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老人谈长寿秘诀,养生养心这样做......
许华锟
我的养生
我生于1925年,今年九十六岁,算是长寿的了。现在我起居自理,头脑清醒,办事不糊
涂,还能作文。唯行动迟缓,走路扶杖,不能走远,不能劳作。与那些尚能健步行走的同龄人相较,自愧弗如。但我能活到现在,也大出自己预料。因为我自幼体弱多病。青年时又患肺结核,即人称痨病,患者被视为短命之人。同时又患胃病,长期不愈,至今仍在。我退休时,规划活到八十,孰知竟活到九十又六。虽患有高血压、痛风、腰椎骨折等多种慢性病,但尚无将死迹象,且还能基本上如正常人生活,确很自幸。
我自谓是因病得寿。因为,从患病中我得知了养生,开始养生,并持之以恒。主要是肺结核这重症深深地教育了我。那是1951年我随西南清反工作团去贵州清理积案,在行车途中,突然咳血不止,到贵阳入院检查,诊断为肺结核,随即入院治疗。当时,我根本不了解肺结核这种病,买了本书来看,才知道这种病的厉害,它不仅在肺部危害,还可传染到肾、到肠、到喉、甚至到眼,成各种结核病。又见病房内墙壁上都有血迹污染,(解放初期的境况就是如此),心甚恐惧。咳血还未止住,我即要求出院,在住地卧床修养。严重时起床搓毛巾都要大口吐血。每晚盗汗淋漓,如洗澡样,湿透衣衫。我想这样生活在恐惧中不是办法,买了些讲述志愿军英雄事迹的书刊来看,鼓舞斗志,转移注意力。恰在此时,见到卫生部长傅连暲在报上发表了他治愈自身肺结核的经验。我至今仍记得他讲了三条,大意是:一要树立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二要积极药物治疗;三要劳逸结合,特别提到要养成午睡习惯。这给我很大的鼓舞。我想,他带着结核病长征,经历爬雪山、过草地那样艰苦战争生活,都活了下来,我还有什么可怕的。我把他的经验奉为圭臬,修炼心态,乐观地看待一切;规范生活规律,积极配合医生坚持气胸疗法(即向胸内注入空气,压缩病灶)。病愈了,好的习惯保留下来了。此后,我又从治疗腰椎骨折、高血压、痛风等病中丰富养生内容。例如从治疗腰椎病中遵医嘱,从70年代起我即养成走路锻炼习惯。这样,我在亚健康状态下获得高寿。
我认为养生可分为养心和养身两个紧密相联、相互作用的部分。养心是思想意识,情操性格等方面的修养。养身则包括饮食、运动、作息和各种生活习惯的调整与安排,以及疾病防治……等等。《皇帝内径》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即下安,以此养生则寿”。养心起统帅作用。
在养心方面,我吸取前述的养治结核病的经验,坚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的养成,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战斗的、向上愉悦心态。即使面对严重的疾病与困难,也不消极气馁,不惆怅退缩;要让心里始终充满着希望,充满着乐趣。这是一种修行。这种修行不是遁入空门,而是在现实生活中磨练。我常在清晨,在树林下做操锻炼时,则有一股如人逢喜事般的愉悦之情油然而生。有时候是一股真气,直冲胸腋。开初,不明究竟,后我想这应是体内各种积极因素蓬勃生长的反应,必然会抑制消极因素,消除各种隐患。在我七十多岁时,一次,陪妻子去西南医院看病,顺便做彩超检查,医生告诉我肝有钙化点,心脏有伤痕,问我患过肝与心脏病否?我却在一个相当长时间内,有肝区疼痛现象,心则无感觉。这说明这两种病都不治自愈了。应当是修炼的成效。
我的具体操练是:一、树立家国情怀,不纠缠于个人得失;二、自强不息,不自落莫消沉;三、要有所乐,远离忧愁。日常生活里,读书看报,开阔视野,颐养情怀。读报成瘾,读书成癖,既长知识,更添乐趣。退休时,我曾计划,只订报读报,不买书读书,孰料求知欲难禁,还是买书读书,而且涉猎范围更广,收获也多,心里也很满足。其次,常到人群中去,与人聊天,与朋友谈心,不宜离群索居。我常到活动室阅览室等人多的地方与同志们交流,聊国家大事,也聊生活琐事,常常是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海阔天空地高谈阔论一通。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我们有几个有同样兴趣的同志也集聚校园树荫下,照谈不误。这样畅所欲言,浇尽胸中塊壘,也就没什么抑郁不舒之事了。
再就是一定要有所乐。乐从何来?这就要有所好,有好才有得,有得才有乐。所以要培植兴趣爱好,学会欣赏,怀着儿童那样的好奇心,看待世界。青山绿水可乐,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可乐。一峯一壑也风流,一人一事也兴怀,应是常有的感受。兴之所至,就是乐之所至。如果还在书画、摄影、琴棋、花草种植等专业上有所爱好,便会有更多乐趣。我曾在阳台上筑一小池,置石山于内,植树于其上,池内养几条小鱼,放二、三钵小盆景,成为赏心悦目的缩微景观,视为我的山水天地。当我坐在阳台上观赏时,便有心旷神怡,欣然自得之乐。这是一种主动寻乐的办法。
在养身方面,我注重生活规律;注重饮食营养均衡,不吸烟,不酗酒;注重运动,主要是走路锻炼;注重疾病的预防与养治。我起居定时,即使在职时,除大跃进激情年代外,也未因工作而在深夜超过一、二点就寝。退休后则更规律化了。早醒后在床上作一些腹部按摩而后起床,到卫生间洗漱再作头部按摩,而后外出散步,作太极拳等活动。九十岁前,我每日三次外出散步。现在每日外出一次,打太极拳等移至室内,尽量作力所能及的活动。
我一日三餐都自己烹饪。现在不能劳作了,但早餐仍自己做。我以苡仁、百合等近十种食材熬粥(现则打粉调糊),外加一点水果,一个鸡蛋和些许蔬菜。午餐随家人食用。晚餐吃燕麦煮牛奶,外加一个面包和四个鹌鹑蛋。我患胃病,多有禁忌,自己烹制,便于掌握软硬及口味的调剂。
在疾病的养治上我积累的经验是三分治七分养,不能完全依靠医生和药物治疗。养不是消极退让,而是积极应战。要养出体内正气,养出自身自愈能力。我亲身体验到人自身有很强的自愈能力,有的病甚至可不治自愈。同时有许多情况是医生不能体察,药物不能治疗的。这就需要自己虚心体察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养的办法或某种措施战胜疾病。有时甚至只需调整某种生活习惯,或饮食结构就解决了问题。有养身专家说,自己是最好的医生,即有此意。但决不能因此否定医生的作用。因为自己终究不是医生,应就医的,还必须就医,听医生的话,不能任意横行。我曾见有人患高血压,不遵医嘱服药,导致脑溢血早年死亡。这样死于无知,很不值,也很可惜!这里重要的是要增强自己的医药卫生知识,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我喜欢阅读有关医药卫生的书刊,和一些重大医药新闻报道。我特别赞同中医扶正祛邪,注意调动人自身积极因素,战胜疾病的理论。这些都给了我很大帮助。
现在,我这个年龄,已进入人的自然死亡期了。天命不可违,人寿难强求。只能尽人事,以待天命。所以,我不祈求再活多少年,只祈求能这样的健康地活,平静地死,尽享天年!
华锟
2021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