说起美因茨大教堂,我个人觉得历史意义要大于其宗教和建筑方面。因为美因茨大主教是德国历史上“七大选帝侯”中三大宗教选候之一。
美因茨大教堂,正式名称美因茨主教座堂,德语:Mainzer Dom,德语的Dom相当于意大利语的Duomo,英语:Mainz Cathedral。教堂因为是献给圣马丁,也称圣马丁大教堂(Martinsdom)。圣马丁是位四世纪的基督教圣人,出生在罗马帝国潘诺尼亚行省的萨瓦瑞亚(今匈牙利境内),因随父驻军法国,后来做了图尔的大主教,故称图尔的马丁。在西欧是比较著名的基督教圣人,很多城市都有圣马丁教堂,马丁.路德的名字就是因其而来。
教堂有千年的历史,史上也是不断地被毁、重建以及改扩建,直到今天也还在不停地维修。所以风格也是多样重叠的(罗曼、哥特、巴洛克)。周围的一些建筑也是将大教堂包裹了起来,不太容易看清教堂的外立面。
前文简单列了一下美因茨的历史,这里再说说美因茨的宗教史。
早在罗马帝国的4世纪,美茵茨就有基督教团体活动了。
经历过5-7世纪民族大迁徙的混乱再平静后,美茵茨成为法兰克王国的一个城市,在文化、宗教和政治方面,它的影响都非常大。
大概在6世纪,美因茨有了第一位大主教西多尼乌斯。
8世纪中,美因茨大主教圣博尼法斯从美因茨出发向未开化地区的日耳曼人布道,并在今荷兰一带殉道。
780年或782年美茵茨被提升为大主教驻地,成为阿尔卑斯山以北最大的教区。
9世纪和10世纪,美茵茨获得了“金色的美茵茨”的称号,并成为采邑总主教区,总教区主教同时拥有美茵茨的世俗统治权。之前去过的特里尔也是如此。
975年,一位叫威利吉斯(Willigis)的美因茨大主教,开始了建造大教堂的工作,最初教堂的风格被称作奥托尼亚式(前罗曼式,以德意志奥托王朝命名),比照罗马的老圣彼得教堂而建。这位大主教同时也兼任帝国总理大臣(Arch-Chancellor),服侍过三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奥托二世和奥托三世)。奥托二世死时(983年),奥托三世才三岁,威利吉斯还做过一段皇帝的摄政,相当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真正统治者。所以权利可想而知,自然,美因茨也获利不少。
1009年,教堂毁于火灾,随后重建。
1081年,教堂再次毁于火灾,当时的皇帝亨利四世(就是卡诺莎之辱那位)下令重建,重建后的教堂又带有伦巴第风格。
13世纪时,美茵茨的大主教上升为帝国大总理、美茵茨选帝侯和选帝侯国的领主。美因茨大主教在七大选候中居首位,在霍亨斯陶芬王朝与其对手之间的斗争中,美茵茨利用这个机会从双方获得了许多好处。
1244年大主教齐格费里德三世为了换得市民的支持,向美茵茨授予了广泛的特权,从此大主教只在名誉上是美茵茨的主宰,实际上城市由一个24人组成的城市议会统治。这些特权中还包括美茵茨市民除在保护城市外,不必为大主教提供军事服务的权利。从这个时候开始美茵茨实际上成为了一座自由城市(直到15世纪)。
16世纪的宗教改革也影响到了美因茨,美茵茨不是宗教改革的中心,虽然大主教阿尔布雷希特不反对新教的思想,但他也依靠贩卖赎罪卷敛财,这正是路德特别批判的。
17世纪的三十年战争中,美茵茨被新教的瑞典军队占领,瑞典军还抢劫了教堂。但新教始终无法在美茵茨立足。三十年战争还未结束,瑞典军队就不得不退出美茵茨,此后天主教又占了上风。新教徒在市内不准获得市民权,直到1802年为止在美茵茨没有新教社团。
1802年,因为美茵茨作为联州要塞,也有新教的普鲁士士兵驻扎,美因茨成立了第一个新教教会。通过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新教教会在市内也发展迅速。现在两个教会的教徒数目大致相等。
