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周期疗法治疗不孕症的现代临床文献研究 很多方剂。
目的: 以关于“中医周期疗法治疗不孕症”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较全面地搜集翻查由1990年至2010年有关中医周期疗法治疗不孕症的文献综述及临床研究报道,运用、归纳及分析方法侧重证—法—方—药关联的角度,冀能探索归纳出各医家应用中医周期疗法对不孕症辩证方法的规律,不孕症不同证型、不同分期调治的核心用药,因证用药的规律,中医周期疗法对不孕症的疗效评价,为今后临床研究提供更多的客观资料,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和疗效。 方法: 以“中医周期疗法”、“中药人工周期”、“不孕症”、“中文文献”为关键词(KEY WORD)检索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中国生物医学光盘(CBM disc)、维普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和Pubmed医学文献检索服务系统、以及香港大学图书馆和香港中央图书馆中有关“中医周期疗法治疗不孕症”的文献资料。对纳入文献按文中所涉及的不孕症类型进行分类,并对所有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将文献分为三组:优质组、中等组及质量较差组。将所有纳入文献中治则治法、代表方剂、具体药物等数据的规范化,并在EXCEL表格中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统计,总结、归纳、比较各类型不孕症在不同月经周期阶段的治则治法、代表方剂、药物以及中医周期疗法的疗效。
结果: 1.各类型不孕症周期分治治法治则: (1)排卵障碍所致各类型不孕其经后期治法多以滋阴养血,补肾填精、滋肾疏肝为主;经间期多以温阳滋阴、补肾益气、活血通络为主,以促进卵子排出;经前期多以补肾温阳,滋阴益精、益气养血为主,唯黄体功能不健/全性不孕本期除补肾温阳外,尚需疏肝解郁;而多囊卵巢综合症性不孕除温经活血外,另需燥湿化痰祛瘀。 (2)盆腔因素不孕治疗以活血化瘀为大法,四期治法中均以活血化瘀为重点,并于经后期佐以补肾益气,经间期佐以理气通络,经前期佐以补肾温阳;行经期佐以疏肝解郁,补肾调经。 (3)免疫性不孕经后期健脾补肾,益气养血;经间期平调阴阳;经前期补肾助阳、滋肾健脾;行经期温经养血,活血调经。
2.各类型不孕症各周期代表方剂: (1)排卵障碍因素所致不孕
经后期
肾虚型的代表方为左归丸、二至地黄汤、五子衍宗丸、十全济阴煎、归芍左归丸、八珍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温经汤等;
痰湿型代表方:苍附导痰丸;肝郁型代表方:开郁种玉汤;气血两虚型代表方:六五四二合剂。
经间期
肾虚型代表方:右归饮、归芍左归丸合二至丸;痰湿型代表方:祛痰种玉汤;肝郁型代表方:一贯煎合化肝煎;
气血两虚型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归脾汤。
经前期
肾虚型代表方:二仙温经汤、毓麟珠、宽带汤、并提汤《傅青主女科》,知柏地黄丸合大补煎丸、寿胎丸、艾附养阴丸《济阴纲目》;
痰湿型代表方:越鞠二陈汤;肝郁型代表方:丹栀逍遥散;气血两虚型代表方:毓麟珠加减。
行经期
肾虚型代表方:益母草汤,少腹逐瘀汤、桃红四物汤;痰湿型代表方:越鞠丸、启宫丸、五味调经散;肝郁型代表方:逍遥散;气血两虚型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失笑散、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子汤、归脾汤。
(2)盆腔因素所致不孕
经后期
肾虚血瘀型的代表方为肾气丸合桃红四物汤;气滞血瘀型代表方:行滞化瘀种子汤;气虚血瘀型代表方:理中汤合八珍汤;痰瘀互结型代表方:桂枝伕苓丸合归脾汤;寒凝血瘀型代表方:温经汤、失笑散。
经间期
肾虚血瘀型的代表方为二仙路路汤;气滞血瘀型代表方:血府逐瘀汤;气虚血瘀型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合补中益气汤;痰瘀互结型代表方:桂枝茯苓丸合橘核丸;寒凝血瘀型代表方:少腹逐瘀汤。
经前期
肾虚血瘀型的代表方为归脾汤和肾气丸;气滞血瘀型代表方:开郁种玉汤;气虚血瘀型代表方:补中益气汤;代表方:越鞠二陈汤;寒凝血瘀型代表方:艾叶暖宫汤合肾气丸。
行经期各型主要选用少腹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
唯痰瘀互结型兼用苍附导痰丸。
(3)免疫性不孕
