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是筛选“伪学霸”的关键期,学习真的靠天赋?听老师怎么说
#头条开学季#
今天跟一位家长探讨了“学习是不是需要天赋”这个话题,家长认为学习是靠天赋的,比如数学,孩子小学、初中数学都还不错,但是一道高中,第一次考试数学就只考了40多分,之后数学一直不好,到了高三,数学也很难及格,他相信学习数学这样的学科,是需要天赋的。
很多人有类似的观点,不少小学、初中的学霸,到了高中变得成绩平平,甚至学习吃力,于是感叹:高中是筛选“伪学霸”的关键期,学习靠智商,甚至可以说靠天赋,不是努力就能弥补的。
对于这种观点,我并不完全同意:我认为这种根就在小学、初中的教育上,一些小学、初中学校以抓得紧、作业多、刷题辅导多为特点,以私立学校比较突出,虽然学校成绩优秀,但是却为孩子以后发展留下隐患,到了高中,往往就“露馅”了,家长听了认可我的观点,因为他说孩子初中就是上的私立学校。
那么,如何看待高中学校靠“天赋”这种观点呢?
第一,不可否认,学习也有天赋
音乐有天赋,美术有天赋,体育有天赋,学习文化课怎么能没有天赋?有人对数字敏感,数学更好;有人对文字敏感,语文更棒,这些天赋是不可否认的,有天赋的人,在做同一件事时更容易成功。
但是,芸芸众生,真正天赋异禀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即便是那些考上985大学的学生,也很难说是靠天赋,那么,他们靠什么?
第二,高考还没有到拼天赋的时候
小学和初中,很少有人提天赋,但是到了高中,当学生怎么努力都学不好的时候,很多人就搬出了“天赋说”,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其实,高考并不是精英选拔,相比奥赛,高考还没有到拼天赋的时候,即便一个学生有天赋,他也往往是某一方面的天赋,而不是说是学习的天赋,比如数学天赋并不代表能学好语文和英语,在高考中,如果拼努力,靠个一本二本并不难,这根本到不了拼天赋的时候,只不过有很多学生,根本就不努力。即便是211、985大学,除了北大“四大疯人院”这样的院系,其他也很难说是靠天赋,而这些院系的学生,一般靠奥赛才能进去。
第三,缺乏高强度用脑训练,高中就会露馅
那么,为什么很多学生到了高中就“不行”了,尽管他很努力?
其实,这些学生的问题出在小学、初中,尤其是初中,那些“填鸭式教学”、“灌输式教育”是很糟糕的教学方式,这些学校,老师讲的多,作业多,学生辅导多,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增加,太多“套路性”的东西,给学生带来短期的成绩的提升,可以应对一些低级的知识和问题,但是到了高中,考查的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那些靠死记硬背,机械刷题的学生,就露馅了。
什么是“高阶思维能力”?根据认知目标分类学,记忆、理解、应用属于低阶思维能力,分析、评价、创造是属于高阶思维能力,在初中主要靠记忆,记住“是什么”就可以,到了高中,需要解决“为什么”,需要评价“怎么样”,甚至需要创造性提出问题,对学生要求更高了,那些思维跟不上的学生就会遇到学习困难。
那些看起来很努力的学生,其实很多都是“伪勤奋”,用身体的努力掩盖大脑的努力,这类学生太忙了,往往没有时间思考,而学习,恰恰是思考最重要,他们用一切努力去掩盖自己不愿动脑思考的现实,所以很具有迷惑性,往往让人得出“高中学习靠天赋”的结论,实际上就是小学初中缺乏高强度用脑的训练,到了高中,高低自然立判。
今日话题:你觉着高中学习是不是靠天赋?欢迎在留言区留言讨论。