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真正成熟的开始:不给人添麻烦
01
与贤者处,总能如沐春风。
老刘是写材料的高手,也乐于助人。
前天,我接到一个紧急任务,绞尽脑汁写出了个初稿,请他帮忙修改。他很忙,但架不住我再三请求,他还是答应晚上帮忙改一下。
我如释重负,老刘却因此忙到凌晨三点。
第二天一早,我们又在办公室碰面。老刘告诉我,原来是十一点半就改好了,可由于下载了我之后发给他的一个同名文档,导致替换了他已经改得差不多的文稿,只得重头来过。
我不禁羞愧至极:我写的第一版和第二版,没有更改文件名,而恰好老刘使用的新电脑,又默认为替换原文档。
见我愧疚难当,老刘一再说着:“没事没事”,交流的主题还是不离这个材料是如何改的,我如同醍醐灌顶,更是对他的为人敬佩不已。
反观自己的肤浅与毛躁,我愈加体会到,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不给人添麻烦。
02
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一种能力。
人在职场,一个萝卜一个坑,看似不起眼,但只有每个人都恪尽职守才不至于“掉链子”。
比如流水线上的工人,只有熟手才能上线,没有掌握操作规程的生手,非但自己有受伤的风险,还极有可能导致整条生产线出现故障,甚至停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管是技术工人,还是综合管理岗位,只要是“上岗”了,就必须百分百熟悉自己的职能职责,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服务,让与自己搭档的人,能够感受到舒适与可靠。
所以,职场中,人们常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想要站稳脚跟,赢得领导和同事最便捷有效的做法,便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成为那个有能力解决难题的人,成为那个随时都能站出来撑住场面的人。
一旦做到了这一点,自然也就再需要麻烦别人,反倒能成为其他人的一种依靠,名誉和地位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03
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一种分寸。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初都是客气、礼貌的,谁也不希望一上来就闹得脸红脖子粗,下不来台。
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最初的好印象最后消磨殆尽,除去一些“自然损耗”之外,更多的是,其中有人不“识相”,常常做出“越界”的举动,让人不得不敬而远之。
比如,相识不久的新同事,突然找个借口,问你借钱。你们的关系还没有好到那种毫无保留、二话不说的程度,自然是委婉拒绝,或者出于同情,送个红包当作慰问。
但对方却以此“黑化”你,明里暗里表示出对你的不满,那么,原本还有可能进一步的“友情”也只能止步于此了。
再比如,面对心急火燎的重病患者,主治医生尽早安排了手术,患者家属却以手术当天是节日而拒绝,理由是节日值班人员不充足,万一出现意外怎么办。
结果,已经做好手术准备的医生、护士,不得不重新排班,很多人为此又失去了一个正常的休息日。虽然也会尊重患者的决定,但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都会埋怨几句:这个患者可真难缠。
上幼儿的小朋友,从入园的第一天起,就会被教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保管好。
这种清晰的分寸感和界限感,是一段关系能够顺利走下去的重要保证。即便在别人看来,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你,是“举手之劳”,但你千万不能错认为“真的很轻松,”一有什么事,就都往别人身上推,嘴上说的是求教,实际上是偷懒,是对他人劳动的“巧取豪夺”。
04
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一种善良。
从前很羡慕一种人,走到哪里都有朋友请他吃饭,陪着他东游西逛,简直是风光无限。
如今,却觉得,越是关系好,越是不会给别人添麻烦,这是一种源自骨子里的善良。
大学毕业之后,有人在大城市落脚,有人回十八线小县城安家。多年之后,差距自然不言自明。但仗着同学情谊深,每次去从乡下去城里,都要叨唠老同学,由对方包吃包住,还嫌弃对方没有时间陪自己,就显得太不地道了。
人到中年,谁不是扛着家庭的重担,如履薄冰。也许人家收入比你高很多,但开支也是你无法想象的。
哪怕真的要麻烦对方,比如,看病住院。也要慎之又慎,毕竟,网络无处不在的当下,预约挂号根本不需要到现场去排队。至于是否有人看护,找个护工便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仅剩下情感上的孤寂和担忧,也不必将低沉的情绪传导给对方。
每个人的日子,都有不为人知的心酸,很多都自顾不暇,各自安好,互不打扰,其实就是最好的祝福。
05
结束语:
亦舒曾写到:
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难处。
成年人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实在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顾及他人。
所以,感谢那些能够在百忙之中,还能抽出时间来倾听你的人,伸出援手帮助你的人,但对这份情谊最好的报道,便是成为更好的自己,有更强大的能力,再也不要因为同样的事情,再去麻烦人家。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往后余生,希望我们自己能够照顾好自己,能够将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到完美。唯有如此,才能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