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马拉松33岁跑者猝死,抢救无效的原因可能是“第一时间送往医院”
天气渐冷,国内马拉松却如火如荼,而赛道心脏骤停事件也是接二连三。
上周六的湖北咸宁马拉松和周日的南昌马拉松,两位跑者心脏骤停,幸运的是经过现场心肺复苏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除颤,两位都很快苏醒。
但19日,重庆马拉松19公里处, 19号跑者倒地心脏骤停,来自腾讯跑步的消息称“随后急救车第一时间送往医院,但最终仍抢救无效死亡。”
当心脏骤停发生,等同死神降临,此时生死都在一线间。最完美的急救过程都不能说100%成功。但不科学的急救策略一定会减低患者存活几率。
简单对比以上三个心脏骤停案例,你会发现,现场第一时间施救(心肺复苏联合AED除颤)的两个活了,第一时间送往医院的却死了。
有人说,才3个患者,不能说明问题。但其实从心肺复苏生存链的角度分析,这早已经被证实:目击下的心脏骤停,就地急救和拉着就往医院跑比较,前者更高效。
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的关键是早期高质量心肺复苏和早期电除颤,而以上咸宁和南昌马拉松的急救方案,遵循这一原则,结局完美。
而重庆马拉松,按照报道的情况看,第一时间没有AED到场,在急救车到达后(据说跑者就倒在救护车医疗点附近),也没有在现场早期就地急救和除颤,而是紧急转移到救护车上。在救护车上心肺复苏的弊端就是在移动过程中很难保证复苏质量,在移动过程中使用手动除颤器除颤也有很多障碍,从而在心脏骤停的早期阶段很难保证心肺复苏的整体质量,急于转运反而丧失了急救的最佳时段。
对于马拉松赛道急救,我一直主张在早期阶段就地实施按压、除颤、用药,然后再考虑转移。从而抓住急救的黄金时间段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2014年,在夜鹰的鼓动下,广州马拉松在国内第一个将AED移动救护员成建制的铺设在马拉松赛道上,40位经过专门培训的救护员骑着自行车巡逻在赛道上,每1公里一位,加上近30部救护车(携带手动除颤器),使得马拉松赛道成为院外最强大的急救保障现场。此后这一设置几乎成为国内马拉松的标配,并发挥巨大作用,三年来国内马拉松赛道上的心脏骤停患者被AED当场救活的案例超过15例。
如何利用好这一支移动骑兵,如何与整个赛道急救系统衔接,在此分享给大家。
步骤详解:
1. 识别心脏骤停
当遭遇或者接到急救呼叫,到达患者身边时,首先要通过反应、呼吸(和脉搏)来确认倒地者是心脏骤停,判断方法要对、判断时间要够。不可贸然开始按压。
2. 使用AED
一旦确认心脏骤停,就马上使用AED,打开AED,黏贴电极片,让机器分析心律、按语音提示实施除颤 。若有其他人配合,可以在操作AED过程中保持胸外按压(仅在AED分析心律和按下电击按钮时暂停按压)
3. 在AED分析心律同时,呼叫指挥中心,此时位置定位可以汇报周边志愿者号码(每100米一个志愿者)。
4. 在AED电击前或者电击后,使用单纯胸外按压,省略人工呼吸步骤,此为延迟通气策略。适用于这种赛道目击下的心源性心脏骤停,将主要力量放在高质量的胸外按压和除颤上。国内马拉松赛道上,大部分被救活的案例都是在这个阶段,胸外按压加AED除颤1-2次,就活了,甚至爬起来要接着跑。
5. 急救车医护到达(急救车每公里一部,计划中会在5-6分钟内到达),继续就地心肺复苏,继续使用粘贴好的AED,就地建立静脉通道,并使用首剂量肾上腺素1mg 静脉推注。此时,距离患者倒地时间过了5-10分钟,患者已经接受了2-4次AED电击除颤,大部分赛道心脏骤停将会当场心跳呼吸恢复。而那些在10分钟内仍没有恢复心跳的,随着时间的延长,存活希望将明显减低。
6.经过早期现场高效的急救,若患者心跳恢复,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若心跳没恢复,就需要转移到医院采取进一步的高级生命支持手段甚至体外膜氧合(ECMO)治疗,为保证转运途中的急救质量,建议在救护车内(不要开车)给予气管插管和安装自动胸外按压机,然后救护车开动,紧急送往医院。这样在转运途中,心肺复苏质量仍然良好。等到达医院之后,就是院内急救了,此处不再赘述。
广马配置的胸外按压机图片及使用步骤,如图
再好的预案也需要强力高效的指挥体系,良好的团队共识、协作和执行力,反复实地演练,才能更好挽救赛道心脏骤停者的生命。
随着国内马拉松的蓬勃发展,赛道急救越来越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课题,今分享此急救预案设计,与诸位有志者共享,希望能避免类似遗憾发生。
靠谱急救
关注夜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