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村中的——碾子

我们华夏民族的农耕文明,造就了许许多多人类为之骄傲的工具。

穿心碾子图片

石器时代至今,我们的先祖的大智慧被更加先进的工业文明,及当下互联网时代替代品的出现,失传的工具数不胜数。先祖们为了把粮食加工成自己想要的食材,以石头为原料创造的“碌碡”、“石磨子”、“碾子”、“杵、臼”等传统工具的命运也难逃其咎,碾子,就属于尚未彻底失传的工具之一。

碾子,就是一块圆形的大石块做平台,上边有个碌碡,碌碡围着中间的“碾柱”做圆周运动,从而碾碎粮食的传统工具。因其使用的碌碡可以分为“穿心碾子”,和“驳架碾子”。

驳架碾子图片

生产队时期,专门有拉碾子的驴供社员们使用,为了不让驴转圈眩晕,人们使用一种叫做“安眼”的用具(如同航空公司在飞机上提供的‘眼罩’)遮住视线,驴子转一天也不眩晕,有时候为了图方便,妇女们顺手拿“围裙”绑在驴头上,同样遮住驴眼了。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碾子的传统的“拉杆”也变成了靠人力的“推”杆了,就流出的一句俚语“精钩子推碾子——转圈圈丢人”,无论是推还是拉,碾子为农村人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碾子的主要部件碌碡的放置也是有讲究的,工匠在錾(zan)制碌碡的时候都是一头直径稍微大,曾经我们村有一位孔武有力、爱较真的人,就自己改变碌碡大头靠近“碾柱”的习惯性用法,结果他一天碾的谷子比别人少得多,生产队长批评他偷懒后,民国时期的老石匠二伯讲出道理:碌碡里侧的大头多半时间在原地打转,除了碾压,还有研磨功能,同时还把内侧的谷物不断的向外侧挤压,碾压就非常均匀,因此劳动效率就更大提高,先人们的智慧被那个四肢发达的老哥又一次验证了。

碾子整体来说,非常的笨重,石头也是结实无比不怕风吹、日晒、雨淋,几乎每个村子的每个碾子都是露天的,碾子白天为农民们提供食品加工的任务;晚上,尤其到了夏天晚上,碾盘子上边是大家绝佳的纳凉宝地,碾子周围常常有见多识广的老人讲故事,每每都听得大家忘记炎热夏天的存在,所以说——碾子给人们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欢愉。

在关中农村还流传一个用碾子给老人尽孝的优美传说,有一个在外做生意的孝子为了自己的老人能每天有人陪伴,深思熟虑过后就特地给自己家置办了碾子后,村里的乡邻们每天都来碾自家粮食,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在外打拼的孝子再也不用担心老人的寂寞了;大家免费使用了主家的碾子,也都时不时的过来对老人嘘寒问暖,一个碾子带来的是乡邻们使用方便的实惠,也传承了对老人的“孝道”的进行!

大家共同使用的碾子,农村人对碾子的称谓前边就加上一个“官”字,官碾子!日常的维护保养也是大家自觉进行的,譬如“跻窝”里边干了,就马上有人指挥自家小孩子拿油瓶来,然后用筷子蘸油,滴在“搂角”(驳架两边固定碌碡的木制品)处,推几下碾子食油就转入“跻窝”;碾柱松动了,肯定会有人拿来斧头,砍出合适的木楔来紧固;碾盘子底座的砖块掉了,马上就有人和泥补上......共同协作的正能量时时刻刻都因为碾子的存在而延续。

时过境迁,设计师的豪言“窗户打开了,苍蝇也会飞进来”,官碾子的美好代言也随之改变,可是当下在农村,如果大家以官碾子来暗喻某个女人,这绝对不是什么溢美之词!

生产责任制后,农村有一段时间人们还在继续使用碾子,曾经有一个落雪的初冬,我同一起去外村上初中的邻居,都非常想吃自己家的玉米珍,家人由于繁杂的农活搅扰没有玉米珍,第二天凌晨,我们俩早早的去碾子跟前,打扫完碾盘子、地面积雪后,摊开玉米却发现“推杆”不见了,我们只能是一人回去找替代品,可是临时的“推杆”有了,刚一使劲“驳架”咣当掉了,原来是靠近“碾柱”的“搂角”被人拿走了,我俩无助的只能在寒冷的凌晨打转转,碰巧大队长也来碾玉米,他非常生气的到大队部打开广播,原来这不是第一次“推杆”“搂角”被藏起来的闹剧,大队长斥责的声音在静谧、寒冷的冬日凌晨被高音喇叭传递到很远很远,自顾自的利己意识,害得我俩冻了老半天,才有人归还了“推杆”“搂角”,大队长非常生气的让他们放在最后碾玉米珍子,因为他们的做法影响了每个人的时间!

碾子的研磨功能也为追求调味品更加完美的商人所青睐,关中特产“红辣椒”,经过研磨后的辣椒面着实香味宜人,聪明的商人巧妙的古今结合的以电动机为驱动的“电碾子”应运而生,电动机不知疲惫的工作,醇香扑鼻的辣椒面依然保持碾子加工出来的古老味道。

电动碾子图片

驴拉、人推碾子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可碾子留给人们的诸多怀念依然存在,农家乐里边可以看到,而且可以亲自体验一下推碾子的感觉,尽管玩的开心了,满头大汗的样子,可是再也没有当年那种“集体观念”特别浓厚的官碾子情怀了。

郑重声明:尊重原创作者成果 转发请联系作者

(0)

相关推荐

  • 米面从哪里来

    米面从哪里来?提这问题,真是既简单又可笑.但是,对城市的一些人来说,他们从小远离农桑,还真不知道米面如何生产出来.正如<朝阳沟>里的银环,"韭菜麦苗分不清". 中国是农 ...

