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解隆昌响石镇“文昌会祭田碑”几大谜团

试解隆昌响石镇“文昌会祭田碑”几大谜团

2021-09-13 15:27·隆昌霞客行

文/贺小云 黄光才

珍贵石碑发现始末

根据响石曾宪树提供的信息,霞客行一行人于2021年3月15日上午到响石镇文昌会进行考察,随曾宪树老师出响石镇场尾约四五百米,到达一个老地名叫“文昌会”的地方,在村民丁前友新修的房屋侧后,有块石碑,顶上还有一截砖砌的断墙残存,于是我们一行对石碑上的文字进行了辨认,从其内容和落款来看,初步判定其为乾隆四十九年七月(1784年)立,距今(2021年)已有237年。丁彦德大爷提了一桶水来,用抹布将石碑抹洗干净,除碑底部年久水腐字迹欠清楚外都全部显现。然后我们进行了拍片取证,以备详细分析研究。

本文就石碑主要内容和及其民俗学方面的价值进行一些初步分析,以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或引来相关专家做深入研究。

碑文完整内容整理及解读

石碑碑文原文整理如下:

文昌會祭田碑

嘗思:/

神·明·之·氣·,各有所属;祭享之誠,宜安其分。故礼嚴越祭之,戒亦重瘵福之。/

友居於隆邑西南二鄉,目撃餉石山,庙貌巍峩,佛像森嚴,乃百神聚會,/聖森列之地。每年仲春朔三,乃文·昌·夫·子·誕辰,並無一人祭享,非此地士子寥落,實斯邦文人星散,不得/人耳!今我衆友廿二人,心孚志合,自乾隆十六年庚午,各捐金貲凑,聚/少成多。至乾隆四十四年己亥九月,偹價三百八十两,買得此處地名、/田土一分(通假“份”),四至界址寸節,詳載契書。載:米 卜(“粮”的民俗字)弍斗八升、隆昌西五里户册/年租谷、收來/帝·君·誕·辰·祭祀之費。所有會友姓名開列於左。/

計開:/

倡首:邑增生陳高飛,收存契書、米 卜(粮)票。衆議此田不許會内人佃耕,議不得違。/

  首人:邑庠生·曾斐、任眉州學官·楊騰芳、禀生·趙錢、邑庠生·曾玉?;/

  首人:逸士·鍾進、歲貢生·黎之鳳、廪生·鍾著、府庠生·錢口口?;/

首人:逸士·李基振、逸士·陳台珍、逸士·張興忠、府庠生·曾口口?;/

逸士:李紹誼、張興彩、陳高拔、江口口?/張崇乾、吴國信、李焕林、鍾口口?、曾興東。/

 大·清·乾·隆·四十九年歲次甲辰七月廿四·谷旦·竪造此宅

(注:/为碑刻字行止号;·为顿隔号;“神明之气、文昌夫子、帝君诞辰、大清乾隆”字间有点处,为字行置顶刻突出处。)   

石碑碑文内容直译解读如下:

(我们)往往思考(这个问题):神明(赋于人)的(庇祐)气运,(是)各有所归属的;祭祷(得)祐享(关乎各自)的诚心,(祐享不同)应当(是)依照这个(诚心不同)来区分的。故此,礼法严明,(不得)超越祭祀(礼制),(遵从礼制的)戒律,也(就是)重视灾祸病痛、福禄祥瑞(与礼法祭祷的关系)。

(我等)文友居住在隆昌县西南二乡,眼见响石(镇)山,庙宇高大雄伟,佛像整齐逼真,(无不感叹此地)真是(一个)百神聚会,供奉众多神明的地方。(虽然如此,但是到了)每年仲春(时节的)二月初三,(即便)是文昌(帝星神,称五文昌)神圣先师(的)生日,(也)并无一个人祭祀供奉(他们)。(这种不尊重圣贤先师的现象),并不是这个地方读书学子稀少冷漠,实际是这个地域(中)有学识的人如星(般)分住(人心)松散(不齐),没有(组织的)承头人罢了!现在(好了),我们这群文友(共)二十二人,想法一样志趣相同。从乾隆十六(即)庚午(年底1751年开始),各自捐助钱财凑集(起来),聚少成多,到了乾隆四十四年(即1779年)九月,总计(捐募白银)钱数三百八十两。买到这处地方名(文昌会),田土一分(份),(对房产地域东南西北)四至(边界确定)界址,(各项)尺寸(情况)详细记录(在)地契文书(之中)。契书载明:粮食二斗八升(清代约50.4斤),隆昌西五里户册年租谷(多少),收来(用于文昌)帝君诞辰祭祀的费用(多少)。

