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9月5日)
9月5日
文/刘新吾 摄影/刘新吾
●不到西藏,不知道沿途环境险恶。太多游历文字,还有照片和视频,都是诗和远方,都是蓝天白云。于是,便引发太多人向往。可可西里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间,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气候干燥寒冷,严重缺氧和缺淡水,自然环境险恶,被称为生命禁区。单身女子要只身穿过,谈何容易。但愿以后,别看到这类消息!
●做梦,在一个城市,我要搬家。这座城市,经常梦到,也不知什么原因。有趣的是,太多时候梦到,总是要搬离,而且还是坐火车走。现在,火车票已经买哈了,明天中午12点的。我要做的,就是把东西打包,明天早上,去火车站。行李捆好,才发现有很多书,却没有纸箱子。想出去找几个,街道上没有开门的商店!
●人民微博:江苏苏州,马先生临时有事,请刚认识一周的邻居帮忙看店。邻居不但招呼每一位顾客,还把地板拖得干干净净。马先生回来后,邻居只字未提。还是保安提醒,去翻监控,才发现这一幕,马先生说,就觉得这样的人好暖心!网友称,中国好邻居。我说:就想到了那些退房时,给房东留下一屋子垃圾的人!
●导游问我,淋到雨里面了没?我说:淋是淋到了,不过,就在最后这一段,也不怎么大,不打伞也还行。她说:今天卧龙潭的雨,下的特别大。我进来时,还在下,我以为,你们还在那里,结果都没看到!我说:我们绕着卧龙潭走了一圈儿,还能看到太阳。我们坐车时,天倒是阴了。她说:你们的运气,实在太好了!
●下一个景点,是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说,有3个多小时车程。到了后,先吃晚饭,再进苗寨。这一路,他先介绍苗族,然后让大家休息。她说苗族是蚩尤后人,提到了放蛊,提到了赶尸,还说到了一些习俗,无酒不成宴,无梳不定情,无银不成婚,无砂不安寨。不过,她的介绍,有些凌乱。于我而言,多少有些遗憾!
●她说蚩尤,我便想起了海南蚩尤部落。那年到海面,有这个项目。进部落大门,门上有两名青年男子,都拿着兵器,摆着造型,你要照相,便到他们中间。你自己照,也可以请专业人士照。事实上,不用你请,道具免费,在你照的同时,他们也出手了。之后,他们把照片放大,打印出来,过塑后,让你走时付款领取!
●那张照片,我最终拿回来了。当时价格,比较贵。若不是段爷和王公仆撺掇,我要不要,也是个未知。那两位造型男子,肤色实在黑,让人一看,就马上想到印第安人,想到太平洋诸岛上的土著。进了部落大门,有个简单欢迎方式。一群异装女子,会主动过来,拉起你的手,让大家围成一圈,在音乐声中,跳上几圈!
●蚩尤部落,在一处山谷中。要说风景,也没有什么特别。到里面,主要有两个节目。一是观看他们的表演,二是感受他们的婚俗。表演是硬气功,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一大盆里,放满玻璃碴子。几个小伙子,都要赤着上身,亲密接触。他们的脚,踩在这些碴子里,就像踩在沙子上。这场面,让人看着,有些儿恐怖!
●人民微博:4月9日,河南焦作。许衡中学操场上,学生们正蹲在地上写地书。每人面前有块地书黑板,他们的字写得很工整,堪比印刷体。2005年,学校建了208块地书黑板,老师每天带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在此练字,从未有人在考试中丢过卷面分。我说:想起了小学时在地上写字情景。一笔好字,就是一个人的门面!
●感受婚俗,新娘自然是现成的。着盛装,一个比一个漂亮。只要是男性游客,不管年龄大小,都可以当新郎。一组简单仪式后,把你和新娘送入洞房。至于进了洞房,再有没有别的节目,不知道。不过要当新郎,有一个考核,你得跟一个部落小伙扳手腕。赢了,才有资格。输了,则出局。端相了阵,明显有放水现象!
●蚩尤故事,我知道的。上古时代,蚩尤的九黎部落,活动在长江以北、黄河下游平原地区。而炎帝、黄帝两大部落集团,则占据着黄河中上游西部高原地带。3方本来互不惊扰,相安无事。后炎、黄势力逐渐发展壮大,由西向东迁徙。于是,为争夺黄河下游以涿鹿为中心的华北大平原,3方之间,连续爆发了多次战争!
●传说蚩尤曾与炎帝大战,把炎帝打败。于是,炎帝与黄帝联合,共敌蚩尤。蚩尤率81个兄弟与黄帝在涿鹿展开激战。蚩尤有8只脚,3头6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善使刀、斧、戈作战,不死不休,勇猛无比。黄帝力不能敌,请天神助破之。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蚩尤被黄帝所杀,斩其首葬之,首级化为血枫林!
●据考证,蚩尤九黎部落被打散后,有的留在中原,逐渐融合于汉族中;有的则辗转迁徙,到云贵川湘等西南边疆,逐渐演变成苗族。从蚩尤部族迁徙轨迹来看,说蚩尤是苗族人先祖,倒也顺理成章。大量民俗口碑资料,也能提供佐证。长期以来,苗族许多地方都流传、保留着一些古老故事和风俗,都与蚩尤密切相关!
●一些地方的苗族,有踩花山风俗。传说当年蚩尤率领苗族先民抵抗黄帝东进,战斗失败后,各部落被打散,失去联系,一些人退入深山。为召集其他部落前来集结,这部分人在山上竖起高木杆,木杆上系红腰带,男女青年绕木杆欢歌跳舞,吹起芦笙。靠这办法,失散部落成员得以重聚。
刘新吾,甘肃省民勤县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非虚构写作者,摄影爱好者,省作协会员。现供职于民勤县四中。2009年前,主攻诗歌,兼习随笔,在多家报刊发表2600多首(篇)。著有诗文集多部。2010年后,辞掉所有头衔,致力于《原生态笔记》创作,亦名《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每天2100字,日耕不辍。在各路媒体,发表文字70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