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肉营养价值远超牛肉,为啥在市场上不是很流行,是因为贵吗?
有位从青海回来的朋友不解地表示,牦牛肉营养价值比黄牛肉高那么多,为啥在市场上不是那么流行呢?在内陆基本上看不到牦牛肉的身影,即便是深加工后的牦牛肉干,在超市里也很难一见,这是为啥呢,是因为价格贵吗?
其实,对于价格,就生牛肉而言,牦牛肉价格并不占优势,看来价格决定市场的猜想,无疑是不成立的。
但凡深入了解牦牛的朋友,想必都会对牦牛有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谈牦牛肉为啥没有走向全国市场,结果就比较具有说服力了。
养殖数量决定市场容量
对于牦牛来说,它们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上,主要以放牧食草为主,很难实现规模饲养化,据当地牧民介绍,一头成年牦牛,每年需要15亩的牧草供应,而青藏高原优质牧场有限,养殖的牦牛数量自然也是有限的。
和黄牛相比,牦牛的生长周期也比较长,一头牦牛若要达到出栏标准,通常要经过3年多的时间。
有人说,为啥不让牦牛走下高原,来到内陆繁衍生息?
这是因为,牦牛为适应高寒地区,已经通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已经具备了高寒地区生长的条件,比如那一身长长的牛毛,就是为御寒而用,即便在空气稀薄的高寒地区,以及牧草生长期较短的环境下,依然能够繁衍生息,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高原之舟”或“全能家畜”,而一旦走下高原,来到气温较高的内陆,牦牛所具备的这些优势全都不在,反而会因环境的不适应而导致饲养失败。
不然的话,别说规模养殖了,就连内陆动物园里,也很难见到牦牛的身影。
即便能走下高原,由于牦牛的生长周期过长,不利于规模饲养,一头成年牦牛,往往不足千斤,如果喂养3年,单纯以销售牛肉为目标的话,养殖户养殖起来是很难回本的。
最后,养殖数量决定市场容量,牦牛再好,毕竟属于地方特产,由于养殖规模、运输成本、饮食习惯等各个方面条件的制约,牦牛肉注定无法像黄牛肉那样走进千家万户。
消费习惯决定市场容量
据相关部门检测数据显示,牦牛肉的营养价值是普通牛肉的10倍,只是由于生长期较长,肉质较为紧密,而黄牛的出栏期只有一年,在煮牛肉或制作牛肉馅包子、饺子等牛肉食品时,牦牛肉的肉质明显没有黄牛肉鲜嫩。
所以,牦牛肉大多都被制作成各式牛肉干对外出售,嚼起来确实比普通牛肉制成的牛肉干筋道。
只是,毕竟牛肉干属零食范畴,销售规模并不大,加上牦牛养殖数量不多,即便是牦牛制成的牛肉干,一时间也很难走进全国各地。
结语
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和“全能家畜”,由此可见牦牛在高原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牦牛毛可编制衣服或者帐篷,牦牛皮制革质量比普通牛皮要高很多,牦牛奶也是当地人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牦牛肉更是大受欢迎。
世界上90%的牦牛都生活在我国,其中绝大部分又都集中在青藏高原地区。
由于牦牛的稀缺性,自然无法像可以规模养殖的黄牛肉那样可以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肉类,所以,目前只能作为地方土特产对外销售,在这种前提下,不被大家所熟知,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