碑文刻列于后的是:所有参与文昌会(筹建)的二十二名会友,各自的姓名、在文昌会中任何职事、科甲级别或官职及声望。

最后落款: 大清乾隆四十九年歲次甲辰七月廿四·谷旦·竪造(于)此宅。

文昌宫与文昌帝君、梓潼帝君

响石文昌会与祭田碑中间刻有道教阴阳太极图案,民间到处曾建有文昌宫、文昌阁、文昌祠之类的寺庙,据此笔者查知:文昌宫本是星空大熊星座的一个星宫,位于同星座的北斗七星之斗左前方,拱护着紫微宫的北极星(天帝星),整个星空众星座围着帝星转动。文昌宫包括六颗星,星名为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文昌宫是总称。道家和古星相家赋予神话称:文昌六星是“职司文武爵禄科举之本,主管功名利禄之神”,总封为文昌帝君。旗下有两员大将:斗魁星(北斗七星之首的指“极”星),文曲星(北斗七星第四之天权星)。有了文曲星则应有武曲星(北斗七星第六之开阳星),分主文运和武运。魁星又称奎星,这总含北斗七星之前四星,世间也常建有魁星楼。文昌帝君又称”五文昌帝君、五文昌夫子”,则是道教相对”魁斗星君(奎星)、朱衣神君、纯阳帝君、文衡帝君”五神而称“五文昌”。还有加奉“至圣先师、仓颉先师”的说法。天上星神各有司命,文昌宫六帝君和北斗奎星都有护持文(武)运的职能,凡求科甲及第、谋求功名、想学业有成、功名高贵、工作顺利、升学升职应聘等都离不开文昌等神庇佑。特别是文昌帝君上主三十六仙籍,中主人间夭寿祸福,下主十八地狱轮回。真乃急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天下学子尽属文昌,善恶有报皆是阴骘”也!,文昌帝君何又称梓潼帝君?道家和古星相家又有说法:星相原系上天的存在,后往往与人间古贤相应,赋予神的光环以接地气。如:纯阳帝君对应吕洞宾,便又称吕祖仙师;文衡帝君与关羽对应,便又称关圣帝君。文曲武曲也有对应:文曲星对应比干、范仲淹、包拯、文天祥、刘伯温和许仙之子许仕林;武曲星对应周武王、狄青、关羽等。便有了文昌帝君与梓潼帝君对应,久之,便合二为一,文昌帝君便是梓潼帝君了,文昌宫便与梓潼宫划等号了。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说,文昌帝君更成为天下学子敬奉之神圣。文昌与梓潼帝君合二为一,是元仁宗时之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梓潼神与文昌神合为一神。《明史》的《礼志》便记“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张亚子即蜀人张育,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时战死。后人为纪念张育,即于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为雷泽龙王。后张育祠与同山之梓潼神亚子祠合称,张育即传称张亚子。唐玄宗入蜀时,途经七曲山,有感于张亚子英烈,遂追封其为左丞相,并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乱入蜀时,经七曲山又亲祀梓潼神,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亲解佩剑献神。宋朝帝王也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亚子为英显武烈王,宋光宗时封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宋理宗时封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于是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

忠主孝亲:文昌帝君除有抗击战死、忠主救民之功绩外,《梓潼帝君化书》称,张亚子「生及冠,母病疽重,乃为吮之,并于中夜自割股肉烹而供,母病遂愈。后值瘟疫流行,梦神授以《大洞仙经》并法?,谓可治邪祛瘟,行之果验」。因此,文昌帝君也是慈祥孝亲的楷模。成书于宋元时的《文昌帝君阴骘文》,列举古代士人行善得福的事例,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的因果报应,劝人行善积德。