拿破仑占领时期,教堂做过猪圈,做过医院,做过军营,还险些被拆除。
八角形穹顶就是亨利四世时重建的外形。1106年亨利四世去世,建教堂的资金支持一下断了,否则教堂的规模还会更大。沃尔姆斯和施派尔大教堂都是亨利四世资助建造的。
圣马丁骑马像,与圣马丁有关的很多雕塑和绘画都是骑着马的。
拉班努斯.毛鲁斯(Rabanus Maurus Magnentius,780–856),一位美因茨主教,加洛林时代最杰出的教师和作家,被誉为“德国教师”。他创作的赞美诗《Veni Creator Spiritus》(圣灵的召唤),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还在教堂使用。雕刻中手上的文字即是拉丁文NENI CREATOR SPIRITVS。
围着教堂转了一大圈,才找到教堂的入口。
要是在法国,抱着自己脑袋的肯定是圣德尼,但在德国我就看不懂了。
教堂内部,依旧保持着建筑初建时的罗曼式风格。
教堂是大主教的座堂,也是主教的住所。大概在15世纪,美因茨选帝侯宫建成后,大主教搬去那里居住。其实沿莱茵河往北走不远就是美因茨选帝侯宫,我没有去看,是二战被炸毁后重建的。
二战中,大教堂也多次被炸,很多地方都是重建的。
中殿墙壁上的一些绘画,作于19世纪中。
逃往埃及
东方三博士
献于圣殿
传统上,德意志国王的加冕都要在亚琛大教堂(后面行程会去),但也有些国王、王后或公爵领主等在这里加冕。比如,
1022年,亨利二世加冕为德意志国王,成为首个破例不在亚琛加冕的德国国王。为他加冕的就是教堂的建造者,威利吉斯大主教。
1024年,康拉德二世在此加冕为国王(亨利二世死后无嗣,被选帝侯选出的国王)。
1105年,造老爹亨利四世反的亨利五世,被亨利四世的反对派拥戴在此加冕为国王。他爹亨利四世就是卡诺莎之辱的那位。
最有名的就是那位旷世奇才,腓特烈二世,1212年12月9日在这里加冕为德意志国王。
这是教堂的主祭坛。
很多历史上的美因茨大主教葬在教堂内。
勃兰登堡的阿尔布雷希特(Albrecht von Brandenburg,1490-1545)。美因茨大主教,选帝侯。出身于霍亨索伦家族,也是勃兰登堡藩侯。曾因帮助教皇利奥十世在德国贩卖赎罪券(为了重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遭马丁路德95条论纲抨击。说到为什么教皇偏偏要在德国发行赎罪券呢,因为当时德意志地区领主一盘散沙,群龙无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徒有虚名。
霍伊森斯塔姆的塞巴斯蒂安(Sebastian of Heusenstamm,1508-1555),前面那位大主教的继任者,两个墓碑的设计者为同一人。
管风琴。
属于拿骚家族的拿骚礼拜堂的祭坛。
圣马丁割袍赠乞,传说圣马丁将自己的长袍割开送给乞丐。
哥特风格的玻璃花窗。
耶稣下架
这个地下墓室,还是亨利四世时期规划的,由于皇帝的去世,造成资金短缺,没有按照原来的规模完成。
教堂外面还有一个15世纪建的修道院,这是回廊。
从修道院看哥特式钟楼
教堂的背面,中间的塔楼重建于1875年,而两侧的两个小塔楼,依旧是10世纪威利吉斯留下的法兰克建筑。
教堂东侧的广场Liebfrauenplatz,上面有个纪念柱,叫做钉子纪念柱(Nagelsäule),是一战期间为了募捐而制作的一个橡树木头柱子,捐款的人可以通过买(捐款)不同大小的钉子钉在柱子上。据说当时募捐15万马克。由于木头的变质,2006-2011年,纪念柱被重新设计装饰过,大部分被金属包裹起来。
教堂的铜模型。
从这个模型,反而更能看清教堂的建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