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习楷书中的笔画?你只需领悟这八个要诀
文/彧白 三余书社原创文章
中国书法从发展到成熟,经历了几千年的流变,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社会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变化,形成了诸多不同的书体,比如秦朝的篆书、两汉的隶书、魏晋的行草书、唐朝的楷书等等。在这么多成熟的书体当中,应用最多,受众最广,也最为基础的便是楷书了,但想将楷书写好并不容易,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如何才能写好楷书?
我们曾屡次说过,任何一门传统艺术都有着技术和艺术另个维度,艺术是在技术完善的基础之上抒发性灵,靠的是天赋和学养,而技术则存在于古人的碑帖与书论当中。下面我们就欧阳询的一段书论聊聊写楷书的一些技巧!
欧阳询有楷法“ 八诀”,掌握好这“八诀”,才能领悟楷书妙旨
[点]如高峰之坠石,[卧钩]似长空之初月,[横]若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斜钩]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横折钩]如万钧之弩发,[撇]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捺]一被常三过笔。
[点]如高峰之坠石
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之前的卫夫人《笔阵图》当中有过论述,讲的是一种险势,石头在高空将落未落之时,就造成了一种“险势”,正是这种“险势”才构成了欧阳询字法的险峻。
我们看这个“永”字,上边的点称之为“打点”,与第二笔的钩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在物理学上讲,高度越高势能越大,我们看右边的坠石,亦同此理。欧阳询点的写法同右边的辅助线,向右边顿出之后,有一个折锋挑回的动作,是为了衔接下一笔,从而使这个点不孤立,这种“势态”一定是巧妙衔接的,才能不是笔画隔离。
我们再看这个字的“势态”,取的是将坠未坠之意,“上”字的点与左边的竖笔轻微衔接,构成险势,而不是直接写成一横,正如同右边高山之石将坠未坠一般。 正是这种险势,才是欧楷的精彩之处,也是书法之美的体现。
[卧钩]似长空之初月
初月其实就是上弦月,上弦月有三个特点,一是边缘锐利,在书法上的表现就是用笔爽利,不迟疑,另个一个特点就是弧度挺健,有峭拔之态,最后就是要有粗细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均匀的,这三点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我们看下面两张图:
在欧楷中写这个钩比较难写,要求露锋入纸,下笔的时候要缓缓按下去,然后立峰弹起。才能出现这种凌厉的钩法,卧钩的角度一般为45度,这跟上弦月也是一致的。
[横]若千里之阵云
这个我们之前做过详细的讲解,千里之阵云说的是横要有变化之态,我们没有见过状如算子的云彩,见得最多的还是不断变化的形态。那么一个简单的横要有哪些变化呢?
我们找了一个欧阳询常写的一个“书”字,这个“书”字横画比较多,我们看这个变化是如何像云彩般变化的。
我们看“书”这个字从上到下的两个横画,切笔的方向并不雷同,这是起笔的变化,我们再看第二个长横和第五个横画,起笔为“ 方笔”收笔为“圆笔”,这是笔画中起收的变化,中间的三横,长短大小并不雷同,这是字中横画的长短变化。我们再看最后一个横画,虚笔起笔,逐渐加粗并收笔,本来是一横,结果被欧阳询处理成了一点,这就是横变点的一种巧思。这就是千里振云的真正含义,笔画与结体当中极尽变化之能事!
[竖]如万岁之枯藤
万岁之枯藤是生长多年的藤蔓,这种藤蔓的特点就是遒劲有力,这句话意思是说写“竖”的时候要写出韧性,有韧性的笔画才能贯穿整个字的始终。我们看下面这个字:
我们看这个“年”字是怎么写出这种遒劲的。“竖”为最后一笔,写这一笔的时候要求逆势中锋用笔。中锋好理解,就是常令笔在画中行,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为什么要逆势呢?逆势就是为了让毛笔跟纸面获得最大的弹力,比如写这个“竖笔”毛笔向下行笔的时候,毛笔并不是垂直于直面,而是与直面有一个向前倾斜的夹角,这样才能产生最佳的力道,也正是如同枯藤般的遒劲之力。这也是为什么有人称古代书法家写字能力透纸背的原因!
[斜钩]劲松倒折,落挂石崖
这一说法比较好理解,劲松遒劲有力,不能轻易折断,这是因为劲松内在有这一种韧性,这种韧性能使劲松折而不断,落挂于悬崖。我们看下面这个字:
这个“成”字中的“斜钩”恰能说明此理,在写这个“戈钩”的时候,斜竖写到末端要有一个蓄力的过程,这个过程要通过笔法将“竖”与“钩”进行粘合,这里面的笔法我们以后会在专栏中详细讲解,叫做立锋出钩。这种“粘合”正如欧阳询所说,如劲松折而不断,落挂于悬崖之意。
[横折钩]如万钧之弩发
这句话讲的还是力度,还是韧性,“横折钩”的力度靠的是“横”与“钩”的变化来体现,这种变化就像是“万钧之弩发”。我们看例字:
弩在发射的时候,张力很足,横折钩要想写出张力,必须在横与钩上做足功夫,我们看欧阳询写的这个“同”字,上面的“横”是外拓之法,右边的竖钩其实是内厭的笔法,这两种笔法我们后续会详细讲解。两个笔法使这个字的张力全部集中在了笔画的结合处,也就是折的地方,这样的衔接才能体现出这个字的张力来。
[撇]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
这一笔说的用笔的锐利之态,应当如利剑一般。象牙与犀牛角皆是坚实之物,撇画如利剑能将其斩断,一是说明出笔要迅速,二是说明笔下的力度要足。
找不到长剑破空的图片,我们单独将撇画摘出来解释,用笔的锐利并不是说出笔要快,而是当快则快,当慢则慢,这个“兰叶撇”出笔收笔要快,中间行笔要慢,要压的住纸,不然笔画容易飘。想体现力度还是前面说的两条,逆锋入纸和中锋行笔,这样才能体现出这个撇画的锐利和劲道。
这个“石”字为拓本,撇画中间本来是饱满的,这里存在失真现象,这一点需要注意,另外口子左竖较长,一是为了衔接撇画,二也是呈现竖变撇的锐利之态。
[捺]一波常三过笔
这个“捺”笔并不好写,要讲究“一波三折”,书写的过程当中要懂得调锋。不然则没有力度。
要想写出力度与势态,必须要中锋行笔,所以在写这个捺笔的时候要懂得“一波三折”,几乎所有的正捺与平捺都符合这个规律,标记数字1的地方是起笔逆势调锋,标记2的地方是逆势下行,标记3的地方乃是重新调锋平出。正是这种调锋动作才使这个捺笔呈现一波三折之态。
这边是欧阳询所说的“一波常三过笔”的意思。
笔法是构成一个字的基础,也是书法中的核心技术,笔法的训练是终其一生的,许多大书法家到了晚年仍旧在笔法上反复打磨,以求平和圆熟之态。
欧阳询这“笔法八诀”是楷书学习的基础,更是书法训练中的一个总纲式的要诀。书法的训练正如“八诀”中所言,要从最初的师法自然,笔笔皆出自然,再到最后融化于造化本身,将笔法内化于心,如此方能体会书法真正的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