文章司命:《文昌帝君阴骘文》称,文昌帝君曾七十三次化生人间,世为士大夫,为官清廉,从未酷民性烈,同秋霜白日之不可侵犯。“济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因此,天帝命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凡世间之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等等,都归文昌帝君管理。于是民间的道家文昌文化象儒家的孔子文化就兴起,称”北孔子南文昌”。

文昌(会)民俗的兴起和对隆昌的影响

文昌会是有组织的以奉祀文昌帝君的民俗活动:元明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规模化和制度化,对于文昌帝君的奉祀也逐渐普遍。各地都建有文昌宫、文昌阁或文昌祠,其中以四川梓潼县七曲山的文昌宫规模最大。一些乡间书院和私塾也都供奉文昌神像或神位,其间虽时有兴废,但因文章司命,贵贱所系,所以一直奉祀不衰。旧时每年二月初三日为文昌帝君神诞之日,官府和当地文人学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奉祀,或吟诗作文,举行文昌会。在文昌帝乡梓潼,庙会与春秋文昌祭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祭祀是庙会的序幕,也是庙会的重要内容。庙会不仅是民间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活动,也是集祭祀、文化、商贸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节庆大典。融入了观光旅游、摄影写生、民俗采风、寻根问祖、访古探幽等多种现代生活元素。每届庙会都有数万人之多。梓潼庙会经长期演变相沿成习,一年春秋两届庙会之期不变,经久不衰。梓潼文昌庙会被列入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昌的称谓叫梓潼帝君,其地位跟皇帝差不多。每年出巡一次,驻跸到另一个地方,乡里人称“行香”。确定日期,选出醮主(醮一人或多人),一般由当地乡绅充当。醮主实际就是会首,其出面征粮化钱,凡是许了愿的,都要报告会首,支持钱粮,所化粮钱用于庙会的开销,醮主杀肥猪做大肉。文昌帝君行香时,由八人扶轿抬着游村,信男善女尾随其后,村里人见到游行的文昌帝君都要“漂香”。各家各户提前烧柏桠枝熏房,如有人、猪、牛、狗、猫生小崽,未满月的要避讳,女人月经期间要回避。帝君过村后,等于扫瘟去魔,降下吉祥。每家每户用碗盛粮上插焚香,这碗称秋香粮的粮食应交给醮主。帝君驻跸到哪里,哪里就有会期,由许了愿的户主,自办一席酒菜,背上来招待护送帝君的随行人员。自文昌帝君出巡期起到回座庙堂,都是会期。

主会期为“大肉会”。“大肉会”期间,一次出席50桌,一桌十六碗,四个大肉,每个大肉独盛一碗,四面坠桌,有4公斤重,凡赴宴者,自己带上调料和刀子,用刀子切肉蘸着调料吃,吃半块肉者誉为“强手”。

文昌庙会是四川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起源于文昌祭祀,晋代以前就有善板祠,祭祀雷神。东晋以来,就有张亚子庙的祭祀。唐代已有裴贾二姓司香管庙,宋乾道年间就已有庙会的记载,明末张献忠联宗认祖为太庙(家庙),至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始有秋季庙会。从此每年农历二、八月都有文昌春秋庙会,每届庙会持续15天,一直延续至今。

传说很久以前,文昌帝君看见“五瘟”(东瘟刘元达、南瘟张元伯、西瘟赵公明、北瘟钟士秀、中瘟史文业)危害人间,涂炭百姓,便手持如意,化为瘟祖,在梓潼凤凰山设坛做法,将五位瘟神一并收服,成了自己的部将。玉皇大帝念其收瘟摄毒有功,便令其主管人间瘟疫疾病、人畜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事。加之八月文昌庙会又是传统习俗的还愿大会,善男信女们都在这个时候来到大庙实现自己的承诺。所以每到金秋八月,七曲山游人香客络绎不绝,庙会现场热闹非凡。

