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张迁徙地图》
荊蠻是苗瑤語的先民。他們與百濮的血緣關係比其他任何一個族系更近。根據其特性
突變M7 的年代估算,他們也是在大約一萬二千年前,從貴州的百濮中分化出來,來到三峽
地區。經過一段的發展,漸漸向洞庭湖移動。他們同百越一樣,也在很早的時候開始稻作。
其中一支人很快發現了北面不遠的中原空地,於是搶先佔據了這塊地盤。然而不久之後,就
發生了前文所述的與華族的衝突。三苗戰敗後退回南部。如果苗族真是三苗後裔的話,三苗
應該是退到了黔東。現代苗語的湘西、黔東和川滇黔三個方言區中,唯有黔東最為複雜,其
他兩種可能是黔東苗人向東西兩側分化出的。川滇黔的苗族還是經雲南一路南下游耕到了中
南半島各國。布努語的部族可能是未隨三苗北上中原的苗人部分。
瑤族長期在洞庭湖周遍耕作,被稱為長沙蠻、武陵蠻。從遺傳結構看,瑤族在苗瑤族
群中最為古老。他們曾經是楚國的一部分。現在大部分的瑤族已從湖南遷到了廣西。還有一
些從廣西南部直接進入了越南。另一支人從廣西進入雲南文山,又從西雙版納到老撾和泰
國,還有部分人到了廣東西北部,就是今天廣東連南的八排瑤。由此又遷鳳凰山到廣東東南
部,形成了畲族,在唐宋時期畲族經過幾次北遷,沿武夷山等路線散佈到了福建和浙江等地。
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也稱為荊楚,連楚王也承認自己是荊蠻。現在的湖北人中,有很
大一部分人的遺傳結構與苗瑤一致,可見史書所言不虛。另外,江蘇的吳人也保留有苗瑤的
遺傳結構。史書稱『句吳』時,最早也說她是荊蠻。周初『太伯奔吳』,使這個荊蠻部族融
入了華人成分和華夏文化,並向長江下遊移動,到達南京一帶。到春秋時代,吳人已從越人
手中奪得了蘇州地區。從考古上看,應當對應于湖熟文化向馬橋文化地區的推進。所以可見
吳越兩國的人民是傳上無關的不同民族,只是後來用同一種漢語方言交流,地域文化有趨
同,才被並稱為『吳越』而誤認為『一族兩國』。其實,至今吳越之間遺傳上的異源性還是
很明顯。圖十畫出了荊蠻的大致源流。
除此之外,現在漢族中的客家人和贛語人群也保存了七分之一左右的荊蠻血統,可能
他們最早的來源也是荊蠻,陸續加入漢族移民而成了現在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