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问八层境界

来源: 读者文摘
 
第一层境界:形成主见
  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说是主见,称之为偏见亦可。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的,但即使浅薄,也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因为这是你自己的,纵然不高深,却是心得,而亲切有味。所以说出来便能够动人,能动人就行了!就能自成一派,其他人不行,就是因为其他人连浅薄的哲学都没有。
  第二层境界: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
  有主见,才有你自己;有自己,才有旁人,才会发觉前后左右都是与我意见不同的人。这时候,你感觉到种种冲突,种种矛盾,种种没有道理,又种种都是道理。于是就不得不第二步地用心思。面对各种问题,你自己说不出道理,不甘心随便跟着人家说,也不敢轻易自信,这时你就走上求学问的正确道路了。
  第三层境界:融会贯通
  从此以后,前人的主张、今人的言论,你不会轻易放过,稍有与自己不同处,便知道加以注意。你看到与自己想法相同的,感到亲切;看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感到隔膜。有不同,就非求解决不可;有隔膜,就非求了解不可。于是,古人今人所曾用过的心思,慢慢融汇到你自己。
  你最初的一点儿主见,成为以后大学问的萌芽。从这点儿萌芽,你才可以吸收养料,才可以向上生枝发叶,向下入土生根。待得上边枝叶繁茂,下边根深蒂固,学问便成了。
  第四层境界:知不足
  用心之后,就知道要虚心了。自己当初一点儿见解之浮浅,不足以解决问题。
  学问的进步,不单是见解有进步,还表现在你的心思头脑锻炼得精密了,心气态度锻炼得谦虚了。
  心虚思密是求学的必要条件。
  对于前人之学,总不要说自己都懂。因为自己觉得不懂,就可以除去一切浮见,完全虚心地先求了解它。
  遇到不同的意见思想,我总疑心他比我高明,疑心他必有我所未及的见闻,不然,他何以不和我做同样判断呢?疑心他必有精思深悟过于我,不然,何以我所见如此而他所见如彼呢?
  第五层境界:以简御繁
  你见到的意见越多,专研得愈深,这时候零碎的知识,片段的见解都没有了;心里全是一贯的系统,整个的组织。如此,就可以算成功了。到了这时候,才能以简御繁,才可以学问多而不觉得多。
  凡有系统的思想,在心里都很简单,仿佛只有一两句话。凡是大哲学家皆没有许多话说,总不过一两句。很复杂很沉重的宇宙,在他手心里是异常轻松的——所谓举重若轻。学问家如背上负着多沉重的学问,那是不对的;如说当初觉得有什么,现在才晓得原来没有什么,那就对了。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甚话可说,还是一点儿不说的好。心里明白,口里讲不出来。
  反过来说,学问浅的人说话愈多,思想不清楚的人名词越多。让一个没有学问的人看见,真要把他吓坏了!其实道理明透了,名词便可用,可不用,或随意拾用。
  第六层境界:运用自如
  如果外面或里面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学问必是没到家。如果学问已经通了,就没有问题。
  真学问的人,学问可以完全w自己运用。假学问的人,学问在他的手里完全不会用。
  第七层境界:一览众山小
  学问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主张,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这个浅薄,那个到家,这个是什么分数,那个是什么程度,都知道得很清楚;因为自己从前也是这样,一切深浅精粗的层次都曾经过。
  第八层境界:通透
  思精理熟之后,心里就没有一点儿不透的了。    
(0)

相关推荐

  • 梁漱溟:思维八境界

    我们首先要对一个问题感兴趣,能用心思考这个问题,沉下心来做深入探究,训练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认识到别人的见解与自己的差异,然后才能融会贯通:进而向更深层次探索,精炼出其中的核心思想,运用自如. 历经种种 ...

  • 梁漱溟:做学问的八层境界

    本文摘自梁漱溟先生1928年在广州中山大学的讲演<做学问的八层境界>. 简而言之,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 ...

  • 梁漱溟:做学问做人的八层境界

    哲学不是人人所能够学得的.没有哲学天才的人,便不配学哲学:如果他要勉强去学,就学一辈子,也得不到一点结果. 哲学这项学问,只是少数人所能享的一种权利,是和艺术一样全要靠天才才能成功,与科学完全不同.学 ...

  • 学问的八层境界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学问,走上现在 ...

  • 【书香供养】梁漱溟:学问的八层境界

    作者简介:梁漱溟(1893-1988)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 ...

  • 「九段管理者」的八层境界和九段修炼

    「九段管理者」的八层境界和九段修炼

  • 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深度好文 !)

    作者:梁漱溟 第一层境界:形成主见 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 说是主见,称之为偏见亦可.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的,但即使浅薄,也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 许多哲学家的哲学也很 ...

  • 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

    作者:梁漱溟 转载:民国文艺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我 ...

  • 思维的八层境界(深度好文)

    导读: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习最重要的目标并不是掌握一些特定的知识,也不是那些可以很容易通过移动互联网借助"百度"."谷歌"等工具搜索到的特定知识,而是发 ...

  • 梁漱溟: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

    有学才有问,有学才是问.社会不少专家学者对于自己的专业有认识,并在各种专业机构当中发表相关文章.一篇文章的形成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思考,但是如何梳理在一种逻辑关系,如何思考问题这种看似最简单的事情反而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