文昌庙会不仅是庄严肃穆的祭祀大会,更是川北地区乃至全川综合文化的大陈列,庙会节目异常丰富:宏伟、壮观、精美的古建筑艺术;苍翠、幽雅、清爽的古柏森林;珍贵、稀有、独特的文物;遥远、深邃、璀璨的五丁开山神话;古香、古色、比比皆是的三国故事等等,如同五彩斑斓的巨大展厅,让你感叹文昌文化的厚重与渊博。来自各地的大型杂技团、驯兽团、杂耍、猴戏等民俗艺术表演为庙会推波助兴,民间工艺品趣味百出,雅俗共赏。梓潼地方小食酥饼、片粉、镶碗更是是庙会珍品,游人香客无不一尝为快。而文昌出巡、洞经音乐等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则成为了最大亮点。被列为四川省四大花灯之一的梓潼大新花灯、及被称作戏剧“活化石”的梓潼阳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会间进行轮番展演,赢得游客的阵阵喝彩。

经笔者考察和访谈隆昌知名文化、文史、民俗专家陈强老师:文昌(会)文化民俗活动传至隆昌,隆昌城区和好多乡场都有文昌会,建有文昌宫。城区的文昌宫就建在现在的党校内,解放后多作公房它用,或拆建损毁。如顺河、文星合为大公社,公社机构便设在松林坡对面山上的文昌宫。解放前隆昌也举办过文昌会。

石碑保存至今原因初探

石碑康乾盛世而立今中华盛世而显,居然能保存完好237年?笔者就此进行了多方访谈,也请教了有关专业人士,综合分析出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石碑取材于盛世,比较讲究,选用的上等石材。这块石碑高约1.5米,宽约1米,其采用的是典型的隆昌青石中偏坚硬且质地更细腻的,俗称“胆巴石”的材质,这种石材抗风化能力比一般的隆昌青石更强。所以,此碑虽经237年的时间考验,其碑体仍然完整,其字体清晰,只有其底部因埋入土中,在水土的侵蚀下有所剥蚀外,其余部分均保持完整,所幸侵蚀部分只有几个人名难以辨认,但完全不影响碑文内容的完整性解读。

其二:建于庙堂之内,几经改建也未外露。根据现场察看石碑所在地的周边环境和地形分析,此碑最初应当立于室内,这个房屋有可能是文昌会的会所地,是一座文昌宫的庙宇之类的建筑物内。后时代变迁、动荡,这建筑物变为了普通民居住房。正因为这个原因,这块石碑才得以保留,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的破四旧运动,也奇迹般地逃过一劫而幸存。若非房屋破旧,房主择基另修新的砖混结构的楼房,这块石不知还要沉睡好多年?今天这块碑穿越237年终于呈现于世人面前,可以说盛世添祥瑞吧!我们见到这块石碑的时候,石碑的顶上还顶着一截砖砌旧墙,说明原拆建平房也曾把石碑砌在隔墙里面,推断也近40年左右,此石碑应是立在土木结构的房屋之中。俗话说,世间事无奇不有,无巧不成书。我们断定这块石碑已经暴露于世应该有些年头。如果不是响石镇文史撰稿员曾宪树老师具有一定的文物和文史方面的知识,他也不会留心和留意到这样一个角落里面一块不起眼的石碑。如果不是我们隆昌侠客行组经常探寻隆昌境内的人文古迹,并写文章分享在群里面,使众多的网友文友知道,我们是在发掘和发现隆昌境内的人文古迹的话,即便是有人发现了这块石碑,也不知道向谁反映,更不会把这个线索告诉我们。所以,世事生化,这块石碑惊现于世,首先要感谢隆昌市政协文史委经常组织我们文史爱好者进行活动,互相交流信息,提供线索这块石碑方现于世。这看似偶然间呈现在世人面前,实则是我们市政协及文史委多年辛勤工作成效的结果,也是我们文史人默默无闻为挖掘隆昌人文辛勤耕耘和努力的结果,偶然之中蕴藏着这必然。

