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藏作品](5438)徐州:出钱又出人,为原始创新护驾
全面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动力和能力徐州:出钱又出人,为原始创新护驾本报记者 金 凤
中能硅业的颗粒硅生产装置 徐州市委宣传部供图将金属硅粉、四氯化硅、氢气投入反应器,在一定温度、压力、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三氯氢硅,再送到硅烷气装置中,通过流化床工艺,最终制成绿豆大小的颗粒硅。在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能硅业)生产区,一座座高高的反应罐中,正在进行一场场技术革命。“用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每公斤耗电60度,现在用了我们自主研发的硅烷流化床法,每公斤耗电仅18度左右,电耗降低约七成。”该公司副总经理蒋立民说,多晶硅生产过程中最大的成本是能源的消耗,8年前公司开始技术攻关,如今终于取得突破。前不久,中能硅业年产能5.4万吨的颗粒硅项目正式开工。中能硅业的技术革新,只是江苏省徐州市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产业技术迭代的缩影。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表示,近年来,徐州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资金链,深挖科技资源潜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实力、完善扶持政策、用好产业基金,加快集聚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全面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动力、能力。科研力量和平台建设首当其冲“相比传统工艺,硅烷流化床法不仅生产技术流程更短,且能持续生产四五千个小时,后处理工序更少,颗粒状的多晶硅,流动性好,能更好满足复投料尺寸要求,无需人工破碎,避免损耗和降低破碎成本,并能消除破碎过程中引入杂质的风险。”说起这次技术革新,中能硅业副总经理蒋立民如数家珍,他说,这些颗粒硅能让单晶硅片的生产节省超过19%的成本。同时,以1GW光伏终端产品消耗3000吨多晶硅计算,用颗粒硅可少耗电1.2亿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3万吨。近年来,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在出台的《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中,徐州重点支持新能源领域新建的国家和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重点围绕高转化效率电池、储能新材料制备、高温超导磁储能技术等新能源领域关键技术进行联合科技攻关;支持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开展新能源领域合作创新……在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中,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科研力量和平台建设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在徐州市委市政府2019年发布的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通知中,对四大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可谓不大,例如,对获批建成国家、省装备与智能制造领域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的奖励;支持新能源企业围绕电池转换效率、储能功率、产品关键材料设备等行业前瞻性领域进行技术研发,对年度研发费用500万元(含)以上的企业,给予年度新增研发费用10%、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奖励;创新药完成一期、二期、三期临床试验研究的,分别给予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奖励……助力企业实现技术自主化走进万邦医药生物工程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忙着构建生产胰岛素的工程菌,在发酵罐中,这些菌株将被扩增表达和经分离纯化,最终制成胰岛素。“目前,我们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开发的第三代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已经报国家有关部门注册,第四代胰岛素也处于技术攻关中。”万邦医药总裁吴世斌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该公司正在加快从生化制药向生物制药的转型,目前每年投入超过10%的营业收入用于新药研发,2019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92%,在研项目72个,其中创新药13个,生物类似药13个,一致性评价项目21个。在创新转型的过程中,万邦医药不是独自在奋斗,作为徐州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企业之一,万邦医药的自主创新也得到了徐州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吴世斌介绍:“我们曾获批徐州市2020年度成果转化项目——基因工程蛋白药物重组甘精胰岛素研发及成果转化,获得徐州市拨款200万元。2016年以来,累计获得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经济贡献增量奖励、纳税增量奖等各级财政资金约6706万元。这些项目促进我们开展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尽快形成企业的创新优势及创新成果。而科技成果的转化,又可以激发我们的创新活力,实现创新生态的良性循环。”徐州市科技局高新处副处长周丽告诉记者,徐州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通过科技计划项目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实现技术自主化。近3年,万邦生化医药、徐州巴特工程机械、五洋停车、徐州中煤百甲重钢、华辰变压器等5家市重点工业培育库企业承担市成果转化项目,涉及资金支持1000万元;徐州鑫宇光伏科技、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徐州重型机械等5家市重点工业培育库企业承担省成果转化项目,涉及资金支持4000万元……政府当好“店小二”为创业者排忧解难置身一张旋转座椅中头戴VR眼镜,眼前立即出现一幅高空单轨的画面,之后身体会随着画面中轨道的高低起伏,或翻滚或攀升或下降。在拓普虚拟现实技术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普研究院),这番VR体验带来的刺激感令记者难忘。位于徐州市泉山区“江苏淮海科技城”的拓普研究院,是由徐州拓普互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徐州市泉山区国投公司共同成立的一家专注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企业研发机构,两年来,公司与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成果落地,目前累计拥有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5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如今取得的成绩,在拓普研究院董事长颜小龙看来,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泉山区国投两期投资注资680万元,解决了我们创业初期研发经费不足的难题,同时,科技城前3年为我们免租金,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后,我们还先后得到了45万元的奖励,这为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颜小龙说。与拓普研究院同在徐州淮海科技城的艾易西(中国)环保科技,也是2017年从长春落户徐州市的一支科技型创业团队,公司主要研发气体净化填料,目前产品应用于工业、市政、医疗、办公楼宇、住宅、院校等领域,解决这些场所的空气污染问题。“我们几个创始人当时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大家想把成果转化为产品,在创业中,我们综合考虑各地的市场环境、对科技型企业的政策、用工成本、原材料等因素后,选择在徐州进行生产。”艾易西副总经理王禹告诉记者,公司成立之初利用泉山区政府无偿提供的9000平方米中试厂房,顺利解决研发生产的过渡用房难题,对于企业生产所需的特殊材料,泉山区政府召集各部门召开现场调度会,协商解决方案,加快审批流程,现在年产2000吨中试生产线已建成投产。为创业者排忧解难,做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为科技企业送去源头活水。目前,徐州淮海科技城和科技创新谷累计有高新技术企业57家,共113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并入库,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入库44家,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4家。如今的徐州,正以自主创新的魄力,技术革新的动力,高端人才的活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共谱未来发展新篇章。(《科技日报》2020年12月29第 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