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哪里跑!20万只粉红椋鸟驰援新疆,为什么它能“制服”蝗虫?

20万只粉红椋鸟从8月份中旬到现在成功在新疆伊宁县修筑的人工巢穴里“安营扎寨”!这是伊宁县托乎拉苏草原连续多年实施的“筑巢引鸟”计划的成果。该计划简单地讲是利用粉红椋鸟消灭当地肆虐的蝗虫。按照专家的说法,单是新引入的粉红椋鸟最少覆盖40万亩的区域,可有效遏制蝗虫增长势头,乃至把蝗虫按在地上摩擦!

粉红椋鸟是新疆对付蝗虫实施生物防治法中的主角之一,另外两个主角是鸭子和鸡。粉红椋鸟体长19-22公分,体重60-75克,外形和八哥相近,是典型的中小型鸟;飞羽、尾羽呈亮黑色,剩下的羽毛为棕黑色;因为背部及腹部粉红色,所以叫粉红椋鸟;最显著的特点是声音,粉红椋鸟集体进食时发出类似卷舌音的chik-ik-ik-ik声。

粉红椋鸟栖息在干旱平原、荒漠与半荒漠地区,在高山和山地开阔地带也能找到它的身影。迁徙是粉红椋鸟另一个重要特征,粉红椋鸟主要分布在欧洲东部至亚洲中部及西部,冷冬迁往印度等南亚温暖地带,最远至泰国,从5月开始陆续有粉红椋鸟迁徙到新疆西部,并在这里捕食、繁殖。

之所以将粉红椋鸟作为引入对象,是因为它有其他鸟种难以比拟的优势。粉红椋鸟喜欢吃昆虫,尤其偏爱蝗虫,一天能吃下120-180只,是其他飞鸟的数倍,很多情况下吃的食物比自个还重。

而且,因为粉红椋鸟主要以蝗虫为食,这也导致它的分布与蝗虫发生区密切相关,这少了强制引入所具有的麻烦。更重要的是,粉红椋鸟每年迁回的时间恰好与当地蝗虫的孵化期一致。不管是孵化期还是育雏期粉红椋鸟对蝗虫照吃不误,连幼崽也是靠吃蝗虫长大。

另外,粉红椋鸟对栖息场所要求不高,先是凭借群居优势占据石头堆、崖壁缝隙等地,把其他飞鸟排在外;然后雄性之间再展开争夺,胜利的一方才能享受优越的位置;最后啄来一些枯草、树枝铺垫即可。也正因如此,实施人工筑穴才有了可能,要是每对粉红椋鸟单独筑穴、个个相距数千米,难度将成倍增加,或压根不可行。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人工巢穴并非随意修建、安放:一般每平方米2~3巢,最好选择山坡乱石堆缝隙,也可像层层排列的储物格那样。如果没有山坡,可人工堆砌出坡度,在山坡上建的巢穴对粉红椋鸟而言既安全,视野又开阔,容易得到它们的青睐。粉红椋鸟习惯在距巢穴5~8km的范围内捕食,这就要求人工巢穴要多建立几个,不能图省事建一个完事,这次伊宁建立了13处巢穴聚集区。

引入粉红椋鸟也并非最近的事情,早在上世纪80年代新疆多地已开始尝试靠引入粉红椋鸟消灭蝗虫了。1992年伊宁当地政府便开始有计划地修建人工巢穴、开挖水槽,并在鸟巢区域拉起铁丝网、设置围栏,自此以后引入粉红椋鸟成为每年的惯例和工作。

新疆优质草原不少,加之干旱的影响极容易发生蝗灾。2019年新疆伊犁蝗虫发生面积达240万亩,重灾区达70万亩,草场蝗虫密度最高达每平方米2600只。2020年世界多地区更是爆发了百年一遇的蝗灾,庆幸的是新疆蝗灾规模不大,再配合我国积极防治,很快就将其扼杀在萌芽中了。

这次粉红椋鸟主要治理蝗虫的对象是托乎拉苏草原。托乎拉苏草原位于伊宁市东北方40公里处,面积为15000公顷,区域内有雪山、峡谷、草原、杉树林、河流、冰川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也形成了托乎拉苏大本营与五媳妇沟景区两处重要的观光景点。也就是说托乎拉苏草原不管是草质还是环境都是优秀的,单从这点也要考虑采用生物防治,而非化学防治。

事实上,除了粉红椋鸟,新疆为消灭蝗虫可谓“火力全开”,各种手段频出。为了对付蝗虫,蝗虫易发区附近还特意养殖了鸭子、鸡,2001年有媒体报道周围一次可提供70万只鸭子。2018年曾出动数千只鸭子、鸡,它们对着蝗虫一顿胡吃海喝。当然,有时为了救急也需要从外地空运鸭子!新疆曾有100万亩优质草原上的蝗虫被鸭子吃得一干二净,鸭子无疑是当年新疆“抗蝗救灾”的英雄。

不管是鸭子、鸡,还是粉红椋鸟都是防治蝗虫、蝗灾的一种方法,各有各的优势,只要利用得当即可。

原创:老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