石碑碑文价值初析

价值一:响石“文昌会祭田碑”把隆昌文昌庙会的成会时间定格在1751年。这块石碑最具有价值,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碑文中记录筹钱的时间是乾隆16年(1751年)。也就是说在乾隆16年,以邑增生陳高飛为会首的二十二人就开始筹钱准备举办隆昌乡镇的文昌会了。说明他们已经参与和见到过文昌会的盛况和操作流程。如果那时的隆昌的文昌会还只是停留在民间的小规模的祭祀活动,而不是举办大规模的庙会的话,古时交通、信息不像现在一样发达,响石的陈高飞们是不会知道有文昌会的。那么响石的陈高飞们都已经知道发源于川北梓潼县的文昌会存在,并且于乾隆16年就开始在筹备文昌庙会了。这说明隆昌的文昌会(庙会)在乾隆16年就已经存在。这个时间点的推论足可以把流传于四川境内的文昌会(庙会)传至隆昌的成会的时间推至乾隆16年以前。因此,根据这块石碑碑文记载的时间,我们就可得出隆昌本地的文昌会(庙会)成会时间也就是在乾隆十六年以前。因此说,此次发现的响石“文昌会祭田碑”具有极其珍贵的民俗学方面的价值。

价值二:响石“文昌会祭田碑” 提供了一个举办群众性传统民俗活动的鲜活样板。此石碑所记载的内容对于我们今天举办和传承一项群众参与度高的民俗活动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以邑增生陳高飛为首的二十二个文昌会首人,于乾隆四十九年筹办了隆昌西南乡(现响石镇)第一届盛况空前的文昌会(庙会),这次庙会的成功举办得益于几个因素。一是要有倡导的人;二是要有资金支持;三是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同时,还需官方要抱有开明、开放的态度。从碑文记载的二十二人成分构成看,有岁贡生1人、禀生2人、增生1人、庠生5人以及逸士13人。其中首人陈高飞不但是拿清政府二等奖学金的增生,还是响石一带有名的乡绅,同时他还联络了拿清政府奉禄的贡生和拿政府一、三等奖学金的禀生、庠生计9人,这些人在当时的隆昌西南乡(响石镇)可谓有头有脸、神通广大,再加上有当地13名积极活跃的逸士支持,成功举办文昌会这样一项民间的民俗活动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价值三:响石“文昌会祭田碑”侧面反映了隆昌当时的物价水平和社会风貌。石碑碑文记载22人自乾隆16年至49年,历时33年筹得白银380两,平均每人每年捐资0.5两,于乾隆49年购得土地一分(份),一分地年收租折合粮二斗八升(清代为50.4市斤)。那么,我们就来算一算响石镇的这个文昌会共筹得公田是多少?每年有多少钱来举办文昌会?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清中晚期一两银子可以购得谷子300斤左右。八两银子可以购买一亩土地。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当时乾隆49年隆昌响石镇文昌会购买了多少田地以及每年的开支情况。380两银子,按照八两银子买一亩土地,计算可以购得47.5亩土地。按照一分地年收租谷50.4斤计算,47.5亩土地每年可以收租谷23940斤。按照一两银子可以购300斤左右的粮食计算,每年收租折合成银子可以收银79.8两。按购买力计算,现在1斤稻谷人民币2元,那么可以得出,当时响石镇筹办一次文昌会所需经费折合人民币在47880元左右。根据记载:自文昌帝君出巡期起到回座庙堂,都是会期,主会期为“大肉会”。“大肉会”期间,一次出席50桌,一桌十六碗,四个大肉,每个大肉独盛一碗,四面坠桌,有4公斤重,凡赴宴者,自己带上调料和刀子,用刀子切肉蘸着调料吃,吃半块肉者誉为“强手”,故席口量很足。参考今天物价,我们推算出响石镇乾隆四十九年的文昌会,每年收到的祭田费,以开50桌计算,平均每桌700元左右,实际有每桌958元的承受力。当时的农产还是比较丰富,价格要比现在低得多。经费如此之足,可以想见当时响石文昌庙会规模盛况。

