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名家讲故事 | 冯远:磨难是我绘画生涯中的宝贵财富

本期看点

他在黄浦江边长大,北大荒的知青岁月成了他的创作源泉;他是中国画坛的领军人物,创作了《世纪智者》《屈原与楚辞》等著名画作;他注重作品的思想内涵,笔墨苍涩遒劲,力求传达出宏大精神的写照……

本期著名画家冯远为您讲述:“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敬请收看!

点击观看精彩视频 ↓↓↓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魔难是我绘画生涯中的宝贵财富

我从小在美丽的黄浦江边长大,江南温润的气候浸润了我的血液和性格。初中时我就特别喜欢画画,觉得那是最乐趣的事情。上世纪60年代,我们兄妹几个就常常根据一本小说的情节,编画成一组连环图画。也是那段时间的练习,训练了我的创作能力。

1969年初春,我来到了黑龙江查哈阳农场,开始了“上山下乡”的日子。偶然一次机会,我看到《兵团战士报》《黑龙江日报》上面配的插图,于是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给他们投了稿。半个月后,黑龙江日报的同志打电话到连队,向指导员了解我的情况。那天,我被来自全国各地的知青围起来,高高地抛向空中。那刻,我第一次感受到绘画带给我的尊严,也仿佛看见了未来的一束希望之光。

除了拼命学习,别无他法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个19世纪法国农村风情画展上,我认识了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方增先。一天,我带着我的作品敲开了方老师的家门。方老师看过我的作品后,建议我通过考学进入大学深造。通过认真的复习,我通过了浙江美术学院研究生的招生考试。

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我开足了马力,拼命学习。宿舍、教室、食堂成了我“三点一线”的生活。因为我知道机会来之不易,除了拼命,别无他法。我害怕别人说我专业不行,是因为靠着方老师的关系招进学校的。

冯远《秦隶筑城图》(局部)

心要像北大荒一样辽阔

北大荒安静作画的知青,成为了倔强苦读的学生,我知道所有的储备都在等待爆发的那一刻。1980年,我的毕业作品《秦隶筑城图》在全国青年美术展上获奖。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我很感谢8年知青生活,是它让我懂得了珍惜,懂得了进取,懂得了什么是理想,什么是追求。是北大荒这片土地造就了我,如果没有它,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我。

做民族心灵图谱的绘画者

艺术家有责任把国家的、民族的历史通过绘画形式创作出来,让将来的孩子们和世界各国朋友看到我们民族的心灵图谱。所以,每完成一幅画,心中就像偿清了一笔良心账,让我感到一种重负减轻的愉悦。每幅画作不再只是小我的人生体验、趣味追求,而是对于宏大理想境界的追寻和对美的礼拜。

我画历史,意在为民族立碑;我作文字,是觉出了书法抽象结构美与绘画源出同一律。大化流衍,沧海一粟,绘艺无涯,探其堂奥需倾一生心力。我当努力读书,广游博涉,攀缘高山,进取不辍。

冯远,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1952年生于上海。198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并留校执教,曾任学院教务处长、副院长、教授等职,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9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长,2001年任艺术司司长,2004年任中国美术馆馆长,2005年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
作品多以反映历史题材和现实生活为主,造型严谨生动、生活气息浓郁,绘画形式新颖,尤以擅长创作大型史诗性作品和古典诗词画意作品。代表作品有中国画《秦隶筑城图》、《星火》、《历史》、《屈赋辞意》、《世纪智者》、《圣山远眺》、《逐日图》等;主要论著有《东窗笔录》、《重归不似之似》、《回到单纯》、《人的艺术和艺术的人》、《水墨人物画教程》等八十余万字。出版有作品集、论文集、教材多种。三十余年来,其作品入选国内各届重大美术展览,获金、银、铜和优秀奖项达二十余次,作品获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另有大量作品赴美、欧、日、韩等国参展,并赴多国讲学、考察访问,在法、日、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曾获国家优秀教师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16年获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
来源:《中国文明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