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命歹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命苦不如趁早死,家贫无奈做先生”,据说,夏丏尊先生确实是个很悲观的人,不过他一定没有劝你“趁早死”的意思,他也许只是为这副对子如此工整而自得呢。
命苦命甜,其实是很难说清的。
1981年他17岁,就考上名牌大学,这是多好的命啊。那个年代考上大学,就等于是列入仙帮。高考发榜那一天,他一定会觉得全村的人都向他微笑。此后的日子,就泡在蜜罐里了。一路顺风顺水地官至副部级,他还不满足,用巨额贿款买官被骗,经过一段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的日子,他选择投案自首。你也许会说,我如果有他开头那样好的命,我会好好把握。但愿吧。
戏剧学家宋春舫先生的命似乎更好。他非常富有,家里的财产多得数不清。他去法国留学时,每天晚上都穿着晚礼服,乘坐自己的马车去看戏。之后又去瑞士深造。在欧洲,宋春舫找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那就是西洋戏剧。他知道自己始终要回中国,无论是在上海抑或北京都不可能再每晚看戏了,而很多与戏剧有关的资料也不易找到。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可能把有用的书都买下来,并带回中国。当时欧洲正值战争,许多人生计没有着落,唯有变卖家当,其中就可能包括藏书。而宋春舫有的是真金白银,所以他不断买书,累计达三千多本。1921年,这些书都被他带回中国,后来在青岛建了“褐木庐”。
梁实秋先生曾在《书房》一文中描述过褐木庐:“我看见过的考究的书房,当推宋春舫先生的'褐木庐’为第一。在青岛的一个小小的山头上,这书房并不与其寓邸相连,是单独的一栋。环境清幽,只有鸟语花香,没有尘嚣市扰……在这里,所有的图书都是放在玻璃柜里,柜比人高,但不及栋。我记得藏书是以法文戏剧为主。所有的书都精装,不全是胶硬粗布,有些是真的小牛皮装订,烫金的字在书脊上排着队闪闪发亮……”
对于读书人来说,这几乎是最高的奢侈和幸福了。但在1924年,宋春舫32岁时,因堕马伤肺而吐血,其后更患上肺结核。那时肺结核是绝症。在这致命威胁之下,宋春舫的身体一直没好过,46岁就死了。他一直想利用这些藏书写一本《欧洲戏剧史》,也未能如愿。
命好命坏,自身的努力也能起一点作用。顺境时提醒自己别太“作”,逆境时多想想办法超拔出来。非常恶劣的条件,若能细心经营,也能过一个不错的人生。少抱怨,勤锻炼,每天多笑笑,这样的命就是好命。
本期播读:曹烨琼;配乐:张艺馨。谢谢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