由于水平有限,本文仅为作者引玉之言,以引更多专业人士重视并深入挖掘,钩沉出更多更新更深的隆昌人文底蕴。

石刻碑文谜团初考

碑刻字简繁夹杂,行文文夹白并举,倡导文昌会,立祭田碑的22位士人学子是何许人也?使现场考察者一度质疑碑刻的真实。

其一、文字繁简并用。繁者不厌其烦,如严为嚴、修为脩之类。异体字也多,字盘都打不出。简化字简得离谱,如贰为弍,粮为“米 卜”,新中国公布又废用的二批简化字也未收录。有的又用新中国公布的一批规范简化字,如廟用庙,穀用谷。有见过此碑的文化人,就因“米 卜”为粮认不得,认为此碑没啥价值,笔者之一曾在生产队会计记粮时见过,在档案馆整理档案时,在民清档案中也见过,判认是“粮”字,一下就拨云见日了。后文字学上多方考证,这些字是明清就流行的“民俗字”。繁体字烦,民间俗用简化流行,后国家公布简化通用的字就叫简化字了,如“庙、谷”,没收录的字如“弍、'米 卜’”,其余碑中的字都用的繁体字。因此判定此碑文字在清初不犯忌,在民间也算规范,乾隆年间所立石碑可以肯定了。若是后来重刻之碑绝不会犯民俗字,一批丶二批简化字,主体繁体字并用的现象,更反证了立碑时间的真实!

其二、行文文夹白并举。碑文中有言简意丰的文言短句,句式少对仗,偶有用典,不失文蕴。行文又白话句式相夹,通俗易懂。不似词斌行文,讲韵文散文结合,对偶双句相偕,文气十足。碑文又几乎近白话文,不像其他碑刻古志一文到底,何也?这与文字考证相关:明清有民俗字流行,便有流行之文风,文言文在逐步向白话文“过度”!行文中有古士人学子之“酸”,又有面对民间大众之“白”(好懂)。这种文夹白文风,在建国前“新文化运动”中,是革掉的内容之一。须文则文,该白就白。这块碑刻行文又证明了立碑的时代不容质疑,是清初!

其三、响石山的响何刻为“餉”?隆昌有“响石山山石响石响山不响,流水沟沟水流水流沟不流”的佳对流传民间,上联是说响石镇因有一块会发出响声的石头而得名。历代《志》书也是这样记载的,还被古人命名为隆昌古八景之一“响石余音”。然此碑文中,一群号称在响石镇土生土长的一帮有贡生、廪生、增生、庠生聚在一起的文友,在树“祭田碑”的时候,居然把自已的家乡“响石山”写成“餉石山”。这是写了错别字、还是同音字、还是通假字?抑或是“响石山”原名就叫“餉石山”,这又给我们留下一个谜团待解!

其四、祭田碑中22名领头人有无史载?他们在石刻碑文中有名有姓有功名,但这些人在《县志》或其他文献上有没有记载?据曾宪树老师说,其中的会首陈高飞是当地的一个绅士,其墓地就在响石镇场旁边,还留有墓碑,他家有后人,还留有族谱,也许这是解开这些人身世谜团的一条线索!

以上这些谜团都有待于专家、学者们进一步调查、挖掘,也许可以牵出更多实证,进一步丰富清乾隆时期响石镇的地域文化、民间风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史料。有人说,响石一带因重文化传承,古士人学子多,方代有名人出矣!

(0)

相关推荐

  • 文昌阁和文昌祠史源探究

    观兖州 知天下 文昌阁和文昌祠史源探究 杜心广 <辞源>记:"文昌,斗魁六星的总称.道家谓玉帝命梓童掌文昌府及人间功名禄位事,因此称为梓童帝君." 兖州府城作为中华儒家 ...

  • 北京市,东城区,帽儿胡同留有文昌庙珍贵石碑

    北京学习平台2020-07-09订阅作者:颐和吴老借着高考这个话题,说说明清时期北京的文昌庙.文昌庙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在民间传说中,文昌帝君是主宰功名禄位之神. 小院中的文昌庙石碑.(摄影:颐和吴 ...

