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山西」驱车千里觅民族功臣——李冰
李冰(约公元前302~235年),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战国时代秦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公元前256~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其在短短数年的任期间,对中华民族的盖世功勋有二,其一是国人都知道的修建了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其二是开凿了中国的第一口盐井——“广都盐井”,是中国井盐的开拓者。
修建都江堰
都江堰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李冰修建的都江堰创建了千古奇功,其“深淘滩低作堰”的建堰指导思想,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的体现。2000多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李冰任蜀郡太守期间,携其子二郎在岷江岸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水情、地势,制定了治理岷江的规划方案。整个都江堰工程是由“分水堰”、“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工程组成的。它的规模宏大,地点适宜,布局合理,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种作用,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为了使岷江的水能够东流,首先把玉垒山凿开了一个二十米宽的口子,称其为“宝瓶口”。被分开的玉垒山的末端,状如大石堆,就是后人称做的“离堆”。此外,还采取了在江心中构筑分水堰的办法,把江水分做两支,逼使其中一支流进宝瓶口。在修筑分水堰的过程中,采用江心抛石筑堰失败后,李冰另辟新路,让竹工编成长三丈、宽二尺的大竹笼,装满鹅卵石,然后一个一个地沉入江底,终于战胜了急流的江水,筑成了分水大堤。大堤前端开头犹如鱼头,所以取名叫“鱼嘴”。它迎向岷江上游,把汹涌而来的江水分成东西两股。西股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东股的叫内江,是灌溉渠系的总干渠,渠首就是宝瓶口,流经宝瓶口再分成许多大小沟渠河道,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形水网,灌溉成都平原的千里农田。分水堰两侧垒砌大卵石护堤,内江一侧的叫内金刚堤,外江一侧叫外金刚堤,也称”金堤”。分水堰建成以后,内江灌溉的成都平原就很少有水旱灾了。
离堆
宝瓶口
都江堰全景
200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都江堰依然守护着片土地,发挥着其巨大的排灌作用,确保了当地农业生产。此外,都江堰作为世界遗产和著名的风景名胜,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人前来参观,也从另一个层面造福当地民众。
开凿中国第一口盐井
李冰修都江堰国人尽知,但他是中国井盐的开拓者,并率众开凿出中国第一口盐井,想必知者甚少。
地处内陆的四川不沿海不临池,人民长期缺盐,饱受缺盐淡食之苦。李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和凿井工程专家,他学识渊博,精通天文地理“识齐水脉”,率领民众成功地开凿了我国第一口盐井。
李冰在治水中发现了盐泉,即地下卤水自流出露地表,这李冰以重要的启示:川西是一块宝地,在地下,还埋藏着宝贵的盐水资源,如能取之利用,可缓解蜀人缺盐之急。
于是,他是根据地质条件,考察地下卤水的分布规律,并亲自跋山涉水,探岩寻壑,识察卤脉。根据“依山可作井,隔沟不同脉”的民间经验,终于在川西成都、双流一带,寻查出了地下浅部含卤层。同时,他创造性地应用了中原地区打水井的技术和推广铁工具的使用,开凿了我国第一口盐井——“广都盐井”,采卤制盐。随之揭开了我国井盐生产的序幕,盐井在四川广大地区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从秦代三县,汉代增至18县。此后,开创了人工凿井、采卤及制盐历史的新篇章。此后,四川的食盐不仅做到自给自足,而且还有余,余盐还远销云、贵等省。
井盐开拓者李冰--位于黄色第7行文字
在四川盐都自贡市的盐业历史博物馆里,能看到中国井盐开拓者——李冰的半身同雕像和相关的资料,这确定了他在中国井盐开拓者的地位。关于他开凿的第一口盐井,我查了很多资料,在成都双流区一带,但因荒废太久,现在已不能确定准确的位置了。
李冰故里
李冰故里在山西运城的的郊斜村,临运永公路,距离著名的解州关帝庙仅4故里之遥。如自驾,在进入郊斜村的路口有“李冰故里”的大字标识,在百度地图上,能查到“李冰家庙”。
进入郊斜村,能够了解到李冰的就是村里的祠堂——“李冰家庙”,通常门是锁着的,但跟任何村民说一声,他们都会去通知看门人来开门。
家庙比我想象的简陋,入门院内有一方简介牌,简要介绍李冰生平,可看到李冰的两大突出功绩——修都江堰和开凿盐井。
正面的三间正厅就是家庙了,除了塑像神位,右面墙上是李冰家谱的介绍,屋顶梁椽上有历代维修的年代记录。守护祠堂的一位白发老者,他说,家谱在文革时因秘密收藏没被破坏,现在保存的很好并编印成册,经常有李氏的后人前来索取、刊印。
后世对李冰的纪念
都江堰的二王庙
二王庙坐落于都江堰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是纪念修建都江堰的功臣——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的祀庙。二王庙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初建于南北朝,初名崇德祠,清以后改用今名,现存的二王庙是清代重建的,汶川地震受损严重,现已修复。庙内石壁上嵌有李冰关于治水的格言:深淘滩,低作堰等,被称为治水三字经。每年农历6月24日至26日,二王庙都会举行以李冰父子为主题人物的庙会活动。
二殿
德阳什邡李冰陵
公元前235年,已近晚年的李冰,累死在什邡洛水的石亭江治水工地上。为纪念伟大的李冰,什邡市在章山上修建有李冰陵园。据说这是他的衣冠冢,真正的陵墓在章山后岩的公墓治某处一个秘密地点。
现在的李冰陵是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巨大的李冰雕像从大门前的广场移到大门内,作了重新布局。其陵墓位于雕像后的山顶上,需拾阶500余登上山顶,才能一睹陵墓真容。
遍布川蜀的“川主庙”
由于李冰及其子二郎在四川治水的千古功绩,受到四川人民的广泛爱戴,四川人民尊其为“川主”,在各地建庙祭拜,据记载,在川蜀一带,川主庙就有500余处。川主庙亦称为川主宫、川主寺、川王宫、二郎庙、清源宫、万天宫、惠民宫等,每年六月二十四李二郎生日及六月二十六日李冰生日,四川、重庆各地都会举行“川主会”以纪念李冰父子。下图是位于什邡的“洛水川主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