3.不孕症中医周期疗法涉及中药16类,共152味,其中使用频数最多的是补虚药(46味),共3268次;第二位是活血化瘀药(29味)1205次;第三位是清热药(15味)330次。治疗不孕症的常用药物,多采用补肾养血、活血化瘀、清热凉血、温里散寒、理气调经之品,选药以味苦、甘、辛,性温及微温为多。以味苦和味甘的药物最多,各占32.52%,味苦之药物,多集中于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及理气药;味甘之药物,多集中于补虚药。味辛之药物居第二位,占19.90%,多集中于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及温里药;味咸之药物居第三位,占8.74%,多集中于活血化瘀药及补虚药。药物归经方面,取归属肝经的药物最多,占29.81%,多集中于活血化瘀药及补阳药;归属肾经之药物居第二位,占23.40%,多集中于补阳滋阴药;归属脾经之药物居第三位,占18.11%,多集中于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及补气药。
4.综合各不同类型不孕症原方中之用药,按药物使用频次,由高至低顺序排列首21位药物为:
当归、菟丝子、熟地、香附、白芍、山药、仙灵脾、枸杞子、川芎、紫丹参、女贞子、赤芍、续断、山茱萸、茯苓、巴戟天、红花、泽兰、仙茅、益母草、牛膝等。
21味常用药物在不同周期中使用频次,由高至低顺序排列,分别为:
(1)经后期:当归、熟地、菟丝子、山药、女贞子、白芍、枸杞子、山茱萸、仙灵脾、香附;
(2)经间期:当归、菟丝子、紫丹参、熟地、香附、红花、仙灵脾、赤芍、川芎、泽兰;
(3)经前期:菟丝子、当归、熟地、仙灵脾、川断、山药、白芍、枸杞子、仙茅、巴戟天;
(4)行经期:当归、香附、川芎、益母草、赤芍、紫丹参、泽兰、熟地、菟丝子。
5.中医周期疗法对于黄体功能不健/全性不孕、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卵巢早衰/卵巢功能减退性不孕、多囊卵巢综合症性不孕等,其妊娠率分别为62.16%、61.14%、58.08%、55.51%。对于子宫内膜异位性不孕、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及免疫性不孕,其妊娠率分别为51.71%、39.39%及43.64%。各类型不孕的妊娠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的差异。其中,中医周期疗法对排卵障碍因素所致不孕的疗效优于盆腔因素及免疫因素所致不孕的疗效。各类性不孕症中,黄体功能不健/全及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的疗效较佳,而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疗效则较差。
结论: 1、中医周期疗法对各种类型不孕症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排卵因素所致不孕,如黄体功能不全、排卵功能障碍、卵巢早衰/卵巢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其妊娠率分别是62.16%、61.14%、58.08%及55.51%;盆腔因素所致不孕,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输卵管阻塞,其妊娠率分别为51.71%、39.39%;免疫性不孕,妊娠率为43.64%。各类型不孕症的妊娠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
2、不孕症中医周期疗法在
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及行经期用药频数最高的药味,分别为:
经后期:当归、熟地、菟丝子、山药、女贞子、白芍、枸杞子、山茱萸;
经间期:当归、菟丝子、紫丹参、熟地、香附、红花、仙灵脾、赤芍;
经前期:菟丝子、当归、熟地、仙灵脾、川断、山药、白芍、枸杞子;
行经期:当归、香附、川芎、益母草、赤芍、紫丹参、泽兰、熟地。
3、各种类型不孕症在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及行经期的治法各有其特点:
排卵功能障碍:经后期滋肾养血,补肾益精;经间期补肾助阳,行气活血;经前期滋肾助阳,暖宫助孕;行经期活血化瘀,理气调经。
黄体功能不全:经后期滋肾养血,助阳补精;经间期滋肾温阳,活血通络;经前期补肾疏肝,暖宫助孕;行经期疏肝理行,活血调经。
多囊卵巢综合征:经后期补肾填精,滋阴养血;经间期益气活血,温肾通络;经前期补肾助阳,暖宫助孕;行经期燥湿化瘀,活血通经。
卵巢早衰/卵巢功能减退:经后期温肾填精,滋阴养血;经间期养血活血,疏调冲任;经前期温肾益精,补肾助阳行经期:疏肝理气,活血通经
子宫内膜异位症:经后期补肾益气,活血祛瘀,疏肝通络;经间期补肾活血通络,疏肝理气祛瘀;经前期温肾助阳,养血活血;行经期补肾活血,疏肝解郁,化瘀消癥。
输卵管阻塞:以活血祛瘀为大法,除经后期滋阴养血,补肾调经外,其余三期均以活血化瘀为主。经间期活血化瘀,清利通络;经前期活血化瘀,补肾助阳,益气养血;行经期疏肝理气,化瘀通络,活血调经。
免疫性不孕:经后期健脾补肾,养血活血,调冲为主,增强免疫力;经间期补肾养血,活血促排卵;经前期补肾助阳,滋肾健脾,益气养血,疏达调气;行经期温经养血,活血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