  • 如果您觉得自己苦,看看这些照片会倍感鼓舞。

    在豫北有个小山城叫林县.1993年撤县建市,改成林州市,因"红旗渠"而闻名全国.这里属于南太行,严重干旱缺水,60年代有个叫杨贵的县委书记带领林县20万民工,开山修渠,经过10年, ...

  • 非遗:后大流的社火班

    社火即民间的乡艺总称,有跑驴.拉碌碡等.后大流村社火班传承数百年之久,他们把百姓的吉祥与欢乐,丰收与希望,祝福与心愿,都写进了锣鼓声声里.2016年,收录邢台市开发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 描写一个人说话诚实可靠的歇后语

    [场上的石磙子--落地一个坑]石磙子:用来轧谷物.平场地的石制农具,圆柱形,也叫碌碡.比喻说出的话能够落实.王火<血染春秋>四章:"他过来用手拉节振国坐下:'他同你谈,就像场上的 ...

  • 【往事】 遥想当年年味浓 /郭先梅

     遥想当年年味浓   文/郭先梅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对过年的企盼不只是大人连小孩子也少了很多兴趣.因为平时就有肉吃.有新衣服穿,不必盼着过年吃好饭穿新衣.逛半天超市,就把东西买齐备了.我们小 ...

  • 陈社英丨 村里的老碾子

    几十年前的农村,常常会有一两盘村民共用的碾子,它由碾盘.碌碡.立轴.滚架四部分构成,是一种用人力或畜力把高粱.谷子.稻子等谷物脱壳或把米碾碎成碴子或面粉的大型石制工具.地上砌一个土台子,高不足一米,上 ...

  • 【我的乡情86】王政:故乡的老碾房

    故乡的老碾房  王 政 村里有一座碾房,从我记事起就兀立在村西头,村人习惯叫"碾房子".碾房东边一侧和西边的门前都是丈把高的土台.东侧的土台下面有一条小水渠,渠东沿是唯一一条通往外 ...

  • 】生产队

    生产队,对于今天的许多年轻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名称了,它记录着一段历史的痕迹.也留下了我儿时许多美好的回忆. 地区级别的划分:市.县.公社.生产大队.村.生产小队. 所在的村子是第六小队,他当队长,后来又 ...

  • 长篇连载《我的起源》3《村中姓氏》上/轩诚清读

    (匡燮老师书法小品) 文 / 匡燮 播读/梁轩诚 编辑/清慧 上期结尾: 第二天早晨,我问大姨:"你半夜里跟谁说话哩?"大姨说:"我睡得好好的,没跟谁说话呀." ...

  • 长篇连载《我的起源》4《村中姓氏》下/轩诚清读

    文 / 匡燮 播读/梁轩诚 编辑/清慧 上期结尾: 老伯这家人,不像忠哥一家脸热嘴笨,老伯他孙子郭瑞他妈和我母亲同样年纪,我却称她嫂子,人生得很展脱,她见了我们小孩子迎面过来也招呼,她儿子郭瑞也是见人 ...

  • 黄秋杰:村中的那口老井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村中的那口老井 作者 | 黄秋杰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 ...

  • 走进云山街道石阜岭村:村中出了个理学家张润之

    走进云山街道石阜岭村:村中出了个理学家张润之 石阜岭村位于上华街道办事处驻地偏东3500米.村民委员会驻石阜岭得名.地处丘陵,区域面积为1.7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57亩,山地1499亩.下辖石阜岭. ...

  • 皖南未通公路的山顶村庄木梨硔,村中小妹陪乐驼雨夜进山拍摄

    皖南未通公路的山顶村庄木梨硔,村中小妹陪乐驼雨夜进山拍摄

  • 古村中的美女

    云南古村中的美女一景  2021.5摄 云南古村中的美女一景  2021.5摄 云南古村中的美女一景  2021.5摄 云南古村中的美女一景  2021.5摄 云南古村中的美女一景  2021.5摄 ...

  • 村中枯井发现太子墓,墓中壁画令人惊讶,一代太子为何葬在农户?

    2004年的时候,在陕西省潼关的一个村子里,一群村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洞口,类似于那种传说中的盗洞. 有几个好奇的村民们进去看了看,确实是墓葬无疑了,赶紧就通知专家们,考古专家来到现场以后发现一个这竟 ...

  • (35)烟台龙口有一座传统古村落,村中房屋有上百年历史,充满地方特色

    图. 文  落榜进士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极重视"家"的概念,无论是山西晋商.安徽徽商,赚得大把银子后无一例外都会回到家乡添砖盖房,因而也为人们留下了许多精美.有故事的老房子.位于山东 ...

  • 浙江松阳县黄岭根村,去过松阳县所有古村中...

    浙江松阳县黄岭根村,去过松阳县所有古村中最美最原始的一个,由于位于深山里,交通不便,村落的风貌保存得非常好. 穿过一片密林,恍惚间闯入一个与现代文明完全不同的桃源世界.沿着河流两岸的高地,错落有致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