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瞎子说书,讲那过去的故事!

文章的题目有些不恭敬,应该尊重的称他们为盲人,但写的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那时还不如现在文明,都是俗称,为保持当时的意境,还是直接说的爽快些。­

冬闲的时候,在农村,除了看露天电影,就是听瞎子说书。

这是一件非常吸引人的事情。

八十年代有一部电影叫《被爱情遗忘的角落》,里面就有过这个场景。

说几个小青年儿撺掇说书的瞎子唱黄曲儿被举报的事。

我听过的说书不是这个样子的。­

眼睛坏了,不能和正常人一样去劳动,但他们也要生存,所以有很多的盲人就去学打卦算命,算命仿佛也成了盲人固定的职业。

现在街头算命的有的人本来眼睛是很好的,但他也要戴上黑色的眼镜,故意显出高深莫测来,天机嘛,哪能随便透漏呢?另外还有一些就是卖唱,就像赵本山的二舅一样。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时,那时是文革后期,算卦属于封建迷信,当时但对封资修的批判还是非常严厉的,不像现在,大佛寺的头柱香据说都是很有竞争的排队去烧,各地人们都恨不得从天上降下几个仙儿来,当作旅游资源,让人们去顶礼膜拜。

那年县里把原来在­街头算命的几个半仙儿、铁嘴儿什么的聚到一起,成立了一个组织,叫“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经过培训后,挨个公社的大队演唱京东大鼓,那几年的每个冬天,在我们大队的几个生产队里都要唱几个晚上。

在学校教室的讲台上,摆上两个讲桌,两个盲人,一个弹弦子,另一个左手拿两块铜版,右手拿鼓槌,盘子大小的鼓支在桌子上,左手一摇,叮叮作响,右手一击,咚咚有声。

因为是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所以一般都是先朗诵主席诗词一首,然后再开唱。

咚咚咚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

三军过后尽开颜。

吟罢主席诗词一首,听我喉咙嗓哑慢慢的道来... ..."

当时的京东大鼓内容也很丰富,《送女儿上大学》脍炙人口,耪地的时候都能唱两句。

再就是传统革命战争题材的、忆苦思甜的,当时有一部书叫《张天宝逃荒》,说的是贫下中农张天宝遇到荒年,带领自己的两个女儿和儿子小宝逃荒的故事,批判那万恶的旧社会地主汉奸欺压农民的事。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细节,寒冬腊月,张天宝一家逃荒在外,傍晚了来到一处豪宅,上前敲门,开门的是地主的管家,开门一看是几个要饭的,本想用狗给轰走,但一看张天宝的大女儿有些姿色,就打起了主意,把他们带进了一个冷屋子,让他们住下。

管家假惺惺的问家里的狗腿子(那些年特流行这个词,现在满大街都是流浪狗,再加上有钱人无聊人家里养的各种狗,所以现在满大街都是狗腿子),

“这个屋不冷吧”?

“不冷,去年正月还做豆腐来着呢”。

靠!去年正月做豆腐还能管到今年冬天不冷呀。

这句话流行的好多年。

《张天宝逃荒》悲惨凄凉,在整个逃荒过程中,受尽了地主恶霸、鬼子汉奸的欺压,到最后儿子小宝参加了八路军,成了一个光明的尾巴。

那时我年纪小,内容记得不多,但到现在也还记得冬季的夜晚,灯光摇曳,弦声凄凉,在咚咚的鼓声中,那些长辈的妇女,一边用衣袖擦着眼泪,一边看着台上的两个瞎子,瞎子的眼睛有时眯着,有时翻白,咿咿呀呀的唱着过去那凄苦的日子。

《张天宝逃荒》这部大鼓很长,一般要用四五个晚上才能唱完。我记得那年在学校教室里唱了三个晚上后,又转到另外一个生产队去唱了,后来的记忆就是,天上布满星,地上亮晶晶,曲罢夜深,我跟着家里的大人们回村,走过低矮的茅草房中间的胡同,耳畔回想着瞎子凄凉的鼓声,冷风吹过,浑身起鸡皮疙瘩,仿佛我们走的也是张天宝一家走过的逃荒的路。

瞎子说书,也是需要点上煤油灯的,人们可能以为,如果看不到他在那里唱,就和听收音机差不多了。

那些年还有一部有意思的大鼓,叫《孔老二访问莫斯科》,说的是赫鲁晓夫晚上睡觉时,眼睛一迷糊,房间里多了一个人,仔细一看,欧,原来是老朋友孔老二......,内容自然是记不清了。

... ...

那些年除了用宣传队的形式宣传革命思想,还用游街的方式批判丑恶的行为。

第二年秋天的一天下午,先是挂在墙上的有线喇叭发通知,说移动游街的坏分子到我们大队,要求做好批判教育工作。到下午的时候,从公社的路上来了个人,前面的一个空着手,是公社派来领队的,第二个扛着一根很粗很长的木头,第三个脖子上挂着几串玉米,还用一根棍子拉着第四个人,大家一看,嘿,这不是去年冬天说书的那位嘛。

扛木头的罪行是偷电线杆,挂玉米的是羊倌,他在放羊的时候,顺便偷了玉米准备在山上烤着吃,这个瞎子则是做了地下老本行,偷着给人算命了,移动游街和移动手机不一样,移动手机是人不动,信号动。移动游街是挨着个村的展示一下自己,在公社带队的引导下,前面的拿着铜锣,嘴里喊着:我叫XXX,偷木头,镗———,我叫XXX,偷玉米(棒子),镗———。

