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医药负面新闻又上热搜,如何应对?
点 标 题 下 蓝 字 关 注 中 医 馆 产 业 新 媒 体
第 279 期
▼
最近有两则中医相关的负面热搜,先是甲状腺大夫治疗宫外孕,后是肿瘤科大夫治疗不孕不育,在不议论热搜事件本身的正确与否的情况下,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则热搜有着极大的相似性,都是“专科”中医治疗了其他科的疾病,是不是媒体报道有意有样学样呢?
作为中医药人应该如何面对此类舆情事件,或者避免负面舆情事件,也许我们可以听听中国中医药报社新媒体部主任、中国中医药网执行总编的建议。(导语/半夏)
■ 中国中医药报 高新军
2017年7月,《中医药法》正式实施,中医药行业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互联网普及,网民数量激增。中医药行业发展受到政府、媒体、公众、企业高度关注。
以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为监测时间段,中国中医药报社舆情监测研究中心共检索到超948万条中医药行业相关信息。
以2018年1月1日~5月21日为监测时间段,《中国中医药报》社舆情监测研究中心共检索到超788万条中医药行业相关信息。到2018年年底大概是1500多万条中医药相关信息,增长了近一倍。
而更早的12年、13年、14年的时候,每年的数据可能只有两三百万条,这其实跟国家对于中药的重视程度有关。
也可以说国家层面对中医的利好越来越多,中医的曝光率也越来越高。总之,中医药社会关注度高了,而争议也随之而来。
中医药负面舆情主要集中在这几方面:饮片不合格、中药肝损伤、中医不科学、江湖骗子多、保护动物入药等等。
中医药行业舆情特点:
➤专业性强,需要一定的中医药文化知识积累;需要建立中医思维方式。
➤敏感性强,突发舆情增多,敏感信息增加
➤类型繁杂,事件涉及的主体、参与网民众多
➤应对缺位,事件涉及部门多,责任不明确
中医热点舆情事件以及应对思路
遇到舆情之后怎么处理呢?
比如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18年的中医热点舆情事件以及应对思路:
阿胶被政务微博称只是“水煮驴皮”
应对思路 ☟
用化学成分阐述中药的功效,是典型的偷换概念。虽然说好像只是针对某一款产品,实对中医药带来的影响很大,让人觉得中药尤其是动物药,只不过是蛋白质而已。
不仅是阿胶,三七、冬虫夏草等中药受到类似质疑,都是因无视中医的药效理论与西医的药理研究分属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导致的。中药药效理论所涵盖的不止化学分析层面,其寒热温凉、升降浮沉、配伍归经等经典理论需更深层次的研究探索。用西医的方式去理解中医,永远“说不清、道不明”。让人们拥有正确的健康理念,更好建设健康中国,官方媒体客观、全面的“发声”尤为重要。
鸿茅药酒事件
应对思路 ☟
虽然是中医药行业的事情,但是此次事件还掺杂了司法的公正性,所以当时才会引发特别大的社会舆论。
中医药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巨大挑战,但“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始终不能松懈,广告宣传一定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唯有如此,中医药企业才能获得长足进步、取得长久发展。
“量子纠缠与针灸”的论文引争议
应对思路 ☟
这篇论文甚至引发了群众对我们中医的嘲笑,因为这个实验只做了15个人的小样本。文章作者勇于探索和期刊鼓励创新是值得肯定的。但作者在学术研究上缺少严谨性和严肃性,也暴露了期刊在审核机制上的一些不足。临床研究需谨遵科学原则,更严谨一些,不要给别人受制于人的把柄。
云南白药牙膏被曝添加氨甲环酸”事件
应对思路 ☟
有部分网友认为很多中药产品不过是打着中药的幌子用西药治疗,中药只是赚钱的宣传工具。一款产品的功效往往是多种成分发挥作用,因有西药成分的存在就否定中药成分的功效是不科学的。希望相关主管部门能明晰可添加成分和禁用成分,正确宣传引导,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医馆舆情事件及应对思路
对于中医馆会遇到哪些舆情事件呢?
医疗事件舆情中,中医馆的舆情数量占比不大。因为中医更注重人文。大医精诚上讲,对患者更有着慈悲之心。中医会充分沟通交流,医患矛盾相对少,舆情事件没那么突出,但也会存在。如果出现了,应该及时的去应对和处理,不应该推脱。
医馆可能会发生的舆情事件,比如医患矛盾,如果医馆有责任,要勇于承担责任,跟媒体及时的沟通,尽快确定一个发言人。发言人要不断给媒体内容,要确定相关的应对机制。 如果没有准备充分的时候,也不能躲着。
再比如医生的个人行为可能会导致对医馆的误解,医生为虚假药品站台等等,这种现象比较少。医馆对这些个人的处理态度很重要,“一刀切”原则,责任明确。
用好新媒体,变被动为主动
中医馆需要积极面对处理舆情事件,那么利用好新媒体的传播力,弘扬中医,塑造自己的品牌,更是变被动为主动。
中医人的新媒体之道,有哪些原则呢?
1.内容价值回归
标题党看多了,让人觉得反感,真正能够吸引人的还是优质的内容,任何时候是内容都是王道。
2.深入了解用户
你的用户群体是哪些,他们到底想看什么内容,一定要精准传播.
如果做中医的科普内容,可以根据今日头条健康大数据,热门关键词来确定自己的选题,针对这不同的人群的需求精准定位科普内容。
“泡脚”连续多年成为养生频道的最热关键词。“90后都开始脱发了”“保温杯里泡枸杞”早已不是一种调侃,年轻人养生正在成为热门现象。
从不同年龄分组来看,30岁以下年龄组“十大最受关注的养生热词”中,枸杞位居第4位,前3个关键词分别为“血管、血糖、高血压”。
30岁以上年龄组更关注“糖尿病、胆固醇、营养、长寿、癌症”。
其次是充分利用大家的碎片化时间,推送的时间到底是早上推送好,还是晚上推送好,把握一定规律。
一定要注重互动,跟粉丝比较强的互动,才能增加粘性,给粉丝定制粉丝想要看的内容。
3.新媒体传播一定要快
17年十九大开幕,央视做了视频的直播,新华网做了文字直播,信息和内容是公开的,如何获得读者一定是要快。
当时因为去不了现场,只能看直播。当总书记在报告里面提到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时候,我们马上把这部分内容在我们微信后台编辑好,等到总书记报告结束,马上推送出去,仅有两个小时,达到了10万+的阅读量。
十九大开幕直播很多人会看,但是微信发出来之后,他愿意再看一下,转发一下。等到下午四五点钟再发类似的文章,时机已经被抢走了,阅读量基本上上不来了。
4.新媒体就是要变。
做新媒体的话,一定要有新媒体的语言。
比如《中医药法》解读,我们做了“一图读懂”,法律的文字比较枯燥难懂,解读+配图,方便读者理解。
比如利用一些新奇有趣的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