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少约稿系列(02)---职业

职业 - 惟精惟一 允执厥中

约稿系列的第二篇,一如既往的毫无节奏感的出现了,我说过很多次周四发,但是周三,我就等不及了,因为这一篇的作者是胡司令~

<新四军久在沙家浜 这棵大树有阴凉 来少年 给你勇气 接着唱下去>

-----------<以上,属于寒暄部分>--------

开启正文:胡之奎先生,由于历史的原因胡先生为什么被称为胡司令已无法考证,总觉得和某个卖茶的小姐姐有关。但是如果说我是名义上的最后一个传统浪人,那么胡司令就是严格意义上最后一个还在职的黄埔一期董秘。详见二少新书《老王八· 十 》前辈篇(PS:这本书还没开始写)闲话不表,请看正文:

<考考眼力 这张老照片 您认出几位>

我原来是大学老师,在给学生做毕业分配时接触了电真空(真空电子)的HR经理,想换个环境就去了当时的老八股真空电子。我刚进公司就主动要求到上海朱行的显像管玻壳厂车间锻炼,和一线工人一起三班倒,上早班的话凌晨3点多就得起床赶4点的班车,基层的锻炼使我深刻体会到一线劳动者的辛苦。后来公司培养年轻干部,经过六轮考试,公司选拔了24名员工进行培养,在经过半年填鸭式的外贸培训后,我分配到了公司总部工作。到总部后,先是在投资部工作,后来做了一年期货,之后又被调到股份制办公室。办公室只有我和主任两人,结果主任干了不久便辞职了,我就接下了这一摊活。1996年5月初 ,公司派我参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上海石化度假村组织的第一批大陆董事会秘书培训,我有幸成为了中国大陆的第一批董秘,就是大家说的“黄埔一期”,到现在一直都在这个岗位上。

<首先牢牢地记住 董事会秘书简称董秘 是一个职业岗位>

1994年8月27日国务院证券委、体改委发布《到境外上市公司章程必备条款》第96到98条,首次提到了董秘,其适用范围仅限于到境外上市的公司;1996年3月21日上海市证管办、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关于B股上市公司设立董事会秘书的暂行规定》,于是便有了当年5月的首批董秘资格培训;1997年12月1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五章第三节关于设立董事会秘书的条款,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都必须设立董事会秘书,确立了董事会秘书在上市公司中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地位;1999年4月8日 中国证监会颁布《境外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工作指引》第一次对董秘的职务、法律职责、任职资格等做了详细描述,从制度上明确了董秘高管的地位,虽然只是针对境外上市企业的,但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

记得当时给我们授课培训的有证监会、交易所的领导,也有来自香港秘书公会的领导,培训时间为一周,这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培训,包括法律、财务等方面。现在回想起来,也是有点填鸭式的强化培训,学习很紧张,考试也很严格,我们学得很刻苦。我和二纺机的财务总监朱健忠一个房间,考试前日复习到凌晨2点,早上起床睡过头了,早餐也来不及吃直奔考场,监考的是交易所公司部总监强纪英老师与上海证监局的监管员张志红老师,她们在主席台监考,叫我和朱健忠坐到主席台就座在她们二位中间考试。

<董秘是法定上市公司高管 不负责订机票酒店专车以及共享单车>

那时董秘的地位并不高,我记得当时有位培训的嘉宾说,曾在某公司的首发庆功宴上,公司领导将董秘与驾驶员安排在同一桌。尽管证监会、交易所对董秘非常重视,强调董秘是公司的高管,但到企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当时的董秘中,部分不是从公司副总级过来的,不少是由办公室主任来兼担任,其本身在公司中的地位就是一个部门经理级别,我当时就是公司部门正职,硬要将其一步提到高管的地位,确实一下子较难被企业接受。

<有为 才有位 很庆幸我生在一个董秘能上桌的年代>

后来随着市场的发展,董秘这一职位不断受到重视。我的体会是,只要你工作勤奋,尽心尽职,把自己的作用实实在在地发挥起来,在公司的待遇和地位等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这些年来,我一直对自己强调的是职业操守,这是真正能做好董秘工作的前提。易经里提到上、止、正,这也是我多年的座右铭,要求自己积极向上,掌握好度,追求正道。