移动游街后,天黑了就住了下来,晚饭后没什么事,这四个人在一起打开了扑克牌。这让我非常的诧异。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公社领队的白天对这些“坏人”非常凶,现在咱们还能坐到一起打牌呢。

瞎子打牌非常厉害,眼睛看不到牌,但能用手摸出红桃梅花方片来,还知道是几。听说瞎子打牌,来围观的人就越来越多,于是就有人起哄,说去年的《张天宝逃荒》没听到结尾,要瞎子再给唱一段。瞎子说没有家伙事呀,就有人给捡来两片碎碗片,夹在手上一摇,也叮叮有声,虽不如铜板清脆,但也能响出大鼓的意境,于是,喉咙嗓哑又开始慢慢的道来... ...

日子就这样的过着。

(0)

相关推荐

  • 《行摄生活》特刊---【行吟艺术】

    行吟艺术 在国际盲人节到来前夕,<中国盲人行吟艺术--瞽传曲艺的样态和价值>于10月13日下午在山西省图书馆开讲.开唱.来自左权.襄垣.交城和太原盲校的十位盲人朋友,为读者演唱了开花.莲花 ...

  • 【河南】《智泉流韵》特邀作家柯福河原创《书痴》

    [柯福河原创]书痴(代序) 书,作为记录人类发展历史的重要工具,自仓颉造字始,初记于竹简丝帛:出现造纸术.印刷术后,又印制于纸张之上,更方便阅读保存.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人写了多少书.社会发展的每一步 ...

  • 孙慧文

    孙慧文:(1925-1994)辽宁海城人.原名孙凤书. 中文名 孙慧文 别    名 孙凤书 国    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25年 逝世日期 1994年 出生地 辽宁海城 十三岁时拜侯俊山为师,学 ...

  • 京东大鼓的辈分

    据传,在天津宝坻区邳家铺村有一位专唱京东大鼓的于七爷.他的生卒干支不详,大约是在公元1821―1908年间,历经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帝. 宝坻为九河下稍十年九涝,迫于生计,乡民重视学一技之长,以 ...

  • 猫冬

    猫  冬 在东北乡村,过了秋收,打完场,一直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节,这段时间基本上是闲着没事干,被称为猫冬. 所谓猫冬,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是非常盛行的.不像现在,哪有大男人在家窝着的,都出去打工赚钱了, ...

  • 听郝万山讲22个经方故事!(精读必有收获)

    凤凰中医:一个面向全球华人的中医药时事热点类自媒体! 来源丨<经方故事> 作者: 郝万山   责编:木木 故事一:过敏性哮喘-栀子豉汤        三十年前,我在东直门做住院医生,东直门 ...

  • 听王嫂讲那过去的故事

    (朗读者:赵朋) 写文章的此刻我已收起以往的嬉皮笑脸,很严肃地坐在这里,因为今天要写一个关于吃苦的故事,再厚的脸皮也实在笑不出来. 实际上,故事在几年前已经开始.我家有一个邻居,三口之家,王哥.王嫂和 ...

  • 【古蔺皇华龙田坝】听老人们讲那过去的故事

    老人们讲述的皇华龙田坝故事 罗兴宇 龙田是皇华镇的一个村,俗称龙田坝. 龙田坝是四山环绕的一个大坝子,皇华河把这块土地一分为二成为两个部分,水源保证,土地肥沃,是山区少有的田坝之一,养育着祖老祖辈生活 ...

  • 旋风卷起时,听史杰讲史福特的故事

    2010年前后,照明行业流行着一个家喻户晓的口号:爱迪生走了,史福特来了.接着,这家于1994年成立的,曾是中国办公照明领域销售业绩NO.1的企业,推出玉兰系列产品,引来不少照明企业竞相模仿,甚至不惜 ...

  • 听郝万山讲22个经方故事!

    凤凰中医:一个面向全球华人的中医药时事热点类自媒体! 来源丨<经方故事> 作者: 郝万山   责编:木木 故事一:过敏性哮喘-栀子豉汤        三十年前,我在东直门做住院医生,东直门 ...

  • 听荀浩讲祖父荀慧生的故事

    荀慧生不识数 荀慧生先生去世的时候只有68岁,他从7岁多开始唱戏,60年中一共创作了340出,连编带演的戏,所以一生几乎没有时间关心其他问题,全身心都在了戏上. 荀浩先生听父亲讲:"你爷爷满 ...

  • 听南昌人讲第1个故事:水柚

    朗诵:南昌青云谱区崔浩 [听南昌人讲故事]第1个故事  水柚 小时候,我就特别爱看戏,因为台上有我的母亲. 我迷恋她的容光焕发.光彩照人,迷恋她的静静动动.颦颦笑笑:尤其是迷恋那些簪簪钗钗.环环佩佩, ...

  • 爱上数学,听郭老师讲数学背后的故事

    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它从哪里来, 又有那些应用. 其实每个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背后都有一个个故事.  2020.3.24日明德e学堂公益直播课上, 郭园 ...

  • 听神医讲惊心因果故事:偷不走的命运

    特别提示:本文转载自网络. 吕世籍先生,湖南湘西土家族名医,曾随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文化传播中心来河北,在石家庄一带义诊. 老先生德艺双馨,最多每天义诊上百人,分文不收,人多时能双手号脉,同时诊断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