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献‖河南禹县陶瓷原料之来源(全文)
河南禹县陶瓷原料之来源
廿三,十·一·柴
禹县(颍川派注:今禹州市)瓷业,据传说:始于元,盛于明清,改良于民国。此业原由县北扒村传至神垕镇,现该镇即禹县瓷业区域。全境瓷业,概括可分三类:
(一)普通瓷,亦名神垕瓷,即粗瓷。
(二)钧瓷,系仿宋及带彩之类。
(三)缸窑。
神垕镇位于县城西南六十里,全镇居民一千一百六十六户,人口有七千余,现在从事瓷业者,约四百户。瓷窑数目,在昔有九十余窑,现仅五十六窑,其中正烧用者计有四十窑。每窑平均基本工人有四十名,共约一千六百人,其除做盘及碎货者,尙不在内。
(甲)普通瓷器
(1)原料
(一)坯子土——亦名甘子土,产于神垕镇(以下简“镇”)左右,掘洞采之,深四丈、五丈不等。西北二山坡为阳坡,土性软,东南二山坡为阴坡,土性硬,故使用时,须阳三阴七,或阳四阴六相配合。价值每斤五文。
(二)石磵——出镇西二十里龙华山中,掘井取之,深约五丈。每斤购价十八文。
(三)碗药(颍川派注:“药”字原文为“石+岳”,凡涉瓷业生产均用此字,不同于“药铺”之“药”字)即釉药,出镇西北官山,约三十里碗药山一带,掘洞取之,达三十丈处即可。每斤二十文。
(四)石蓝——即瓷青,购自天津,系舶来品,每斤二元。查镇北佛耳山一带即有出产,惜不能精制利用。
(五)柴灰——即粟木灰,来自鲁山。每斤七十文。
六、黑药——镇之附近均有,掘洞采之,每斤二文。其与普通土不同者,有白筋小孔,以分别之。
(2)各种原料之制配:
(一)坯子土,以土三千五百斤入沟把,加水一百桶(约一万斤),用牲口转把,约五小时,导入大池,澄淀成积泥,压去水份,成泥块(如砖形)。于轮盘上制成器形备用。
(二)石磵——磵石入沟碾,加适量水,用牲口转碾约三小时成糊状,然后放多量水(计约百斤磵三千斤水),成为细汁,导入礀釉澄清,将上层水除去,下余面糊状备用。
(三)碗药,手续与石磵同。
(四)柴灰——加水澄细,去水备用。
(五)黑药——手续与柴灰同。
(六)配药方法:
碗药配合法:
硬药——六份药一份柴灰,
平和药——四份药一份柴灰,
软药——三份药一份柴灰,
烧后色白有光。
黑药配合法
十份药一份,柴灰——烧后成黑色。
二份药一份,柴灰烧后成黄色。
蓝药配合法——以药、石蓝、柴灰配合,因需要色之深谈不同,分量各异。
(3)造作次序——以坯子土成功之器形,涂磵糊,刷各种药剂,`干后入笼,装窑烧之即得。
(4)烧窑标准——将窑装妥后,`内置“火试子”,以定火度之大小,同时并视火焰头色,以作烧成与否之标准。关于此项口诀,土人有:“金沙沙,联活活,白亮亮”诸语。至时间方面,`大窑烧四日夜,用煤六万斤,小窑烧三日夜,用煤三万斤。
(5)产量——全年多者能烧二十五窑,少者二十窑。大窑每器每次出碗三十车,每车七十五箍,每箍二十个,此外代烧盘子碎货五百至七百件不等。至小窑每次出产量,为数甚不一定。
(6)价值——碗平均每车八元,盘子每箍一千八百文。碎货种类繁多,价值不一。
(乙)钧瓷
(1)原料
(一)坯子土——与普通瓷原料坯子土同。
(二)碗药——与普通瓷原料碗药同。
(三)石蓝——与普通瓷原料石蓝同。
(四)柴灰——与普通瓷原料柴灰同。
(五)玻璃粉——购自本地,每斤二百五十文。
(六)朱砂头——从药铺购买,每两约二元五角。
(七)班滑石——坯子内所含,又名红白滑。
(八)马牙石——采自神垕镇东南灵泉寺。
(九)红信母——购自药舗,每斤二千交。
(2)制造程序:
(一)仿宋钧瓷——坯子土照普通瓷制造方法,成功各种器形,以刀打光,上釉药。干后,入窑烧之即得,是为一火烧成。
此类仿宋釉药,系以碗药、柴灰、石蓝、红白滑、铅粉、桃花磵,分别配成釉药,代铅点、铅花及芝蔴酱底四种。
(二)带彩钧瓷——亦系用坯子土如法成形,晒干入窑,烧至成熟,然后上釉药,另以小窑烧之,为二火烧成。
带彩釉药,系以碗药、柴灰、玻璃粉、石蓝、朱砂头,马牙石、红信母等,分别配合,烧成雨后睛(天蓝色),龙肝,马肺,玉竹白等色彩。
(3)产量——多数以小窑烧之,火力不定,时常烧毁,而大器全年行烧,火数不定,故产量无法统计。
(4)销场——多当古宋瓷及珍品售给外国人。
(丙)缸窑
禹县缸窑,多在城北扒村一处;神垕镇有二家;完全系粗笨窑货,每窑一年可烧五窑至八窑,一次能烧大缸二百六十套,排子缸一百套,盆子一百套。每窑一次需土价三百千文,煤钱一千三百千文,工钱七百四十千文。其成品有高下之分,故售价亦不一致。大缸每套(三个),四千文至八千文。排子缸每套三千文至五千五百文;盆子每套一千一百文至二千五百文。
(丁)附宜兴壶(因与宜兴壶同,故名)
除上面三类外,另有用紫坯子土,以仿造宜兴壶。其土质采自神垕镇南山前约三里处,每斤八文。制造时用脱工,烧时装入普通瓷窑底笼内,因该处火力弱小,适宜故也。
(戊)营业税
查神垕镇瓷业营业税,系包办方法,全业每月计出营业税洋一百七十元。
(原载《矿业周报》第312号,中华矿学社出版,1934年,南京。颍川派转录整理)
扫码加入“颍川派文史资料分享群”
共享交流文献资源
矿业周报
民国16年(1928)4月创刊于南京,中华矿学社编辑出版。以研究矿学、调查矿产、共谋中国矿业的发展为宗旨。主要发表中国及国外有关煤、铁、锰、锑、锡、铅、锌等矿藏的开采、产量、经营、运输、贸易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调查报告。介绍国际上矿产的商情,以及国内矿工的状况。民国25年(1937)8月停刊。
据《南京报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