<董秘是职业岗位 不是专门用来背黑锅的>

要把工作做到位,需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把自己负责的每一项工作都向专业看齐。我对助手曾说过,干活不要叫苦,这是练基本功。我们的基本功标准就是,你在行业方面及财务方面的知识能否胜任证券公司或基金行业研究员的工作;你在证券法规方面的知识能不能胜任律师事务所相关的工作,以这样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才能做好工作。我记得有几次参加十多家境外基金经理组成的上市公司专题研讨,这些经理都是各个行业的专家,每个人向你提出的问题,如行业、销售、财务、关税及税收等各方面都非常专业,如果董秘平时只是泛泛地涉及,没有相应的专业积累,很难应付这种场面以至影响公司的形象。记得有一次我接待美国最大基金管理公司Fidelity的麦博士,他随行翻译告诉我,说是上午刚拜访了一家B股公司,因为回答提问不专业,下午麦博士就下指令抛售该司股票。所以,董秘对业务是否熟悉,直接关系到公司在投资者及市场中的形象。

<投资者关系 大概是这个世界最难的学科>

除了对业务精益求精之外,董秘平时还应该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我体会较深的是,公司1999年增发新股时采用了一个新模式,即向战略投资者和老股东10配4。公司增发新股当时选择大比例的战略投资者有着对自身长远发展的考虑;面向证券投资基金配售,则是对一种成熟的机构投资者队伍的政策倾斜,是与市场的一种结合;而向社会公众股老股东按比例配售,也是对老股东利益的一种保护。当时市场对增发行为还不太认同,一下子要去找那么多的战略投资者很难,从获得批文到战略投资者确定就十天时间,这时靠的就是平时的一些朋友,如江南重工、申能投资、上海实业、上海汽车等公司,平时我们之间就有比较多的交流,他们也比较了解公司的情况,后来成为公司增发时的战略投资者,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重要性。

<董秘是一个需要学习到退休那天的职业>

大陆资本市场经历了30年的历程,董秘面对的资本市场环境和以前大不相同。日益深入的价值投资理念和渐成主流的机构投资者使得投资者关系越来越成为关注的重点;新修订的《证券法》将“信息披露”单列一章,监管2014年初从辖区监管转向分行业监管模式,2015年后又强调了穿透式与实质性监管;董秘从1.0时代主要负责信披常规工作、2.0时代市值管理、3.0时代“互联网+”带来的转型挑战,目前又迎来了注册制时代。董秘各方面技能面临着全面的升级与全新的挑战,时代对董秘提出了更高要求,知识需要不断更新,沟通需要更加频繁,工作需要更深入参与公司经营决策,可谓压力倍增,执业风险进一步提高。

<董秘 更多是责任>

董秘对内是合规总监、对外是公司与多方沟通的桥梁,董秘需要对多方面负责,董秘被问责与处罚的层出不穷,那么面对目前的环境,董秘如何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去协调各方的利益,又该如何自我保护是同行们面对的很现实的问题。我觉得首先是不断学习、精益求精、熟悉业务,这是前提。我自身许多精力是用在学习上,不学的话从业经历再长也会落伍。其次是明白公司这个岗位是要你解决问题的,而不是仅从监管方面向管理层提出问题,讲法规的同时也需要为公司利益有所担当,得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另外需要多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实事求是多多沟通方能获得理解与支持。尚书里提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作为一名老炮董秘,我觉得讲专业、讲道义、讲灵活,讲沟通,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方能面对目前的压力。

二子曰:时间回到1996年胡司令自己大概也不会想到,自己作为董秘的职业生涯,可以如此的漫长。胡司令戏称自己是老炮董秘,其实不然,二少认为,胡司令他更爷叔一些。董秘需要对方方面面负责,但是谁来对董秘负责呢?或许我们能看到零星的案例某公司某董秘被免予处罚,之后总会在各种聚会上频频举杯,弹冠相庆,我们在庆祝的仅仅是我们的故旧好友,成了幸存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