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9.15【2017-2-13】
#每日学论语#9.15【2017-2-13】
【原文】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yuè)正,《雅》、《颂》各得其所。”
【译文】
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到鲁国以后,对《乐经》进行了整理规范,《诗经》中的《雅》和《颂》都配上了恰当和谐的音乐。”
【微言微感】
孔子终于决定回国了。
他失望透顶,身心疲惫了,迫不及待想回到祖国。
想用他的,往往志不同道不合,居心叵测的“坏人”,比如阳虎、公孙不狃、 公叔戍等,都是在想利用孔子帮他们叛乱。
孔子能做吗?那帮弟子们也不会同意老师这么干,尤其是那头个动不动就给孔子脸色看的子路。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公孙不狃请孔子出山,子路犯颜直谏。
孔子也曾有过信心百倍的时候,比如鲁定公请孔子做大司寇的时候,去齐国初见齐景公的时候,去卫国初见卫灵公的时候,楚昭王发帖邀请他去的时候,孔子几乎认定自己飞黄腾达时候就要来了。你给我一份信任,一年后,我给你信心,三年后,我让你看到奇迹。
但是,很不幸,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鲁定公、卫灵公、齐景公、楚昭王,或胸无大志,鼠目寸光,或优柔寡断,随波逐流,他们最后都让孔子很失望。
总之一句话,公元前484年,69岁的孔子,结束了14年流浪生活,自卫返鲁,回到了母国——鲁国。
那还是季桓子良心发现,临去死的时候突然为逼走孔子后悔,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嘱咐儿子季康子——替老爹赎罪,把孔丘先生请回来吧。
孔子想回来,鲁国想让他回来,子贡、冉求也在积极谋划着让老师叶落归根。于是,事情就成了。
在冉求的请求下,季桓子隆重地把孔子迎回鲁国,并报请国君鲁哀公封孔子为“国老”。
什么是“国老”?
百官序列没有这个级别,相当于名誉顾问吧。
顾问顾问,顾上了才问。不过,不是你顾上顾不上,而是当权者顾上顾不上,或者说想不想让你问。如果已经是顾问了,还不知进退,什么事都要当家作主,那就是不识时务。
孔子再次回到鲁国,已经是今非昔比,不再是中都宰、大司空、大司寇,也就是闲人一个,无所事事。
于是,孔子开始回到老本行,继续教书育人。
这时候,孔子学院已经人才济济,能讲课的人不是仅仅有孔老师,颜回、子夏,子游、子张……都可以顶替孔老师上课。
于是,孔子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研究学问
“乐正”,其实就是整理礼乐,使其恢复本来面目。随着《诗》的广泛流传,口口相授,难免以讹传讹,一些重要篇章遗失严重,一些靡靡之音趁机被加入。比如“郑国之乐”,就是典型的颓废淫逸的陈词滥调,但是有人哗众取宠,有人推波助澜,很多不合适的内容,竟然堂而皇之进入了《诗经》。
于是,孔子决定对诗经的配乐和内容进行完善和修订。不合适的内容被孔子删除,残缺的配乐孔子完善,用于宫廷大典和宗庙祭祀的乐词《雅》和《颂》,孔子给它们全部配上了应有的乐曲。
中华文化的瑰宝——《诗经》,就这样被传承下来。赋比兴的手法,《风》《雅》《颂》的内容,我们能够欣赏到《诗经》,能够通过《诗经》了解那段历史,那些风土人情,不得不感谢孔圣人的修订之功。
人这一辈子,总是要做些什么。儒家弟子,宋朝张载先生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果不能商海驰骋,富甲一方;如果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一介书生也挺好。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人,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把人生的感悟分享给和自己有缘的人,得英才而育之,不亦乐乎;做千秋文章,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