  • 为了纪念一场伟大的胜利,这块石碑上的文字被磨平了三次

    在教科书中,安史之乱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起点,此后盛唐再也不复存在.其实,唐朝后来的皇帝,几乎也没有一个彻底的昏君,他们也曾为大唐的崛起而努力,唐宪宗就是其中一个. 在他当皇帝的时候,最为头痛的问题还是 ...

  • 揭开滑县城关南关村古会'背后的秘密'!

    一通石碑,揭开城关镇南关村古会的前世今生! 文/白马一布衣 昨日,公众号檀心书事上的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是一篇由笛舞清韵老师撰写的<迁移的石碑>.文章介绍了一通被遗忘在道口镇大王庙 ...

  • 正阳门的关帝庙和观音庙

    正阳门瓮城内有两座庙,西侧为道教寺庙关帝庙,东侧为佛教寺庙观音庙.1914年,原先封闭的瓮城被拆除后,那里变成了开阔地,关帝庙和观音庙随即露出.这两座庙曾经香火不断,每日前往求签者络绎不绝.特别是关帝 ...

  • 【林氏字辈】1722-四川内江隆昌响石镇林家塆(替换)

    本网(平台)致力于林氏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在古人墓志铭.族谱谱序.人物事迹和古籍整理等方面得到了全国各地宗亲和他姓文史爱好者的支持.帮助和认可,有效地推动了林氏文史研究的学术化和规范化. [林 ...

  • 30秒|四川隆昌胡家镇万亩稻虾田晚稻抢收忙

    30秒|四川隆昌胡家镇万亩稻虾田晚稻抢收忙

  • 【林氏字辈】2889-四川内江隆昌胡家镇高柏

    林氏源流网(平台),专注做林氏文化,致力于林氏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在古人墓志铭.族谱谱序.人物事迹和古籍整理,推动林氏文史学术化和规范化. [林氏字辈数据库] 若找不到您村资料 可能因无人提供 ...

  • 【林氏字辈】2802-四川内江隆昌胡家镇洪家村林家坝

    林氏源流网(平台),专注做林氏文化,致力于林氏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在古人墓志铭.族谱谱序.人物事迹和古籍整理,推动林氏文史学术化和规范化. [林氏字辈数据库] 若找不到您村资料 可能因无人提供 ...

  • 内江:均易润泽食品今日试机 嘉宾云集点赞“隆昌核桃”

          川南经济网讯(初旭) 8月23日上午,内江隆昌市黄土坡工业园区的四川省均易润泽食品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声隆隆,工人正在忙碌地工作着.这标志着四川首家以加工核桃系列产品为主的食品企业今天试机正 ...

  • 川南行:欣赏隆昌石牌坊群

           旅行的意义并不在于你在沿途中看了多少风景,也不在于你是否到达了预期的目的地,而是在于你旅行中的那种心境的变化和丰富的经历...... 早闻隆昌的石牌坊群,想去一睹风采却一直未能成行.后来 ...

  • 隆昌石燕桥寻“九龙石”奇遇记

    原创2021-10-25 19:35·隆昌霞客行 可以说,我们寻找"九龙石"的经历颇为曲折,到石燕桥境内探"树包石""三块石""默 ...

  • 济南彩石镇捎近村,深藏一棵千年古树降龙木树

    济南彩石镇捎近村,深藏着一棵千年古树降龙木树. 其树高20余米,树干直径一米有余,每年5月初树上会开满小白花,无籽,花期20余天,香飘数里.传说故事<杨家将>中描述,穆桂英就是持此降龙木驱 ...

  • 石头随笔:响石潭记 / 轩诚清读(第1652期)

    美丽赏析: 石头的作品总能从平凡处入手,看似随意信笔流出的文字,寥寥数句,却能让人反复的品味.琢磨.发现生活中的美.传递生活中的美,首先是因为你的内心有美.行走人世间,美在何处?让石头告诉你. 文: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